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负压吸脂治疗Madelung病一例
- 2020年
- Madelung病又称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是一种因脂肪代谢障碍导致患者颈肩部、躯干及上肢上端皮下筋膜间隙和肌肉间脂肪组织弥漫性、对称性堆积的罕见疾病。患者多因颈部形态异常、活动功能受限、瘤体压迫导致呼吸不畅及吞咽不适而前来就诊。我们对1例Madelung病患者采用负压吸脂术治疗,经1年随访,效果满意。
- 满忠亚王莉王强
- 关键词:脂肪代谢障碍罕见疾病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负压吸脂术
- 微创技术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治疗技术在腋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预后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3年7月就诊的腋臭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行小切口汗腺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微创负压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表(HDSS)评分,治疗有效率,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手术部位固定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HDS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97,P<0.05)。研究组术后总复发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2.7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小切口汗腺切除术,微创负压抽吸术对腋臭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且疾病近远期复发率较低,临床优势明显。
- 王强姚淑芝贺召丽
- 关键词:腋臭
- 皮下埋没横向褥式缝合对减轻张力性切口瘢痕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探讨皮下埋没横向褥式缝合技术对减轻张力性切口术后瘢痕的效果。方法选取体表色素痣或局部瘢痕患者12例,门诊手术切除病灶,然后于皮下浅筋膜层向切缘两侧游离1~1.5 cm,术中对切口进行减张缝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切口分为改良缝合组和传统对照组。改良缝合组应用皮下埋没横向褥式缝合减张闭合切口创面,传统对照组应用皮下埋没垂直褥式缝合减张闭合切口创面,之后间断缝合法缝合皮肤表层。观察拆线时切口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测量切口瘢痕宽度,并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了手术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术后6个月时对10例患者完成了瘢痕测量和评估。瘢痕宽度比较,改良缝合组(0.66±0.22)mm,小于传统对照组(0.98±0.24)mm,差异显著(P<0.05)。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改良缝合组(1.70±0.55)分,瘢痕评分亦明显低于传统对照组(3.07±0.97)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皮下埋没横向褥式缝合较传统减张缝合方法能更充分地减小手术切口张力,减轻张力性切口术后的瘢痕增生。
- 孟繁君王莉王强张祥照昝涛
- 关键词:瘢痕
- 血滤加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被引量:3
- 2017年
- 患者男,44岁,于2014年6月3日4时,因火焰烧伤急送某医院就诊,行补液及抗感染治疗9 h后,于2014年6月4日13时转入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56次/min、心率:17次/min、血压:12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口渴烦躁,创面分布于四肢、臀部,苍白,其中右下肢创面呈皮革样变;左下肢内侧、臀部创面呈红白相间。双上肢、躯干散在小创面呈红白相间。伤后10 h总尿量为450 mL,呈酱油色。
- 满忠亚邵明庆王莉孟繁君贺召丽周新明邵腾刘大瑞巩守超王强
- 关键词:血滤重度烧伤
- 血滤加负压引流术治疗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 烧伤诱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与烧伤的严重程度、休克、吸入性损伤、色素尿、急性代谢障碍、感染和氧自由基损伤等有关。本例患者跌入热窑内烧伤,瞬间高温使病人处于应激状态,肾脏的缺血及肌肉、红细胞破坏碎片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功能不...
- 满忠亚邵明庆王莉孟繁君贺召丽周新明邵腾刘大瑞巩守超王强
- 关键词:烧伤急性肾功能衰竭负压引流术
- 改良菱形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
- 2025年
- 探讨应用改良菱形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6~70岁。皮肤软组织缺损原因包括色素痣3例、外伤性瘢痕1例、脂溢性角化症2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血管瘤1例。于缺损创面的附近设计改良菱形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即在改良菱形皮瓣的尾部作“V”形切口(角度45°~60°),适当剥离后行皮瓣无张力转移。1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其中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5年,患者面部术区平整,无猫耳畸形,面部形态满意,供瓣区和受瓣区在功能和外形上均达到良好效果。应用改良菱形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简便易行,术后效果良好。
- 徐传岗巩守超王强
- 关键词:外科皮瓣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面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