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岚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飞蝗
  • 2篇茶皂素
  • 1篇东亚飞蝗
  • 1篇动物
  • 1篇性别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选修课程
  • 1篇血细胞
  • 1篇野生动物
  • 1篇意大利蝗
  • 1篇滞育
  • 1篇生长速率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课程
  • 1篇体重
  • 1篇年龄
  • 1篇胚胎

机构

  • 8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何岚
  • 6篇张永军
  • 4篇季荣
  • 1篇叶小芳
  • 1篇王晗
  • 1篇袁亮
  • 1篇于非
  • 1篇何立志
  • 1篇刘余平
  • 1篇马晓东

传媒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畜禽业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自然保护地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CiteSpace的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分析
2025年
【目的】综合评估道路生态学领域国际合作现状、研究趋势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方法】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图(Timezone)、关键词凸显几种可视化分析方法对道路生态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统计结果表明,WOS被引量前5文献总被引频次(823)要远高于CNKI(250)。在道路对野生动物不利影响的研究方向,已从对单一物种、单一道路的研究过渡到对道路网络、混合物种的研究,阻碍效应(disturbance)是近几年的热点研究关键词;在缓解措施的研究方向,最初几年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直到2016年该方向才大批量出现关键词,随着研究深入,该方向的研究也从地下通道(underpasses)转移到了对涵洞(culvert)上。在国际合作方面,尽管中国取得了进展(合作强度系数C=0.03),但与美国(C=0.46)、英国(C=0.22)、挪威(C=0.17)等国家相比,合作强度仍有显著差距。在国内外研究对比中,国内研究更侧重于野生动物通道的有效性评价和措施应用,而国外研究则更注重于道路影响的根源探究。在野生动物监测技术方面,国内的发展相对滞后,亟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结论】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关注研究热点以及提升监测技术的重要性,为未来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建议。
刘顺何岚张永军
关键词:CITESPACE栖息地可视化分析
浅谈《环境生物学》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2017年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生物学应运而生。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专业的交叉科学,其特殊性表明其在教学的独特性。本文总结了新疆师范大学环境生物学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探究教学改革的途径。
何岚妥晓燕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茶皂素对东亚飞蝗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明确茶皂素(tea saponin)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测定了13.26、82.88、169.89 mg/L茶皂素溶液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取食量、消化酶活性、生长速率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茶皂素浓度增加,试虫取食量、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生长速率均显著下降;13.26 mg/L茶皂素溶液处理后,随着时间延长,试虫体内消化酶活性同样呈显著下降趋势,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在处理后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茶皂素溶液显著降低了试虫的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但13.26 mg/L茶皂素处理组试虫近似消化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可以显著抑制东亚飞蝗取食和对营养的消化及吸收,抑制蝗蝻的生长发育,是蝗虫防治潜在的生物制剂。
王铭铭崔国盈魏秀红张勇娟季荣张永军何岚
关键词:茶皂素取食量消化酶生长速率东亚飞蝗
意大利蝗血细胞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血细胞是昆虫免疫防御、代谢和分泌等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通过Gimesa-Wright试剂盒染色法研究了意大利蝗成虫血细胞类型。结果表明,意大利蝗存在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脂血胞、囊血胞、巨核细胞6种细胞。粒血胞、脂血胞和浆血胞是意大利蝗主要的血细胞类型,分别占细胞总数的42.04%、29.60%和23.32%。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意大利蝗血细胞的功能及其对意大利蝗适应环境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何岚张永军樊泰山季荣
关键词:意大利蝗血细胞昆虫
子午沙鼠肥满度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研究采用体重肥满度和胴体重肥满度指标检测了子午沙鼠的营养状况,分析肥满度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性子午沙鼠的肥满度高于雄性,体重肥满度大于胴体重肥满度;该鼠胴体重肥满度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Ⅰ龄幼鼠>Ⅱ龄亚成年鼠>Ⅲ龄成年鼠;该鼠肥满度春秋两季达到高峰。子午沙鼠肥满度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与该鼠身体状况和对环境的适应的改变有关,胴体重肥满度用于评价子午沙鼠野外营养状况的变化更为准确。这些结果丰富了啮齿类动物肥满度的研究,对今后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张永军梁文瑞何岚
关键词:子午沙鼠性别年龄
西伯利亚蝗越冬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被引量:8
2018年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闫蒙云何立志王晗于非何岚袁亮廖成敏刘余平李占武季荣叶小芳
关键词:胚胎滞育气孔
茶皂素对飞蝗解毒酶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明确茶皂素对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解毒酶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茶皂素对飞蝗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部注射低、中和高3种不同浓度的茶皂素溶液,比较不同浓度茶皂素对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细胞色素P450(CYP450)、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分析低浓度茶皂素溶液处理0、12、24和48 h后试虫体内解毒酶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3种解毒酶活性在低浓度溶液处理后即迅速增加,但GST活性随后被抑制,CarE活性在中浓度溶液处理时最高,CYP450活性随茶皂素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随茶皂素处理时间延长,CarE和CYP450活性在处理12 h后显著增加,GST活性在处理24 h后显著增加。POD和CAT在低浓度溶液处理下活性最高,SOD活性在中浓度溶液处理时开始显著增加。3种保护酶在低浓度溶液处理24 h时开始显著增加,其中,POD和SOD活性在茶皂素处理48 h后持续增高,而CAT活性在处理48h后下降。【结论】茶皂素可影响飞蝗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从而对飞蝗产生毒性作用。
王铭铭张勇娟崔国盈季荣张永军何岚
关键词:茶皂素解毒酶保护酶飞蝗
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微课设计初步探索被引量:2
2022年
生态学课程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也是生物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多、范围广,但课时量不多。为弥补课堂课时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以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生态学教学为例,根据前期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改革,选择十个章节的内容设置微课,用于学生课外预习和复习,详细介绍了生态学微课设置的目的、内容及预期效果,期望可以为改善生态学的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何岚张永军马晓东
关键词:生态学混合式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