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亚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M1型巨噬细胞炎症状态探讨苯妥英钠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PHT)在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愈合中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PHT治疗组各3只,均连续4周给予高脂饮食,连续3 d给予链脲佐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于造模组大鼠背部创缘多个部位注射200μL生理盐水,于PHT治疗组背部创缘多个部位注射PHT溶液(12.5 mg/mL)200μL,隔日注射1次,共注射10次。比较各组干预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WCR)。取对数生长期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HT组。模型组、PHT组加入20 ng/mLγ干扰素(IFN-γ)和100 ng/mL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制备极化模型。作用24 h后,PHT组加入9μmol/L PHT。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情况(CD86+细胞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噬细胞M1极化相关因子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结果干预第14、21天,PHT治疗组大鼠WCR高于造模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86+细胞比例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HT组CD86+细胞比例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INOS、IL-6相对表达量高,而ARG1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PHT组细胞INOS、IL-6相对表达量低,而ARG1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结论PHT可促进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改善炎症状态有关。
- 张文龙陆美琪王兴蕾焦亚祁永军姜笃银
-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创面苯妥英钠炎症创面愈合
- 烧创伤后病理性瘢痕的干细胞干预研究进展
- 目的 严重的烧创伤早期往往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而忽视了早期瘢痕防治管理,极易遗留严重的病理性瘢痕,是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主要特征的 种皮肤纤维化疾病。方法 其在功能和外观上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
- 焦亚姜笃银
-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干细胞
- 含漱气泡法治疗咽喉部鱼刺嵌顿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含漱气泡法(gargle-bubble method,GBM)治疗咽喉部鱼刺嵌顿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主诉为咽喉部鱼刺嵌顿的患者531例资料,A组患者误食鱼刺后曾自行采用吞服食醋、馒头等方式处理(n=263);B组患者误食鱼刺后未采取直接采取GBM处置(n=268)。比较两组间有效率。结果A组吞服食醋、馒头处理鱼刺有效率为15.2%(n=40),84.8%(n=223)患者处理失败,接受进一步医疗处置;B组GBM处理鱼刺有效率为98.1%(n=263),0.8%(n=2)患者拒绝实施GBM,1.1%(n=3)患者处理失败。结论GBM能有效排出咽喉部鱼刺,操作简单,是咽喉部鱼刺嵌顿的有效急救方案。
- 王新月王兴蕾陆美琪赵洁王晓川焦亚姜笃银许安廷
- 关键词:鱼刺咽喉部
- 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FDMSCs)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从16~20孕周的人意外流产健康胎儿的背部皮肤中提取FDMSCs,并进行鉴定。选取A375细胞并分为3组,F-CM组加入FDMSCs条件培养基,A-CM组加入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Control组加入DMEM低糖空白培养基,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细胞迁移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测算各组细胞相对活力、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结果 FDMSCs可以从人胎儿皮肤中成功提取并体外培养,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特异性标记CD44、CD90、CD105及胚胎组织特异性标记SSEA-4、OCT-4,且具备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与Control组比较,F-CM组细胞相对活力下降,细胞迁移率低,侵袭细胞数少(P均<0.05)。结论 FDMSCs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焦亚张艳美王晓王兴蕾姜笃银
- 关键词: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侵袭能力
- 急诊皮肤伤口的分类与整形修复
- 皮肤伤口一般指皮肤软组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组织结构破坏,连续性中断,造成的形态变化和功能障碍。对皮肤伤口进行合理分类,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运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对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局部外观至关重要。关于...
- 邱道静王晓焦亚姜笃银
- 关键词:急诊伤口
- 急诊皮肤伤口的分类与整形修复
- 邱道静王晓焦亚姜笃银
- 瘢痕疙瘩治疗的研究进展
- 瘢痕疙瘩是一种机制未明且缺乏理想治疗方案的皮肤纤维化疾病,影响患者的局部功能和外观。近年来出现一些新疗法给该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但治疗技术和效果缺乏长期追踪观察和临床验证。作者结合近年来有关瘢痕疙瘩治疗的研究进展,主要...
- 焦亚姜笃银
- 关键词:瘢痕疙瘩
- 急诊皮肤伤口的分类与整形修复
- 皮肤伤口一般指皮肤软组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组织结构破坏,连续性中断,造成的形态变化和功能障碍。对皮肤伤口进行合理分类,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运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对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局部外观至关重要。关于...
- 邱道静王晓焦亚姜笃银
- 关键词:急诊伤口
- 富含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小鼠烧伤变性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富含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小鼠烧伤变性脱细胞真皮基质(DADM)的制备。方法取12只BALB/c小鼠,背部皮肤造成20%体表总面积深Ⅱ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取烧伤皮肤,去除表皮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组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每组15个样本。Triton X-100组样本置于2.5g/L Triton X-100-2.5g/L胰蛋白酶混合溶液中持续振荡洗脱24h,EDTA组样本置于0.2g/L EDTA-2.5g/L胰蛋白酶混合溶液中持续振荡洗脱24h制备小鼠DADM。对DADM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下观察DADM胶原纤维的结构及排列,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DM的组织结构。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以每孔2×10^5个的浓度接种于2组小鼠DADM中,制备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培养3d,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的组织结构,免疫荧光法观察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的分布及数目;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2h、1d、3d、5d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的增殖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1)2组小鼠DADM外观均呈白色,具有一定的韧性及弹性。2组小鼠DADM呈良好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EDTA组小鼠DADM胶原纤维连续性良好,Triton X-100组小鼠DADM胶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断裂。2组小鼠DADM均洗脱完全,胶原纤维疏松、排列紊乱,EDTA组小鼠DADM组织结构连续性较Triton X-100组佳。(2)培养3d,2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均分布均匀,EDTA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为(37±7)个,显著高于Triton X-100组的(25±8)个,t=0.128,P<0.05。培养2h、1d,Triton x-100组和EDTA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增殖能力相近(t=1.292、0.656,P>0.05);培养3、5d,EDTA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增殖能力显著高于Triton X-100组(t=2.309、14.128,P<0.05或P<0.01)。结论EDTA洗脱制备的小鼠DADM具有更佳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胶原纤维�
- 祁永军王晓焦亚宫红敏潘伊姜笃银
- 关键词:烧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乙二胺四乙酸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 皮肤伤口缝合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皮肤伤口缝合是外科医师必备技能之一。无论是外伤伤口还是手术切口,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是愈合良好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各种皮肤伤口缝合技术不断地涌现,经不断改进后形成了操作简便、对合精准、降低创缘张力及减少瘢痕形成等优势。这些技术虽然为伤口的缝合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也对术者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出了要求。本文就不同皮肤伤口缝合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贾珊珊王晓川焦亚姜笃银赵洁
- 关键词: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