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璟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罗哌卡因
  • 2篇纳洛酮
  • 1篇镇痛
  • 1篇置换术
  • 1篇中毒
  • 1篇上臂
  • 1篇神经传导阻滞
  • 1篇神经阻滞
  • 1篇受体
  • 1篇受体激动剂
  • 1篇受体拮抗剂
  • 1篇锁骨
  • 1篇锁骨上臂丛神...
  • 1篇自主神经传导...
  • 1篇阻滞镇痛
  • 1篇拮抗
  • 1篇拮抗剂
  • 1篇髋关节
  • 1篇髋关节置换
  • 1篇髋关节置换术

机构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3篇石翊飒
  • 3篇唐璟
  • 2篇张双银
  • 1篇王迎斌
  • 1篇陆凤娇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阿片受体激动剂伍用低剂量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纳洛酮作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翻转阿片μ、β、κ受体所介导的全部作用,临床常用于解救急性酒精中毒,逆转阿片受体激动剂应用过量或其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对抗应激条件下内源性阿片肽释放所介导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纳洛酮应用于这些方面多采用常规剂量,但在临床中值得注意的是当其用于拮抗阿片相关不良反应时,后者的镇痛作用也将部分或完全被逆转,从而引发痛觉过敏现象。
唐璟石翊飒
关键词:阿片受体激动剂纳洛酮阿片受体拮抗剂伍用急性酒精中毒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以冲击量给药方式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纳入71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0.2%罗哌卡因(A组);0.1%罗哌卡因(B组);A组36例(男10例、女26例),B组35例(男14例、女21例)。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即刻超声引导下行患肢髂筋膜间隙置管,背景剂量为0,自动冲击量为10 ml/h,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5 ml,锁定时间为30 min。观察并记录术前T0、术后T1(2 h)、T2(4 h)、T3(6 h)、T4(8 h)、T5(12 h)、T6(24 h)时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T3、T4、T5、T6各时间点被动曲髋与主动曲髋时VAS以及直腿抬高高度;VAS≥4分时,给予地佐辛。分别于T0、T3、T6采取血标本检测血浆P物质浓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PCA有效按压次数,地佐辛、罗哌卡因总用药量以及住院天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罗哌卡因总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B组T4、T5、T6各时间点直腿抬高高度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住院天数降低(P<0.05);A,B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地佐辛总用药量、PCA有效按压次数、各时间点静息VAS、各时间点被动曲髋时VAS以及主动曲髋VAS、术后T3直腿抬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1%罗哌卡因以冲击量给药方式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时,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对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影响较小,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孙红莉唐璟张双银张凯王迎斌石翊飒
关键词:罗哌卡因髋关节置换术镇痛
低剂量纳洛酮复合罗哌卡因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纳洛酮复合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至7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7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n=35)和纳洛酮组(N组,n=35),均于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术后3、6、12、18、24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地佐辛首次使用时间,术后24h内地佐辛用量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镇痛满意度评分,并于阻滞前、术后6h、术后24h分别取血样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水平。结果N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地佐辛首次使用时间分别为736.0(713.5,836.5)、514.5(491.3,572.8)、708.5(683.2,877.0)min,均长于R组的522.0(469.5,606.5)、401.0(370.0,458.5)、570.0(435.0,618.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844、-6.758、-6.700,均P〈0.01);N组术后6、12、18h的VAS分别为0、5.0(3.0,5.8)、5.0(5.0,6.0)分,其中术后6、12h的VAS均低于R组的1.0(1.0,3.5)、6.0(6.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96、-4.864,均P〈0.01),而术后18h的VAS则高于R组的5.0(4.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3,P〈0.01);N组术后24h内地佐辛用量为7.5(5.0,10.0)mg,低于R组的10.0(10.0,15.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9,P〈0.01);N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1.9%,低于R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5);N组镇痛满意度评分为8.0(7.0,8.0)分,高于R组的7.0(6.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9,P〈0.01);N组术后6h血浆β-EP浓度为(113.34±12.36)μg/L,低于R组的(147.14±11.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
唐璟张双银陆凤娇秦卫辉石翊飒
关键词:自主神经传导阻滞Β内啡肽纳洛酮罗哌卡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