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梁

作品数:20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关节
  • 4篇疗效
  • 3篇韧带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突出症
  • 3篇交叉韧带
  • 3篇关节镜
  • 2篇腰间盘
  • 2篇腰间盘突出
  • 2篇腰间盘突出症
  • 2篇腰椎
  • 2篇硬膜
  • 2篇植骨
  • 2篇韧带损伤
  • 2篇生物力学
  • 2篇酸钠
  • 2篇随访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前交叉韧带损...

机构

  • 18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青岛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作者

  • 19篇杨梁
  • 8篇郑连杰
  • 5篇王东昕
  • 4篇赵文志
  • 3篇东海潮
  • 2篇赵智
  • 2篇赵金忠
  • 2篇刘宁
  • 2篇李宝文
  • 2篇何盛为
  • 2篇张新涛
  • 2篇赵松
  • 2篇戴雪松
  • 2篇白伦浩
  • 2篇张辉
  • 1篇李光灿
  • 1篇潘孝云
  • 1篇费文勇
  • 1篇刘玉强
  • 1篇吕红斌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髂骨游离悬吊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介绍取自体髂骨关节盂游离悬吊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手术技术及短期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9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关节盂游离悬吊植骨结合Bankart修补和Remplissage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患者27例。取髂骨块备用。常规建立肩关节后入路、前入路和前上入路,将关节盂前方盂唇破损处骨床予刨刀充分新鲜化。预穿4根PDS缝线,分别穿过髂骨块所钻2孔后,长直血管钳夹持髂骨块,送至关节腔内,放置于关节盂前下方,穿过髂骨块所钻2孔的缝线分别打结,固定髂骨块于关节盂前下方。将盂唇复合体在髂骨块表面,向前上拉合紧缩缝合固定于关节盂前下方足印区。[结果]2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植骨块愈合时间6~8周。没有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率100%,无再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恢复到伤前的工作或运动状态,恐惧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肩关节UCLA评分(34.22±0.73)分,Constant评分(91.53±2.32)分。[结论]关节镜下髂骨游离悬吊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短期疗效满意,无再脱位患者。
王东昕李盛海李靖年杨梁
关键词:髂骨植骨关节镜
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注射液(SH)关节内注射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6踝关节)常规关节腔穿刺注入SH,每周给药1次,每次2ml,连续给药5周后评定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踝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功能障碍等均有改善(P<0.05~0.01),总有效率91.61%。结论SH对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安全、理想、有效的治疗药物。
东海潮杨梁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踝关节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35例老年性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随访
2003年
赵智郑连杰杨梁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外科手术随访X线MRI
Gorham-Stout综合征股骨近端骨溶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一例报告
2023年
Gorham-Stout综合征(Gorham-Stout syndrome,GSS)又称骨溶解病、特发性大块骨溶解骨病等,特征是骨基质中血管结构的增殖与进行性骨破坏和骨吸收[1],且无新的骨形成[2-3]。到目前为止,所见报道约300例[1]。GSS迄今病因未明。多位学者提出过可能的多因素病理机制。
王广林郑连杰杨梁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人工关节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评价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在治疗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53±8.87)岁(39~68岁);行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52±8.53)岁(42~70岁)。术前、术后定期使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对肩关节功能随访评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7.95±3.65)个月(3~18个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术前UCLA评分(9.43±1.34)分,末次随访评分(33.15±3.78)分,优良率88%;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组术前UCLA评分(6.40±1.15)分,末次随访评分(32.68±3.95)分,优良率84%。两组末次测评的UCL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后UCLA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都能明显改善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的症状。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患者更推荐行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
苏雨亮杨梁
关键词:肩峰成形术
持续闭式灌洗及灌洗后给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目前的研究表明:粘连是导致下腰椎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且对粘连造成的手术失败者,其二次手术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防止下腰椎手术术后粘连,提高脊柱功能,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为此探讨持续闭式灌洗及灌洗后给药对椎板切除后硬膜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效果。方法:实验于2001-08/2002-08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自身对照,每只兔的背部3处切口,分别切除L1,L4,L7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其中一处直接缝合,作为对照组。另两处持续灌洗72h后,随机选一处在拔管前注入透明质酸钠与确炎舒松A的合剂作为给药组,剩余的一处作为冲洗组。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4周和8周的标本只行大体和光镜检查;12周的标本行大体、光镜、透射电镜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光镜检查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ion染色。结果:术后4周和8周时大体及光镜检查见对照组硬膜外腔被大量瘢痕组织填充,直达肌筋膜层;瘢痕与硬膜及周围肌肉组织粘连紧密,难以剥离;冲洗组和给药组见硬膜与肌肉之间为膜性物、浸润脂肪或少量瘢痕,与硬膜无粘连或部分粘连,易于钝性分离。术后12周大体及光镜检查见对照组硬膜外瘢痕致密而广泛,与硬膜紧密粘连,难以区分;冲洗组和给药组硬膜外瘢痕形成少?
王东昕郑连杰杨梁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硬膜冲洗法
