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志阳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2篇蛋白
  • 2篇血管支架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涂层
  • 2篇药物有效期
  • 2篇有效期
  • 2篇凝血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增殖
  • 2篇效期
  • 2篇抗凝
  • 2篇雷帕霉素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导管
  • 1篇调节蛋白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手术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8篇韩志阳
  • 6篇刘冰
  • 3篇黄任平
  • 1篇周伟忠

传媒

  • 3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UZ12蛋白表达在肝内胆管癌中的意义
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G)蛋白家族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抑制转录的作用已得到证实。本实验为探究其核心成员SUZ12蛋白表达水平与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及其潜在的机制。  本研究合计收集肝脏组织...
韩志阳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吉西他滨P16INK4A化疗治疗
一种负载药物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药物的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位于支架上的药物涂层,支架涂层外表面为光滑镜面,涂层自支架本体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第一涂层,涂层载体为多巴胺,其上接枝有物质A;第二涂层,涂层载体为PLGA,包含药物B;...
韩志阳黄任平刘冰
文献传递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血管支架系统及其植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血管支架系统,包括导向头、连接件及支架本体;导向头包括骨架弹簧、偏置弹簧和容纳腔,偏置弹簧为SMA形状记忆合金,容纳腔位于导向头后端;连接件同轴连接在导向头后方,包括导丝、气囊;支架本体同轴...
韩志阳黄任平刘冰
文献传递
基于GBD数据关于1990年至2021年中国外周血管疾病所致DALY负担趋势分析
2025年
目的整理分析1990年至2021年中国外周血管疾病引发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通过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获取中国外周血管疾病的DALY数据,对2021年中国外周血管疾病所致的DALY及其标化率进行描述,并分析其1990年至2021年间的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和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1990年至2021年间DALY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以1990年中国外周血管疾病DALY为基准,计算1991年至2021年中国人群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及高体质指数(BMI)等风险因素所致的外周血管疾病DALY数量及其占比的变化情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DALY及标化DALY率的差异。结果2021年,中国外周血管疾病DALY总数达171757.16人年,女性占比(66.81%)高于男性。60~80岁组别占比最高(65.31%)。1990年至2021年间,男性患者DALY总数升高194.25%,80岁以上年龄组升高幅度最大(354.93%)。与全球、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标化DALY率下降较慢,AAPC为-0.24%(95%CI:-0.30%~0.18%)。早死损失寿命年占比增长,从18.92%上升至22.76%。女性患者DALY占比先下降后升高,男性患者呈相反变化。80岁以上组别DALY占比增长明显,由1990年的14.51%增长至2021年的24.35%。在危险因素方面,高血糖占比大幅下降,从49.95%降至27.22%;高BMI占比增长,从10.85%升至19.66%。结论与全球趋势相比,中国在降低外周血管疾病负担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1990年至2021年,中国外周血管疾病所致DALY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老年人和女性群体面临更大的风险。
董鑫宇刘琪宣言王慕宁常思瑶刘冰王胜林雨丰韩志阳
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伤残调整寿命年疾病负担
一种负载药物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药物的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位于支架上的药物涂层,支架涂层外表面为光滑镜面,涂层自支架本体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第一涂层,涂层载体为多巴胺,其上接枝有物质A;第二涂层,涂层载体为PLGA,包含药物B;...
韩志阳黄任平刘冰
文献传递
载脂蛋白E作为人类肿瘤预后和免疫生物标志物的泛癌研究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载脂蛋白E(APOE)作为人类肿瘤预后和免疫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探寻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APOE在多种癌症中的遗传变异情况,评估其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并比较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进行生存分析以探究APOE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APOE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了KEGG和GO富集分析,以揭示APOE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APOE在子宫癌肉瘤中呈现最高突变频率(>8%),其基因改变显著降低患者总生存期(P=2.465×10^(-4))。在肾上腺皮质癌(总体生存期:P=0.0336)、宫颈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P=0.0361)、结肠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P=0.0469)等5种癌症中,APOE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分子机制研究表明,APOE通过调控LRP1和TREM1等靶点,激活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促进癌症的转移。免疫微环境分析显示,APOE在胃癌等10种癌症中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0.05),并与巨噬细胞(P<0.05)、细胞毒性T细胞(P<0.05)浸润显著相关,但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与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P<0.05)。结论APOE在子宫癌肉瘤、肾上腺皮质癌等特定癌症中呈现促癌特性,其基因变异和表达异常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影响治疗反应,为开发靶向APOE通路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董鑫宇刘琪宣言王慕宁常思瑶张博健王胜林雨丰韩志阳
关键词:载脂蛋白E肿瘤预后免疫生物标志物
血栓四项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该疾病持续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目前,常规检查方式均是在血栓形成后被动检测的,且不能展示具体的凝血-纤溶系统状态。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M)对于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具有指导意义,对于VTE的预防、诊治及预后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TAT、PIC、t-PAIC及TM应用于VTE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做出综述。
宣言王慕宁常思瑶董鑫宇周伟忠刘冰韩志阳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
应用凝血因子Ⅺ和Ⅻ抑制剂治疗接触系统血栓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接触系统血栓是指血液与身体以外的异物接触后在异物表面形成的血栓。目前针对接触系统血栓的常规预防及治疗方法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近年来, 大量试验证明应用凝血因子Ⅺ和Ⅻ抑制剂治疗血栓性疾病既安全又有效, 这为接触系统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靶向抑制以凝血因子Ⅺ、凝血因子Ⅻ为主的内源性凝血途径作为一种出血风险较低的抗血栓策略已经被广泛认可, 表明凝血因子Ⅺ和Ⅻ抑制剂对于接触系统血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就接触系统及凝血因子Ⅺ和Ⅻ抑制剂应用于接触系统血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做出综述。
宣言常思瑶王慕宁刘冰韩志阳
关键词:接触系统抗凝抑制剂出血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