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永站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临沂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黏膜
  • 3篇内镜
  • 3篇剥离术
  • 2篇早期胃癌
  • 2篇黏膜剥离
  • 2篇黏膜剥离术
  • 2篇黏膜下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胃癌
  • 2篇膜剥离
  • 2篇膜剥离术
  • 2篇膜下
  • 2篇内镜下黏膜
  • 2篇内镜下黏膜剥...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 2篇病变
  • 1篇蛋白

机构

  • 5篇临沂市中医医...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宋永站
  • 2篇魏茂桂
  • 1篇刘景艳
  • 1篇林殿杰
  • 1篇郭玉娟

传媒

  • 2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早期胃癌患者经ESD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探究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19例(20.65%);单因素分析显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患者年龄、病变部位、病灶直径、抗血小板药物停用时间、术前活检次数、术中出血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未发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6.491,95%CI:2.082,20.233)、贲门-胃底部病变(OR=6.620,95%CI:2.195,19.970)、病灶直径>5 cm(OR=9.086,95%CI:2.424,34.065)、抗血小板药物停用时间≤3 d(OR=3.500,95%CI:1.222,10.025)、术前活检次数>2次(OR=3.482,95%CI:1.187,10.215)、有术中出血(OR=2.989,95%CI:1.061,8.423)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贲门-胃底部病变、病灶直径>5 cm、抗血小板药物停用时间≤3 d、术前活检次数>2次、有术中出血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宋永站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迟发性出血影响因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口服百草枯(PQ)中毒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基因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对PQ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PQ中毒患者37例,根据28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26例)和死亡组(11例);同期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PO中毒患者于入院1d、3d取外周静脉血3mL,健康对照者于体检当日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MMP-9的基因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MP-9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PQ中毒患者血清PQ水平,并记录服毒量。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服毒量、血清PQ水平与外周MMP-9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外周血MMP-9水平对口服PQ中毒患者28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7例口服PQ中毒患者人院1d血清P0水平为(2.60±1.29)mg/L,服毒量50.0(7.5,60.0)mL。两组患者PBMCs中MMP-9基因表达和血清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以死亡组升高更为显著[PBMCs中MMP-9基因表达(A值):1d为2.84±1.16比0.95±0.23,3d为4.22±1.75比1.29±0.30;血清MMP-9含量(μg/L):1d为2791.48±1230.88比807.81±279.86,3d为4384.21±1781.97比1131.14±291.76,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口服PQ中毒患者血清PQ水平、服毒量与外周血PBMCs中MMP-9基因表达和血清MMP-9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人院1dMMP-9基因表达和3d血清MMP-9含量对口服PQ中毒患者28d预后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和0.776。当人院1dMMP-9基因表达量截断值为0.90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63.64%;入院3d血清MMP-9含量截断值为904.36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
刘景艳郭玉娟宋永站林殿杰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39例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39例因消化道病变于我院行ESD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行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范围及深度。记录手术所用时间、完整切除率、术中及术后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创面恢复、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接受ESD手术治疗的39例病人,病变直径1~4cm,平均2.4cm,平均年龄45岁,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时间60min,所有病例黏膜层病变切缘及基底均阴性,黏膜下肿物瘤体被膜完整,完整切除率100%。39例病人中出现术中穿孔4例,术中出血1例,迟发性穿孔1例。成功随访30例病人,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症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魏茂桂宋永站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黏膜下肿瘤
ME-NBI联合醋酸-靛胭脂染色“序贯标记法”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行ESD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对病变边界的准确判断是ESD手术成功的关键。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narrow-band imaging,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的组合已成为确定早期胃部病变行ESD病变区域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上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这两种技术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行ESD手术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宋永站魏茂桂
关键词: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靛胭脂染色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溃疡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合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肠道炎症反应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 我们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实验,选取80名UC患者为参与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美沙拉嗪治疗,而观察组则额外接受两者联合疗法。所有参与者接受8周的治疗后,我们评估了治疗效果、炎症标志物(如CRP、IL-6和TNF-α)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动态。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治疗应答率高达92%,相较于对照组的78%,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的炎症指标上,两组都有显著下降,然而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微生物分析揭示,观察组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显著增长,而大肠埃希氏菌数量减少,这些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在内镜评分改善和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表现相似,显示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在UC的治疗中,将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改善炎症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平衡,且安全性较高。
宋永站
关键词:溃疡性肠炎美沙拉嗪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肠道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