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梅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胸腔
  • 3篇胸腔积液
  • 3篇结核
  • 3篇积液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细胞
  • 2篇小细胞
  • 2篇结核性
  • 2篇结核性胸腔积...
  • 2篇结节
  • 2篇恶性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胸苷
  • 1篇胸苷激酶
  • 1篇胸苷激酶1
  • 1篇药敏
  • 1篇药敏监测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机构

  • 8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8篇龚梅
  • 6篇刘清毅
  • 5篇邓日强
  • 4篇张宏华
  • 4篇杨印楼
  • 3篇程江涛
  • 3篇郑东英
  • 3篇马占忠
  • 3篇尹迎秋
  • 2篇谢斌
  • 2篇侯红梅
  • 1篇李毅刚
  • 1篇彭峰
  • 1篇陈志仁
  • 1篇黄淼龙
  • 1篇肖芸
  • 1篇曹志成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分析PCR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测在肺结核疾病诊断中价值
2025年
分析临床在实施肺结核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的价值。方法 以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起始时间为2020年4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针对患者进行检查,包括PC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以及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SA)抗体,金标准为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检出77例、44例,以63.64%为检出率。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法共计检出69例真阳性患者、8例假阳性患者、40例真阴性患者及4例假阴性患者,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检出数量分别为40例、37例、32例、12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检出数量分别为17例、60例、34例、10例。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法在肺结核中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及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P<0.05), 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法检测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P<0.05),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P<0.05)。结论 PCR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测在肺结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血清TB-SA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对于提高疾病检出率,有效抑制临床漏诊、误诊风险以及控制传染源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龚梅刘清毅郑东英姜芳芳邓日强
关键词:肺结核PCR
胸苷激酶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活性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检测三组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胸苷激酶1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胸腔积液胸苷激酶1含量分别为:肺炎旁胸腔积液组:(1.18±0.73)pmol/L、结核组活性(1.31±0.64)pmol/L、癌性组(2.07±1.47)pmol/L。统计分析显示癌性组胸苷激酶1含量高于肺炎旁胸腔积液组及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肺炎旁组与结核组胸苷激酶1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在诊断价值分析方面,当胸苷激酶1≥1.28 pmol/L时支持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但是当胸苷激酶1<1.28 pmol/L时,无法鉴别肺炎旁和结核性胸腔积液。因此,胸苷激酶1对于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较好,对肺炎旁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效能差。临床可考虑与其他指标,如降钙素原、腺苷脱氨酶等指标联合诊断。结论胸腔积液胸苷激酶1含量在癌性胸腔积液与非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好诊断价值。
程江涛刘清毅杨印楼张宏华马占忠尹迎秋龚梅
关键词:胸苷激酶1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癌性胸腔积液
粤北地区不同人群对哮喘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粤北地区不同人群对哮喘的认知程度。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来粤北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将其分为青年组(<35岁,56例)、中年组(36~59岁,50例)与老年组(> 60岁,38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其对哮喘的认知程度。结果:(1)青年组与中年组患者对哮喘认知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对哮喘认知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在参加的144例患者中,对哮喘的症状与哮喘的诱发因素知晓率较高,而对预防哮喘发作时的处理方法与哮喘自我监测的方法知晓率较低。(3)哮喘控制优、良、差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目前哮喘越来越常见,不同人群存在不同的认知偏差,做好哮喘的宣教工作及长期管理工作,能更好地控制哮喘,减轻哮喘患者的疾病负担。
侯红梅肖芸张宏华邓日强龚梅
关键词:哮喘
粤北地区亚厘米级肺结节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粤北地区亚厘米级肺结节(SPN)患者的影像特征及相关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5月广东韶关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320)和良性组(n=180)。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SPN性质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各危险因素对SPN性质的诊断效能。结果:吸烟史、肿瘤史、结节密度、影像学结节大小、分叶征、空泡征是SPH性质的影响因素(P<0.05)。各危险因素诊断SPN性质的效能从高到低分别是影像学结节大小、肿瘤史、吸烟史、分叶征、空泡征(P<0.05)。结论:影像学结节大小、肿瘤史、吸烟史、分叶征、空泡征对诊断SPN性质有一定效能,可为SPN性质鉴别提供重要线索。
龚梅郑东英刘清毅姜芳芳邓日强
