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学 作品数:19 被引量:60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32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气胸、纵隔气肿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总结分析32例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合并气胸、纵隔气肿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1年11月3日—2022年12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2例ILD合并气胸、纵隔气肿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对中医证候与西医临床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转归、气胸特点、气胸面积、氧合指数等。此外,对气胸及纵隔气肿患者中医证候特征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32例患者主要病位为肺、脾、肾,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所占比例较高的前5位证候类型分别是痰湿内阻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肺气虚证。经统计,不同证型的患者在气胸特点、气胸面积、氧合指数、临床转归等之间存在差异。死亡患者的中医证候以痰湿、水饮、痰热等实证为主;双侧气胸的患者以痰湿、气虚、阴虚、气陷为主;气胸面积≥30%的患者以气阴两虚、痰湿、血瘀、水饮为主;氧合指数<300 mm Hg的患者以痰湿及气虚、阴虚、气陷为主。气胸、纵隔气肿患者的中医证候存在差异,纵隔气肿患者病位累及肺脾的比例较多,其中可见单纯热证,肺脾气虚、湿热、痰热的比例较高;气胸患者中,气陷证的比例较高。结论ILD合并气胸、纵隔气肿患者病情复杂,常为复合证型,常同时累及多个脏腑,痰湿、气虚、阴虚是32例患者的重要病机,肺、脾、肾是主要病位所在。气胸、纵隔气肿两类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差异。 郭丽娅 张圆 王亚南 郭亚丽 卢幼然 张宗学 王玉光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 气胸 纵隔气肿 中医 证候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疾病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是一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自身免疫性肌病。肺部受累比例大约为35%~40%,合并出现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导致本病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重要因素。肌炎相关抗体谱对临床诊断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受累程度大多较轻,但是肺部并发的快速进展肺间质病变风险较高,通常导致难以纠正的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通过对2015年至2017年治疗的9例抗MDA5抗体阳性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疾病(IIM-IL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例病情急剧进展,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中医证候特点方面,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虚证、实证、虚实夹杂均可见。起始西药治疗方案均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强化方案,并序贯治疗。同时密切随访患者,若存在急性加重,及时积极干预。 张宗学 王玉光关键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肺间质疾病 从补益肺肾论治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验案2则 被引量:6 2021年 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有发展为进行性表型的风险,其特征是肺功能恶化、呼吸系统症状和生活质量恶化,以及早期死亡。中医多将此类疾病归属为"肺痿"范畴。本病常由多种因素导致肺叶萎弱不用,肺难于化生精气,由肺及肾,其本为肾不纳气。治疗上需要从补益肺肾论治,通过益气填精、补肺强肾、调补阴阳,使肺肾金水相生,摄纳复职,兼顾因虚所致痰浊、气滞、血瘀等,标本兼治,统筹全局以提高临床疗效。 刘建 李浩源 卢幼然 张宗学 焦以庆 王玉光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 肺肾两虚 干燥综合征继发肺间质疾病45例的中西医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了解干燥综合征继发肺间质疾病(SS-IL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医证候和高分辨率CT(HRCT)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SS-ILD患者45例,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HRCT特征、中医证候。比较HRCT不同分期的患者在中医证候表现方面的特点。结果:SS-ILD临床症状主要是口干,咽干,眼干,咳嗽,咳痰(量少,难咯出),活动后胸闷、气短。HRCT的表现: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32例占71.1%;囊性改变15例占33.3%。中医辨证虚证34例占75.6%,实证11例占24.4%。虚证患者中肺脾气虚20例,构成比58.8%。实证患者中湿证6例,构成比54.5%;痰证4例,构成比36.4%。HRCT分期中,虚证在1、2、3期中分别占65.0%、81.8%、92.3%。结论:SS-ILD患者除表现干燥相关症状外,均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HRCT的影像学表现以NSIP和囊性改变为主。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主要的证型是肺脾气虚;实证主要是痰湿证。随着HRCT分期严重程度的加重,虚证出现的比例逐渐增高。 焦以庆 王玉光 郭丽娅 张宗学 王亚南 刘萌关键词:西医 高分辨率CT 从“营卫不从”探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改变的中医病机演变 被引量:14 2017年 系统性硬化症早期多归属于中医学"皮痹"范畴,后期则并发"肺痹""肺痿"等病。《素问·痹论》指出"营卫不从"是导致痹证发生的重要内因。试从营卫的生理病理特点、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改变的不同阶段的中医病机,以及调和营卫等治法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改变治疗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启示。 李燕村 张宗学 张伟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炎 病机演变 基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探讨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病机与辨证论治 2024年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肺脏、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受累。笔者通过总结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队列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五体痹、五脏痹等中医经典理论,初步总结了本病病机为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邪气痹阻肌肉、筋脉、肺脏等部位,内因是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脏腑虚损,肺气宣降失司,内外相因,发为本病。确立了内外同调、表里同治的治疗原则。针对内证,宣肺开痹,清热化湿,祛其阻遏,展布气机;针对外证,清热、祛湿、凉血、通络,使邪有出路。疾病后期以肺肾亏虚为主,治以补肾纳气平喘。 张宗学 焦以庆 卢幼然 王玉光关键词:五脏痹 辨证论治 表里同治 从湿、热、虚论治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所致肺间质疾病 被引量:7 2019年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可累及肺脏,表现为间质性肺疾病(ILD),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西药治疗方案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短期有效率为50%左右,在治疗过程中易复发,远期结局不明确。本类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学可见散在论述,但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科通过队列研究初步明确了其基本证型,归纳出湿、热、虚等致病因素在IIM-ILD的发病起重要作用,确立了清热凉血、化湿解毒、通畅三焦、益气补中的基本治则。 张宗学 王玉光 焦以庆 郭丽娅 王亚南 刘建 王洪关键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间质性肺疾病 辨证论治 53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ⅡM-ILD)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对53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采集,统计分析,并分析其临床用药。结论:实证方面以痰浊阻肺、痰热雍肺、寒痰阻肺、... 张宗学 蔡永登 焦以庆 王玉光一种医疗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眼镜,防护眼镜的两侧外壁均转动安装有旋转架,旋转架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架,调节架的上端设置有放大镜,防护眼镜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调节绑带,防护眼镜... 张宗学71例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8 2020年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异质性的涉及200余种疾病的呼吸系统疑难病症。ILD病因和病情复杂,目前国际呼吸学界推行多学科(呼吸、影像、病理)参与的联合诊断模式。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间质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患病率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为3%~70%[1-2]。许多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患者的临床特征提示有潜在的自身免疫性过程,但不符合既定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标准。 郭丽娅 李浩源 焦以庆 王玥 王亚南 张宗学 祝勇 刘萌 刘建 原庆 王玉光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