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124 被引量:42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0篇中医
  • 18篇中医学
  • 11篇微透析
  • 9篇中医药
  • 8篇医理
  • 8篇中医理论
  • 8篇黄帝
  • 8篇病因
  • 8篇川芎
  • 7篇首乌
  • 7篇青藤碱
  • 6篇递质
  • 6篇神经递质
  • 6篇中医学理论
  • 6篇黄帝内经
  • 6篇《黄帝内经》
  • 6篇川芎嗪
  • 5篇药物
  • 5篇方法论
  • 4篇多巴

机构

  • 10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6篇中国中医研究...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卡罗林斯卡医...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3篇刘洋
  • 27篇王丹巧
  • 27篇赵小亮
  • 21篇李涛
  • 21篇焦玥
  • 18篇王志国
  • 17篇孙丹丹
  • 9篇张美玉
  • 9篇潘桂娟
  • 8篇于峥
  • 8篇李玉娟
  • 8篇于智敏
  • 7篇李海玉
  • 7篇杨威
  • 7篇金香兰
  • 7篇张宇鹏
  • 7篇张美玉
  • 6篇罗卫芳
  • 6篇张治国
  • 6篇向丽华

传媒

  • 38篇中国中医基础...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医药学报
  • 3篇药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史杂志
  • 3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情绪与健康...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成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家庭医药(就...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2篇2006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成因素的认识被引量:1
2012年
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对中医学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成长路径的规律性认识,是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为认知方法,以阐发《黄帝内经》等本初经典为理论原点,以发挥个体心悟为执业特色,以继承发扬中医传统学术为成长方式,以增加辨证论治体系为进步标志,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发展过程。
刘洋
关键词:中医学
青藤碱对切口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中枢神经系统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切口痛模型大鼠疼痛敏感行为及其脑脊液、脊髓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氯诺昔康组(Lornoxicam,8mg·Kg-1)、青藤碱高剂量组(Sin-H,20mg·Kg-1)和青藤碱低剂量组(Sin-L,10mg·Kg-1)。采用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测试,评价大鼠的疼痛行为。放免法检测大鼠脑脊液及脊髓L6-L8中P物质含量。结果切口痛模型大鼠的机械撤足阈值、热刺激痛感缩足时间明显改变。青藤碱高、低剂量和阳性药投与后均显示了明显的镇痛效果,其中青藤碱高剂量组镇痛效应指标优于阳性对照药氯诺昔康;给药各组大鼠脑脊液、脊髓中的P物质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青藤碱高剂量组的脑脊液P物质浓度抑制最为明显。结论青藤碱能够减轻切口痛模型大鼠疼痛敏感行为,减少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释放,后者可能是青藤碱产生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赵小亮刘洋王晔崔月张莹孙丹丹王丹巧
关键词:切口痛青藤碱P物质脊髓
全国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建设北京论坛纪要被引量:1
2004年
潘桂娟刘洋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
无形之痰说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被引量:8
2014年
有形之痰泛化为无形之痰,是从形下到形上、从守形到守神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医用神制形的基本理念,扩大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能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张法英刘洋
关键词:无形之痰泛化
一种川芎提取物和青风藤提取物组成的复方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川芎提取物和青风藤提取物组成的复方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川芎提取物选自含有川芎嗪50%以上的提取物,其中所述青风藤提取物选自含有青藤碱50%以上的提取物,两者的重量比例为:1-10:1...
王丹巧李连达赵小亮张美玉刘洋
文献传递
《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病诸方的组方规律,而体、用、化味理论可以解析救误治诸五脏泻方的组方规律。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吴新明刘洋李菲彭鑫
关键词:辅行诀经方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多发性和时间的多发性。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痪、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发作性症状为主,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目前,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故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症状来分析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着重从肝之功能失调、风寒邪气侵袭人体等方面阐述。
张法英李黎刘洋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病因病机肝血虚中医
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辣木叶、辣木籽与辣木根皮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2025年
辣木Moringa oleifera在阿育吠陀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头部疾病及改善心神功能,其叶、籽和根皮分别具有vātahara(除风)、sirovirecaka(清脑)、hridya(护养心神)等传统功效。该研究以《鲍威尔写本》记载的Sārasvata方中“sigru”药用部位辨识为目标,系统比较辣木叶、辣木籽和辣木根皮对东莨菪碱(Sco)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药效差异,并通过多组学技术阐明其分子机制。选用14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co,2 mg·kg^(-1)),多奈哌齐组(盐酸多奈哌齐片,3 mg·kg^(-1)),辣木叶低、中、高剂量(0.5、1、2 g·kg^(-1))组,辣木籽低、中、高剂量(0.25、0.5、1 g·kg^(-1))组,辣木根皮低、中、高剂量(0.31、0.62、1.24 g·kg^(-1))组。通过被动回避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评估学习记忆能力,Nissl和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结合转录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差异基因与代谢物,采用MetaboAnalyst 6.0及O_(2)PLS方法筛选关键靶点和通路。结果表明,辣木叶(1 g·kg^(-1))显著改善Sco诱导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优于辣木籽(0.25 g·kg^(-1))和辣木根皮(1.24 g·kg^(-1)),表现为行为学指标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降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辣木叶通过上调突触囊泡循环通路中微管蛋白α-1C(Tuba1c)表达,支持突触囊泡运输,增强谷氨酸(Glu)、多巴胺和乙酰胆碱(ACh)释放,通过Tuba1c-Glu关联保护神经元结构;辣木籽作用于多巴胺能突触通路,通过多巴胺D2受体基因(Drd2)-ACh关联促进记忆巩固;辣木根皮涉及可卡因成瘾通路,通过腺苷A2A受体基因(Adora2a)-多巴胺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调节多巴胺代谢,但其与学习记忆关联较弱。综上,辣木叶在药效及机制上优于辣木籽和辣木根皮,提示《鲍威尔写本》中Sārasvata方“sigru”可使用辣木叶,为西域古文献中辣木药用部位的辨识提供科学依
王志昊冯淑怡李涛周婉萍王锦玉刘洋张琳谢媛媛黄秀兰李志勇黄璐琦
关键词:辣木学习记忆障碍转录组学
寒乃生积与不温不散——中医药治疗肿瘤思路的新选择被引量:26
2009年
刘洋王刚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肿瘤发生中医病因病机瘤体大小气血运行不通则痛
《辅行诀》外感天行病方理论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辅行诀》中外感天行病方的组成和主治与《伤寒论》的很多经方相同或者近似,二者共同来源于《汤液经法》的古典经方。外感天行病属于瘟疫类疾病,其方剂命名具有天文术数的背景,但是后来张仲景有意淡化了这些道家的影响。外感天行病方的内部规律是升降阴阳、交并金木和既济水火,是同向对冲而不是五行生克,因而不宜使用《汤液经法》图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尝试其内部关系从立体的河图模式进行解读。
吴新明刘洋李菲彭鑫
关键词:辅行诀经方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