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4篇鼻内
  • 4篇鼻内镜
  • 2篇血管
  • 2篇替卡松
  • 2篇皮瓣
  • 2篇腺样
  • 2篇腺样体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鳞癌
  • 2篇喉鳞癌
  • 2篇肥大
  • 2篇氟替卡松
  • 2篇鼻腔
  • 2篇鼻窦
  • 1篇蛋白
  • 1篇电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瓣

机构

  • 14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4篇肖林
  • 3篇郑晶琼
  • 2篇饶晓花
  • 2篇朱灵颖
  • 2篇吴国民
  • 2篇吴娇娇
  • 2篇郑立荣
  • 2篇胡信
  • 1篇黎胜苗
  • 1篇顾衍
  • 1篇李丽娜
  • 1篇梁耕田
  • 1篇潘兆虎
  • 1篇童雷
  • 1篇刘金伟
  • 1篇潘君芬
  • 1篇胡俊
  • 1篇虞义建
  • 1篇蒋兴旺
  • 1篇张延平

传媒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2007浙江...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鼻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钙化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是横纹肌肉瘤(RMS)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起源自未分化的中胚层组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累及头颈部及泌尿生殖道,发生于鼻旁部位十分罕见[1]。我科于2019年收治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现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1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因发现“右侧鼻旁肿块1个月”入院。患儿1个月前在家中被家长无意中发现右侧鼻旁肿块,约黄豆大小,表面光滑,无破溃出血,无疼痛不适等,且肿块逐渐增大,现长至蚕豆大小,性质同前,遂就诊于我院。
杨天明郑立荣肖林黎胜苗虞义建
关键词:儿童鼻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鼻内镜微创术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微血管密度及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鼻内镜微创术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微血管密度(MVD)、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鼻内镜传统电刀切除,试验组实施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指标、VEGF水平、MV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活检标本MVD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 h两组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切除后,血清VEGF水平降低,MVD减小,且炎症反应减少。
林帆吴丽平肖林郑立荣吴娇娇杨能王悠悠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皮生长因子
PHLPP1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PHLPP1在喉鳞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PHLPP1的表达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喉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切除并被病理科诊断证实为喉鳞癌的7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并筛选出其中发生癌转移的17例病例作为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59例病例作为未转移组,同时纳入20例患者的正常喉黏膜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HLP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HLPP1的表达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2年。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喉鳞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PHLPP1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偶有核表达,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PHLPP1蛋白在喉鳞癌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4/76,44.74%)明显低于对照组(2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LPP1蛋白在转移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17,23.52%)明显低于未转移组(30/59,5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蛋白表达水平在临床分期Ⅲ~Ⅳ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HLPP1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是否脉管侵犯及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阳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LPP1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且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PHLPP1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郑晶琼肖林饶晓花
关键词: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
鼻外径路使用椎板咬骨钳联合鼻内镜取出额窦异物1例
2025年
鼻窦异物多见于外伤,鼻窦结构复杂且相互毗邻,传统异物取出方式多样,异物取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术前准确的定位及合理的术式选择。文章报道因早晨骑电瓶车时不慎摔倒导致额窦异物患者1例,经鼻外径路使用椎板咬骨钳联合鼻内镜治疗,成功取出异物,术后随访皮肤瘢痕不明显,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思路。
胡俊肖林
关键词:鼻外伤鼻外径路鼻内镜
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的儿童肥大腺样体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的儿童肥大腺样体细胞的增殖性的作用及其与剂量的相关性。方法于36例腺样体切除术中获得的腺样体组织中提取淋巴细胞,培养并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丙酸氟替卡松进行干预,测定其吸光度A值,不同组间相互对照。结果吸光度测定值各组均值总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丙酸氟替卡松组间比较除10^(-9)mol/L与10^(-10)mol/L A值均数无显著性差异,余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的儿童肥大腺样体细胞的增殖性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浓度增加更明显。
顾?肖林朱灵颖
关键词:细胞细胞增殖淋巴细胞腺样体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并顽固性鼻出血1例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通常能查出出血的原因和找到出血的部位,即使两者一时难以明确,经鼻腔填塞等对症处理后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罕有出血二十余年找不到出血灶,后一旦发现又觉得治疗颇为棘手,以致于时隔二年半后再实施有...
吴国民郑晶琼肖林
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文献传递
pH值域和亮氨酸丰富重复蛋白质磷酸酶蛋白1与喉鳞癌转移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PHLPP1与喉鳞癌的相互作用,为寻找新的诊治靶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80例喉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转移组30例和未转移组50例,采用免疫蛋白印记(WB)实验检测PHLPP1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RNA干扰实验构建PHLPP1过表达和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至HEP-2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WB实验测定细胞PHLPP1和P-AKT/AKT表达水平。结果转移组PHLPP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未转移组,未转移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过表达组细胞生长速率、迁移和侵袭数目低于对照组,而PHLPP1沉默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过表达组P-AKT/AKT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HLPP1沉默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LPP1与喉鳞癌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可抑制喉鳞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且其作用可能与阻碍AKT磷酸化激活有关。
肖林饶晓花郑晶琼顾衍
关键词:喉鳞癌
氟替卡松鼻喷剂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鼻声反射结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P)鼻腔喷雾剂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的疗效,并将其疗效与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比较。方法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
顾龑朱灵颖肖林
关键词:氟替卡松切除术鼻声反射鼻喷剂喷鼻剂
耳周转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耳周转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因耳廓外伤或肿物切除术致耳廓皮肤缺损病例,分别用游离皮瓣修复术(对照组)与耳周转移皮瓣修复术(观察组)来修复缺损皮肤,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治疗时间、皮瓣坏死发生率等指标,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利用游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转移皮瓣修复组(P<0.05);但在住院时间、总治疗时间、皮瓣坏死发生率等方面,耳周转移皮瓣修复组却具有更大优势(P<0.05)。结论游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操作相对简单,在没有条件行转移皮瓣修复时,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而利用耳周转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可缩短住院和总治疗时间、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更值得临床推广。
胡信肖林潘君芬
关键词:外科皮瓣耳廓修复外科手术
鼻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对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者15例行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术前视力无光感者6例,光感者4例,眼前手动者2例,眼前数指者2例,视力0.02者1例。受伤至术前不足7天9例,超过7天6例。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10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总有效率为66.67%(10/15),术前无光感眼有效率为33.33%(2/6),有光感以上视力者术后有效率为88.89%(8/9)。结论鼻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减压对外伤性视神经管内段神经病疗效确切、较其他入路创伤较小,尽管超过创伤后7天,仍然是一种良好方法。
胡信潘君芬肖林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