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利福
  • 6篇利福平
  • 5篇细胞
  • 4篇肝损伤
  • 3篇胆管
  • 3篇胆汁
  • 3篇细胞损伤
  • 2篇胆管炎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药物性
  • 2篇中脑
  • 2篇慢性
  • 2篇内镜
  • 2篇静脉
  • 2篇肝硬化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太和县人民医...

作者

  • 15篇张卫平
  • 11篇许建明
  • 8篇陈刚
  • 5篇梅俏
  • 3篇李杨
  • 3篇洪汝涛
  • 2篇孔德润
  • 1篇王万勤
  • 1篇蔡轶
  • 1篇任晓非
  • 1篇陈丽红
  • 1篇吴娟
  • 1篇胡向阳
  • 1篇鲍峻峻
  • 1篇许晓勇
  • 1篇刘晓昌
  • 1篇杨昭云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在利福平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在利福平(rifampicin,RFP)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借助肝细胞MANF特异性敲除(hepatocyte-specific MANF knockout,HKO)小鼠模型,观察MANF基因缺失对RFP诱导的小鼠胆汁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体外观察MANF敲减后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RFP处理的WT小鼠的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以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4,MRP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然而,与RFP处理的WT小鼠相比,HKO小鼠中BSEP、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DR1)、MRP2/3/4和有机溶质转运蛋白α(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α,OSTα)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外细胞MANF敲减会削弱RFP诱导的Nrf2的表达以及核内移。结论MANF可能通过调节Nrf2的表达调控BAT的适应性表达,在RFP诱导的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曹世国黄梦雪屈柳芳李杨洪江龙陈刚张卫平
关键词:利福平药物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在利福平所致大鼠肝损伤适应性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大鼠肝损伤适应性现象及氧化应激可能涉及的参与过程。方法将正常对照组和利福平实验组大鼠各16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 m L/(kg·d)和利福平混悬液100 mg/(kg·d)每日一次空腹灌胃,共持续7周,动态监测大鼠灌胃当天、第14天、第28天和第49天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于第14天处死两组各4只大鼠,第49天处死剩余大鼠,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利福平实验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在第14天达高峰,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P<0.05),至第49天时,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正常组,利福平实验组大鼠MDA水平偏高,而SOD与GPX活性偏低(P<0.05)。大体标本可见利福平实验组大鼠肝脏黄染,光镜下可见肝组织存在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结论利福平可导致大鼠肝损伤适应性现象,且氧化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述过程。
蔡轶任晓非张卫平陈丽红许建明
关键词:利福平肝损伤氧化应激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对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其诊断水平,并探究HSP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腹型HS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内镜及病理学特点,并依据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将98例患者分成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分析HSP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腹型HSP常表现为腹痛、呕吐、呕血、黑便及便血;影像学常见十二指肠及空回肠肠壁水肿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内镜下常见十二指肠降部及空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伴糜烂,末端回肠可见溃疡;病理学常见黏膜急慢性炎伴充血水肿、局部糜烂。消化道出血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非出血患者(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和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非出血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下降和FDP升高是腹型HSP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和FD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0.877,95%CI:0.794~0.960,P<0.01)和(AUC=0.806,95%CI:0.722~0.890,P<0.01)。ALB的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和83.9%,临界值是38.2 g/L;FDP的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和93.5%,临界值是18.14μg/ml。两者ROC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HSP,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ALB下降和FDP升高是成人腹型HSP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卫平陈刚吴娟洪江龙梅俏许建明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敲低MANF对利福平诱导HepG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敲低中脑星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ANF)对利福平(RFP)诱导HepG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MANF敲低稳转细胞株(MANF Y25)及其对照细胞株(MANF Y07)。实验分为4组:MANF Y07+DMSO组、MANF Y07+RFP组、MANF Y25+DMSO组、MANF Y25+RFP组。给予HepG2细胞100μmol/L RFP 24 h后,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ANF及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基因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启动因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Tribbles同源蛋白3(TRIB3)、肌醇需求激酶1(IRE1)、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非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U)、活化转录因子6(ATF6)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Annexin V-PE/7-AAD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变化;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相对含量变化。结果在蛋白水平,RFP激活MANF、GRP78、p-eIF2α、ATF4、ATF6的蛋白表达;在基因水平,RFP诱导HepG2细胞MANF、GRP78、PERK、eIF2α、ATF4、CHOP、TRIB3的基因表达,并且MANF敲低后GRP78、p-PERK、p-eIF2α、ATF4、ATF6蛋白表达水平及上述UPR相关基因的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上调(P<0.05),MANF敲低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AKP、TBIL、IBIL水平升高(P<0.05),说明细胞损伤加重。结论RFP可激活UPR,敲低MANF后这种效应进一步加强,同时细胞损伤加重,表明MANF可能通过调节URP而在RFP诱导HepG2细胞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戴琼张卫平陈刚王鹏许建明梅俏
关键词:利福平内质网应激细胞损伤
