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液基薄层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表面抗体
  • 1篇乙肝疫苗
  • 1篇疫苗
  • 1篇止血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 1篇妊娠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乳头状瘤病
  • 1篇乳头状瘤病毒
  • 1篇上消化道

机构

  • 3篇青岛医学院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海阳市中医医...
  • 1篇海阳市第三人...
  • 1篇海阳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范江诺
  • 2篇尚仁香
  • 2篇张艳
  • 1篇张学顺
  • 1篇于文广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痛风发生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加强痛风的预防,减少发病率。方法对75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和糖尿病等是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高嘌呤饮食、饮水量少、口服引起尿酸增多的药物、劳累、潮湿和寒冷等是诱发因素。结论避免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能减少和防止痛风的发生。
范江华范江诺张学顺张华于文广
关键词:痛风
2009年海阳市部分乡镇医院妇科门诊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与细胞学联合检查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2009年山东省海阳市部分妇科门诊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现状及细胞学联合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在山东省海阳市8家乡镇医院妇科门诊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ybrid captureⅡ,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和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的4267例农村妇女(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标准,采用2001年国际癌症协会推m的TBS(the 2001 Bethesda system)分级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检查数据经审核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实施检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总高危型HPV DNA阳性感染率为21.47%(916/4267).患者年龄为19~74岁.其中,20~29岁和30~39岁组的高危型HPV DNA阳性感染率最高,为26.68%和27.22%,分别与本组总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27.85,P<0.01 x2=16.69,P<0.01).其中,单一高危型HPV DNA亚型感染率为62.82 0A(575/916),高危型HPV DNA多重亚型感染率为37.18%(341/9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56.53,P<0.01).高危型HPV DNA多重亚型感染中,一般以2及3种亚型感染多见,分别为29.42%(100/341)和25.22%(86/341).其余为4,5及6种亚型混合感染.本组感染率最高的HPV亚型分别为HPV-16,-58,-33和-18,分别为33.78%(309/916),17.15%(157/916),11.29%(103/916)和10.75%(98/916).②细胞学检测结果: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为2613例(61.24%,2613/4267)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glandular cells,ASCUS)为906例(21.23%,906/4267),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为494例(11.57
范江诺范江华尚仁香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临床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2组(n=32)。观察组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咪替丁治疗组,观察与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的胃液pH值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总疗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甚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艳范江诺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止血
基层医院开展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阳分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妊娠终止术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人工妊娠终止术情况调查》在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分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对干预组患者术后进行PAFPS,对照组仅提供常规人工妊娠终止术后医疗服务。随访1年后,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初始问卷再次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386份,其中干预组为194份,对照组为192份。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31±1.74)分,(6.11±1.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0,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者(78.87%)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1)。干预组与1年前比较,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比例更高(74/109,χ2=12.67,P<0.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为5.73%(11/192),对照组为18.75%(36/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为2.58%(5/194),对照组为10.94%(21/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PAFPS,对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范江诺范江华尚仁香
关键词:避孕措施非意愿妊娠
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掌握全市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接种免疫效果,探讨不同人群、不同免疫状态、不同免疫发育阶段乙肝疫苗接种方法、接种途径、接种环节、接种效果的不同。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随即抽取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者以接种卡为据,采集血样,应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本文调查范围内的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率达81.8%。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率有差异与接种者的年龄、当时的免疫状态、免疫发育阶段、乙肝疫苗接种方法、接种途径、接种环节有相关性。同时接种者的重视程度、接种规范与否、接种者年龄及免疫状态、抗-HBs滴度定期检测、复种等因素均影响抗体水平。结论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传染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不同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方式乙肝疫苗接种和定期接种效果监测,对有效避免重复接种、无效接种、接种耐受和免疫损伤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避免医疗浪费,节约医疗成本的现实需要。
范江诺侯军波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
间充质干细胞在消化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研究利用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析、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20例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在加用了间充质干细胞后,消化系统的功能有明显的提升,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提高更大。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比只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疗效更好,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艳范江诺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