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贵州省籽粒苋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贵州籽粒苋地方种质资源极其丰富,为了给贵州籽粒苋选育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收集到的40份贵州籽粒苋资源为试材,对籽粒苋的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叶宽、主花序长)以及品质性状(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直链淀粉、赖氨酸)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为1.93~2.05;品质性状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直链淀粉和赖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2.55%、6.92%、40.25%、1.30%和0.60%;株高与茎粗、叶长、叶宽和主花序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赖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黔东南州籽粒苋资源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较高,安顺地区籽粒苋资源粗脂肪和总淀粉含量最高,黔南州籽粒苋资源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 李青风高杰彭秋
- 关键词:籽粒苋农艺性状品质性状
- 施氮量和间作大豆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研究施氮量和糯高粱间作大豆模式下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变化,为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模式设单作糯高粱(SW)和糯高粱间作大豆(WS)2个水平,施氮量设不施氮(N0)、正常氮(N1)和高氮(N2)3个水平,探讨施氮量和间作大豆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间作大豆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种植模式处理间糯高粱根际土壤含水量和容重表现为SW>WS,土壤孔隙度、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酶活性、脲酶活性、酸性蛋白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中性蛋白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及产量均表现为WS>SW。施氮量处理间糯高粱根际土壤含水量和容重表现为N0>N2>N1,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表现为N2>N1>N0,土壤孔隙度、硝酸还原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酶活性、脲酶活性、酸性蛋白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中性蛋白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及产量均表现为N1>N2>N0。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WS-N1处理即糯高粱间作大豆模式下糯高粱和大豆分别施氮220、18 kg/hm^(2)能更好地改善糯高粱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为糯高粱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其产量形成。
- 陈思宇彭方丽汪灿高杰赵强张国兵周棱波姜昱雯邵明波
- 关键词:施氮量糯高粱间作根际土壤
- 拔节期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以贵州本地糯高粱红缨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和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在拔节期设置5个不同的钾肥处理(CK,不施任何肥料;K1,拔节期施入K2O75kg/hm^2作追肥;K2,拔节期施入K2O150kg/hm^2作追肥;K3,拔节期施入K2O225kg/hm^2作追肥;K4,拔节期施入K2O300kg/hm^2作追肥)。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糯高粱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而且均会随着施钾量的增多而提高,在K2O150kg/hm^2达到最高,施钾量继续增加,其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反而减小。在移栽前施入N75kg/hm^2、P2O575kg/hm^2做基肥,在拔节期施入N75kg/hm^2、K2O150kg/hm^2做追肥时,为糯高粱施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 李青风高杰彭秋
- 关键词:糯高粱干物质积累量
- 不同类型肥料对糯高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酱香型白酒用糯高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贵州生态区糯高粱种植的施肥策略提供参考。以糯高粱品种红粱丰1号为材料,于2020年和2021年在贵州省安顺市山京畜牧场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农民习惯施肥(T1)、配方肥(T2)、控释掺混肥(T3)和稳定性长效缓释肥(T4)4种施肥处理,调查不同施肥处理间糯高粱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糯高粱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增产2.61%~5.41%,糯高粱的株高、茎粗、穗长、单穗粒数和单穗粒质量均增加;T3处理下产量、茎粗、穗长、单穗粒数、单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最大。不同施肥处理对糯高粱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影响极显著;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增加,其中以T3处理增幅最大,较T1处理分别增加26.08%、34.62%、23.26%。不同施肥处理对单宁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蛋白质、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T1~T4处理下糯高粱蛋白质、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增加,而单宁含量降低,T2~T4处理下糯高粱各品质指标值与T1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且T3处理下各品质指标值均大于T1处理。施用新型肥料T2~T4处理较CK、T1处理增加了糯高粱产值和净利润,其中T3处理下糯高粱产值和产投比最高、净利润最大。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T3处理(控释掺混肥)能更好地促进糯高粱植株的生长,改善穗结构,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 张春兰汪灿高杰徐建霞徐燕
- 关键词:肥料糯高粱氮肥利用率
