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清清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再生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骨形成
  • 3篇骨形成蛋白
  • 3篇RHBMP-...
  • 2篇骨生成
  • 1篇养阴
  • 1篇养阴清热
  • 1篇异位成骨
  • 1篇植入
  • 1篇致伤
  • 1篇致伤原因
  • 1篇上颌
  • 1篇上颌骨
  • 1篇上颌骨骨折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曹清清
  • 3篇李祖兵
  • 1篇曾堃
  • 1篇周鑫才
  • 1篇张艳秋

传媒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6
  • 3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hBMP-2//DFDBA植入大鼠不同部位后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从血管再生的角度,比较rhBMP-2//DFDBA复合材料及单纯DFDBA材料在血管+肌,肌,皮下和脂肪组织四种部位异位植入后的成骨能力及血管再生能力。 方法 取72只健康成年雄性Wi...
曹清清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再生骨生成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rhBMP-2/DFDBA不同部位异位成骨与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rhBMP-2/DFDBA 复合材料及单纯DFDBA 材料在血管及肌,肌,皮下和脂肪组织四种部位异位植入后的成骨能力及血管再生能力。方法72只健康成年雄性Wislar 大鼠分别植入rhBMP-2/DFDBA 复合...
李祖兵曹清清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再生骨生成
文献传递
rhBMP-2/DFDBA复合材料植入大鼠体内不同部位后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比较rhBMP-2/DFDBA复合材料和单纯DFDBA材料在大鼠体内血管及肌、肌、皮下和脂肪组织4个不同部位异位植入后的血管再生能力。方法:72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先根据植入材料不同分2组,即rhBMP-2/DFDBA复合材料(A组)和单纯DFDBA材料(B组),再按植入部位不同进一步分为4组,分别植入大鼠的背阔肌及血管(血管及肌组)、背阔肌(肌组)、背部皮下组织(皮下组)和腹部脂肪组织(脂肪组)4个不同部位。于术后2、4、8周处死动物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VEGF表达的图像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A组新生血管数量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B组。不同的植入部位,以血管及肌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最多,VEGF表达最强,其次是肌组、皮下组,脂肪组最弱。结论:当加入外源性rhBMP-2时,rhBMP-2/DFDBA复合物可以表现出更强的血管再生能力;不同组织中,rhBMP-2/DFDBA复合植入物的血管再生能力有所不同,其中以血管及肌组织最强,肌组织和皮下组织次之,脂肪组织最弱,这可能由各组织的血流速率不同所引起。
李祖兵曹清清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再生
226例上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2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26例患者中,20~2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占58.0%;LeFortⅡ型骨折为主要的骨折类型,占49.1%;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占53.1%,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疗效。结论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LeFortⅡ型骨折,其治疗目前是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它具有复位精确,固定稳定,病人痛苦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曹清清李祖兵周鑫才
关键词:上颌骨骨折致伤原因
养阴清热解毒方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解毒方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庆大霉素含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阴清热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放射剂量为40 Gy和70 Gy时,两组患者3-4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口腔炎疼痛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热解毒方可有效减少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曹清清张艳秋曾堃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