慢性肝病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利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CHF)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38例CHF患者和6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1例健康对照组,利用LHBT的方法评估各组SIBO发生率。然后将受试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水平以及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并对所检测的LPS、IL-6、TNF-α、IL-10、DAO、SOD、GSH、CAT的浓度与LHBT集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HF组和肝硬化组以及对照组SIBO阳性率分别为36.84%、60.00%和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IBO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Child–Pugh(CTP)分级及腹水的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IBO阳性患者血清中LPS、IL-6、DAO、CAT、SOD水平高于SIBO阴性患者(P<0.05),IL-10、TNF-α以及GSH水平与SIBO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患者LHBT集值与LPS、IL-6、DAO、SOD、CAT呈正相关(P<0.05),与TNF-α、IL-10、GSH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F以及肝硬化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更易发生SIBO,且与外周血中多种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升高相关。SIBO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途径加重CHF和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变化。
黄梦雪陈刚王鹏曹世国许建明梅俏洪汝涛张卫平
关键词:肝硬化呼气试验氧化应激肠道菌群
中医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信号转导通路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的"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中医药防治UC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改善肠黏膜组织学病变、调节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表达、调节细胞凋亡、影响信号转导通路、抗氧化及一氧化氮自由基、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调节肠动力等方面。
张卫平许建明
关键词:信号转导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干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益气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保肝、免疫调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血化瘀汤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的效果较好。
李健民张卫平梁栋杜大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Γ干扰素
敲低PRDX6对利福平诱导HepG2细胞胆汁酸转运体适应性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敲低过氧化物还原酶-6(PRDX6)在利福平(RFP)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损伤及胆汁酸转运体适应性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均匀接种于6孔板中,使用特异PRDX6-siRNA、control-siRNA分别转染HepG2细胞构建敲低组及对照组。给予细胞100μmol/L RFP诱导24 h后,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各组细胞PRDX6、多药耐药蛋白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3、4(MRP2、MRP3、MRP4)、Na+/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NTCP)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变化;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损伤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相对含量变化。结果RFP可诱导HepG2细胞MRP2、MRP3、MRP4、MDR1、NTCP及PRDX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敲低PRDX6后,MRP2、MRP3、MRP4、MDR1、NTCP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此外,PRDX6敲低后HepG2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损伤标志物(ALT、AST、TBIL、DBIL、TBA)水平升高(P<0.05)。结论RFP可增加HepG2细胞胆汁酸转运体及PRDX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量,敲低PRDX6并用RFP诱导后胆汁酸转运体的蛋白及基因表达量降低,同时细胞损伤加重,表明PRDX6在RFP诱导的HepG2细胞适应性反应中发挥保护作用。
屈柳芳黄梦雪曹世国陈刚许建明张卫平
关键词:利福平细胞损伤凋亡
线阵内镜超声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线阵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经EUS诊断为胆总管微结石和胆泥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住院期间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患者共85例。以治疗性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果为金标准。将EUS、MRCP及诊断性ERCP结果(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分别与金标准相比较,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85例患者中EUS组阳性共63例,假阳性5例;阴性共22例,假阴性1例。MRCP组阳性共49例,假阳性4例;阴性共36例,假阴性14例;诊断性ERCP组阳性共59例,假阳性10例;阴性共26例,假阴性10例。EUS组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8.3%、80.8%、92.1%、95.4%和92.9%;MRCP组为76.3%、84.6%、91.8%、61.1%和78.8%;诊断性ERCP组为83.1%、61.5%、83.1%、61.5%和76.5%。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准确度高于MRCP组(χ^(2)=6.986,P<0.05)和诊断性ERCP组(χ^(2)=8.900,P<0.05)。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5、0.804、0.723,95%CI分别为(0.802~0.988,P<0.001)、(0.702~0.907,P<0.001)和(0.598~0.848,P=0.001)。结论在诊断胆总管微结石方面,EU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治疗性ERCP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陈刚张卫平鲍峻峻李杨梅俏许建明洪汝涛
关键词:胆泥内镜超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AST/PLT比值指数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不良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3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APRI与患者肝组织学分期的关系,评估APRI、AST、1/PLT与PBC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确定最佳截断值,选取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指标,分析其与PB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23例PBC患者中,28例出现不良预后,其中肝移植7例,肝病相关死亡21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APRI与PBC患者肝组织学分期秩相关系数Rs=0.552(P<0.001)。APRI、AST、1/PLT预测PBC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4(0.75~0.93)、0.76(0.66~0.86)、0.81(0.71~0.91),截断值分别为1.33、90.5U/L和0.0076×10^9/L。APRI>1.33、AST>90.5U/L、1/PLT>0.0076×10^9/L判断PBC出现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1%、75.00%、71.43%和76.84%、81.05%、76.8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17%、53.85%、47.62%和94.81%、91.67%、90.12%;准确度分别为78.86%、79.67%、75.61%。APRI>1.33组较APRI≤1.33组生存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PRI与PBC肝组织学分期呈正相关,基线APRI>1.33对PBC患者进展为肝移植或肝病相关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
陈刚李杨张卫平许建明
关键词:不良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