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永梅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陶瓷支架
  • 2篇成骨
  • 1篇引导性组织再...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生物相容...
  • 1篇前牙
  • 1篇前牙区
  • 1篇缺损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体周围炎
  • 1篇微观形貌
  • 1篇骨内
  • 1篇骨缺损
  • 1篇骨形成
  • 1篇CGF
  • 1篇GBR
  • 1篇成骨活性

机构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温永梅
  • 2篇牟雁东
  • 2篇吕欣荣
  • 2篇伍佳

传媒

  • 2篇中国口腔种植...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型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在骨内成骨的初步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单独或联合屏障膜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可行性。为新型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能否单独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并通过探讨屏障膜的应用与组织工程骨联合应用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制作比格犬侧切牙及尖牙区牙槽骨缺损模型,大小约为4*5*2mm^3,实验通过植入材料后盖膜/不盖膜分为A、B两组;A组为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生物膜组,B组为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组。分别于术后12周取出材料并对其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Micro-CT检查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骨微结构并检测骨密度等相关参数。结果:经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术后12周对AB两组骨缺损植入处的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取出并进行Micro-CT扫描,发现AB两组材料内均有新骨形成,且两组成骨量相当,局部成骨效果盖膜组与不盖膜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能,植入后12周生物膜对新型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的成骨效果影响不明显。
温永梅牟雁东伍佳吕欣荣陈跃
关键词:生物膜骨缺损骨形成
宏孔孔壁表面具有微渠结构的多孔HA陶瓷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正>目的:通过体外实验鉴定新型宏孔孔壁表面具有微渠结构的多孔HA陶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并初步探究其成骨活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CD4...
伍佳温永梅吕欣荣牟雁东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微观形貌成骨活性
文献传递
CGF联合GBR用于前牙区种植体周围炎临床效果观察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引导性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用于前牙区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5例前牙区种植体周围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CGF膜联合GBR术,对照组使用胶原膜联合GBR术。术后两周观察软组织愈合情况,术后两月测量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周软组织愈合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月实验组PD和BOP明显降低,两组PE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GF联合GBR治疗前牙美学区种植体周围炎疗效良好,获得较好的软组织恢复。
黄杰肖逊温永梅
关键词:引导性组织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