恶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与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
2019年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端粒酶活性与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腺癌性胸腔积液(腺癌组)、鳞癌性胸腔积液(鳞癌组)、小细胞癌性胸腔积液(小细胞癌组)患者各20份的胸腔积液标本及其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胸腔积液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方差分析LSD法比较三组标本的端粒酶活性,采用生存分析KM法比较三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端粒酶活性与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OS定义为从诊断到患者死亡。结果腺癌组、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患者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98.8±23.9、196.9±7.9和210.5±6.9,小细胞癌组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腺癌组和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癌组和鳞癌组患者的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组患者的中位OS为(1.4±0.03)个月,明显短于腺癌组的(2.9±0.09)个月及鳞癌组的(3.0±0.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癌组及鳞癌组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与患者总生存期呈中度负相关性(r=-0.54,P<0.05)。结论小细胞癌性胸腔积液患者总生存期短于鳞癌及腺癌患者,其端粒酶水平高于腺癌及鳞癌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水平。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不良预后可能与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水平相关,采取控制胸腔积液端粒酶水平的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预后。
程江涛刘清毅杨印楼张宏华谢斌龚梅马占忠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端粒酶鳞癌小细胞癌生存期
亚厘米肺小结节良恶性结节检出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亚厘米肺小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检出情况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的3441例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CT检查及病理诊断。分析良恶亚厘米肺小结节检出情况,分析良恶性亚厘米肺小结节的病理类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恶性亚厘米肺小结节随访情况及预后,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3441例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中,CT检查检出良性2104例,检出率为61.15%,恶性1337例,检出率为38.85%。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患者结节直径、结节密度、结节数量、结节位置、结节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患者血管集束征及毛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共68例恶性亚厘米小结节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死亡31例,存活37例;死亡与存活患者结节直径、既往肿瘤史、结节密度、结节数量及毛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直径较大、结节密度(纯磨玻璃结节)、结节多发为恶性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亚厘米肺小结节中恶性结节检出率相对较低,良性结节中可见部分高危CT征象,临床应加强鉴别,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以掌握结节变化情况,为临床制订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提供指导与参考。
龚梅郑东英姜芳芳刘清毅邓日强
关键词:良性结节恶性结节预后影响因素
降钙素原和端粒酶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及两者联合是否可提高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炎症组)、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癌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检测三组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降钙素原和端粒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炎症组降钙素原最高为(0.990±0.200)ng/m L、结核组为(0.560±0.057)ng/m L、癌性组最低为(0.380±0.067)ng/m 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组端粒酶活性为(206.39±8.46),与炎症组的(182.63±27.46)和结核组的(192.17±13.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结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价值分析方面,当降钙素原>0.75 ng/m L时,支持类肺炎性胸腔积液诊断;当降钙素原>0.485 ng/m L且≤0.75 ng/m L时,支持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当降钙素原≤0.485 ng/m L时,支持癌性胸腔积液诊断。当端粒酶活性≥205时强烈支持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但是当端粒酶<205时,无法鉴别类肺炎性还是结核性胸腔积液。进一步通过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降钙素原与端粒酶联合检测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界值很好。结论:联合检测PCT、端粒酶活性在类炎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及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作用。
程江涛刘清毅杨印楼张宏华谢斌尹迎秋龚梅马占忠
关键词:胸腔积液降钙素原端粒酶结核性胸腔积液
基因药敏监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
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是基于每个病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在循证医学指导下,不违反规范化治疗的基本原则,合理进行一线、二线或三线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在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标记中,肿瘤核苷酸...
杨印楼尹迎秋邓日强彭峰龚梅侯红梅黄淼龙陈志仁李毅刚曹志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