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术后疗效与患者术前病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疗效与患者术前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经关节镜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的34例冻结肩病例。男12例,女22例;左肩20例,右肩14例;平均年龄54岁;平均病程5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主动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C-M)、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肩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功能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nia,los angeles,UCLA),对患者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病程作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34例随访12~37个月,平均25个月。33例(97%)获得良好临床疗效,1例存在持续轻度患侧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VAS评分:术前9.00(7.75~9.25)分,末次随访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术前(80.15±19.87)°,末次随访(160.44±9.24)°;外展:术前(73.82±19.23)°,末次随访(158.06±8.92)°;外旋:术前(16.03±11.53)°,末次随访(57.06±10.08)°;体侧内旋活动范围也由手术前的臀部水平恢复到T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2.00(10.00~15.00)分,末次随访35.00(30.75~3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9.50(25.00~36.00)分,末次随访96(84.75~98.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8.33(16.25~33.33)分,末次随访95.00(88.33~98.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UCLA、C-M及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与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末次随访UCLA、C-M及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病程均呈线性负相关(UCLA:r=-0.443,P=0.0086;R2=0.357,P=0.0002。C-M:r=-0.502,P=0.0025;R2=0.393,P<0.0001。ASES:r=-0.538,P=0.0010;R2=0.388,P<0.0001)。结论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是治疗冻结肩有效�
徐得贵包瑞郭昊许灿杨梁
关键词:滑囊炎肩凝症关节疾病关节镜
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骨质疏松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成熟的重建髋关节的功能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然而针对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使用骨水泥型还是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临床上尚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置换前均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根据股骨柄假体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骨水泥组患者56例,非骨水泥组患者49例。从手术时间、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后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假体下沉、骨溶解、重度应力遮挡、异位骨化)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采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疗效差异。结果与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骨水泥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骨水泥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置换后第1,3,6,12个月随访中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优良率及影像学评估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与骨水泥型假体临床修复效果相近,两种假体均可选用;但针对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非骨水泥型假体较短的手术时间可作为优先考虑的一个方面。
石峰李澎Madeven Periacarpen郑连杰杨梁刘刚Brian Ayuka倪硕李鹏声
关键词:假体植入人工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HARRIS评分
持续闭式灌洗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粘连
2005年
目的 观察持续闭式灌洗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 30 只,每只兔的背部做两处切口,分别切除L2 和L6 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其中一处直接缝合,作为对照组;另一处持续灌洗 72 h,作为冲洗组。术后4周、8周、12周取样行大体和光镜检查,12周样本增加透射电镜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术后 4 周和 8 周样本见对照组硬膜外腔被大量瘢痕组织填充,直达肌筋膜层,瘢痕与硬膜及周围肌肉组织粘连紧密,难以剥离;冲洗组见硬膜与肌肉之间为膜性物、浸润脂肪或少量瘢痕,与硬膜无粘连或部分粘连,易于钝性分离。术后 12 周样本见对照组硬膜外瘢痕致密而广泛,与硬膜紧密粘连,难以区分;冲洗组硬膜外瘢痕形成少而疏松,与硬膜轻度粘连或无粘连,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透射电镜下见,对照组硬膜外组织为致密瘢痕组织;冲洗组主要为脂肪组织,脂肪细胞间夹杂少量胶原纤维。结论 兔椎板切除后持续生理盐水灌洗72
王东昕郑连杰杨梁
关键词:硬膜椎板切除术灌洗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对可修复的肩袖撕裂伴LHBT损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LHBT损伤合并冈上肌肌腱撕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分为LHBT固定不切断组(A组,32例)和LHBT固定切断组(B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侧别、术前冈上肌撕裂宽度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屈肘肌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UCLA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肩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通过肩关节Y位X线片测量肩峰间距(acromionhumeral distance,AHD),末次随访时通过肌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患肩外展0°、30°、60°及90°时AHD和肩峰-大结节距离(acromion-greater tubercle distance,AGT)。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46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3.0±0.7)个月和(13.1±0.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P=0.89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屈肘肌力均达Ⅴ级。A组术后6例(18.75%)、B组9例(25.00%)出现并发症(包括患肩疼痛、三角肌萎缩、肩袖再撕裂),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区感染、关节僵硬、LHBT痉挛痛及Popeye畸形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P=0.53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UCL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6个月B组上述评分均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Y位X线片测量示,两�
冯星陈长健杨梁
关键词: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