- 贵州省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酿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以及抗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酿酒用糯高粱单产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平均单产增幅25%以上;穗粒数、穗粒重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1.7%、62.7%;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为19.8%、62.7%;株高降低24.9%,茎粗增加9.5%;节间数增加0.9个,节间长缩短13.3cm;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显著;倒伏率、发病率下降显著,成穗率明显提升。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穗粒数、穗粒重,穗粒数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70和0.928,株高、茎粗与倒伏率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0;产量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与发病率显著负相关。总的结果表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的增加提高了糯高粱的穗粒数,植株株高的降低、茎粗的增加促进了抗倒性的提升,抗病性的提升保证了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最终提高了糯高粱产量。
-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 关键词:高粱农艺性状抗逆性
- 不同时期追氮量和比例对糯高粱“红缨子”产量、氮积累、转运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生育期追施比例(拔节期—抽穗期—开花后10 d:0—0—0为T1;100—0—0为T2;40—60—0为T3;30—50—20为T4;20—50—30为T5;20—40—40为T6,即6个处理)对糯高粱的产量、氮积累、转运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糯高粱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积累总量、籽粒氮积累量和产量。不同追肥时期和比例组合之间相比,两年的T4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总量和籽粒氮积累量均最大,与T3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2、T5和T6;两年的T4产量最大,与T3、T5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2和T6;不同处理间糯高粱的穗长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2017年T4的穗粒数显著高于T1,2018年显著高于T1、T2和T3。2017年T4的穗粒重显著高于T1、T2和T6;2018年显著高于除T5之外的其他处理。T4的氮素农艺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增收均高于其它处理。综上所述,以T4方式合理追施氮肥,促进了糯高粱生长、增加了氮肥利用率、穗粒数、穗粒重和最终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是高粱最佳的氮肥施肥方式。
- 李青风高杰彭秋汪灿周棱波张国兵赵强张春兰邵明波罗奎张跃汪家远
- 关键词:糯高粱氮素利用率
-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以贵州省新老两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逐步提高,新品种较老品系2年平均分别增加25.5%、23.4%和35.2%;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占比平均分别为32.6%和31.2%,显著高于老品系;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平均分别为65.2%和49.6%,较老品系分别提高10.2%和12.2%;新品种的干物质、氮素转运量分别较老品系增加12.1%和32.5%,其中新品种的叶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分别较老品系提高3.0%和4.1%。同时贵州糯高粱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和转运量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花后氮素积累与转运能力的增强促成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从而提升了贵州糯高粱新品种的产量。
- 高杰李晓荣封广才李青风彭秋
- 关键词:糯高粱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
- 基于“LabelmeP1.0”提取的高粱维管束参数与农艺性状关联研究
- 2023年
- 茎秆维管束对作物机械支撑和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高通量导出作物茎秆切片的维管束参数,本研究开发了基于Labelme标注图片和Python编程语言的方法“LabelmeP1.0”。利用该方法导出了92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茎秆维管束和区域相关的26个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中归纳了各区域面积以及和维管束数量、大小、位置、比例和密度相关的15个参数作为核心指标。研究还发现,高粱维管束性状和农艺学性状关系密切,维管束数目、密度与穗重、粒重和一级枝梗数正相关。进一步可将资源材料分为3类,分别为矮粗薄皮、种子少和维管束大而多的类Ⅰ,高个细茎、种子少和维管束少而稀的类Ⅱ,以及矮粗厚皮、种子多和维管束数多的类Ⅲ。本研究可为禾本科作物的茎秆解剖学结构参数研究提供技术和新思路。
- 陆梦琪谢若涵李想杨明冲何紫薇高杰赵晓燕沈祥陵陈燕王继斌胡利华段明政王令强
- 关键词:高粱维管束解结构图像处理
- 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20年
- 野生天麻是名贵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多年生态环境受人工影响,野生天麻产量低、市场需求大。为提高天麻产量,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介绍了天麻仿野生栽培的条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 封广才杨静高杰
- 关键词:天麻仿野生栽培
- 间作与施氮对高粱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处理对高粱根系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两种种植模式(SW:单作高粱,WS:高粱间作大豆),3种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常规施氮,N2:高氮),对不同处理高粱根际土壤进行16S rRNA序列测定,并进行细菌多样性及功能分析。【结果】细菌群落丰度在单作中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间作中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Shannon与Simpson指数在6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种植模式与施氮水平影响了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高粱根际土壤优势菌门有6个优势类群,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FAPROTAX细菌功能分组主要以化能异养、好养型化能异养、捕食性或外寄生性、硝酸盐还原作用等为主。相关性网络分析显示,在正常氮条件下,间作较单作细菌群落相互作用更多、网络更复杂。【结论】间作与不同施氮量影响了高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一定施氮范围,间作可提高高粱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
- 赵强陈思宇彭方丽汪灿高杰周棱波张国兵姜昱雯邵明波
- 关键词:高粱施氮根际土壤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