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椎弓根螺钉与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疗效对照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常规椎弓根螺钉(CPS)与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NPPS)固定术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我院收治的85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NPPS+PMM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CPS+PMM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单椎体骨水泥用量及术前、术后12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固定节段Cobb角度、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的上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体的下终板凹陷角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单椎体骨水泥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下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下降,固定节段Cobb角度、上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ODI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NPPS+PMMA在改善患者ODI评分上更具临床优势。
- 孔祥瑞杨计策刘德政张福明郭元凯史凯旋刘海峰陈贺赵志超
-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腰椎疾病
- 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NLRP3含量与炎症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含量与炎症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3-硝基酪氨酸(3-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LRP3、ASC、Caspase-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L-1β、IL-17、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MDA、8-OHdG、3-N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将炎症及氧化应激作为因变量,将NLRP3、ASC、Caspase-1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NLRP3、ASC、Caspase-1和IL-1β、IL-17、TNF-α、MDA、8-OHdG、3-NT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NLRP3、ASC、Caspase-1和SOD、GSH-Px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中NLRP3的含量和炎症及氧化应激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促使疾病进展。
- 付卫杰郭元凯陈贺赵志超史凯旋侯明轩冯会成
- 关键词:原发性骨关节炎炎症氧化应激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DC-CIK治疗对多药耐药基因P-GP蛋白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DC-CIK治疗对多药耐药基因P-GP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11-2019-11的AML患者26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进行化疗,研究组抽取外周血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成为诱导培养成DC-CIK细胞之后,再回输至患者体内。针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相关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对比。针对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使用罗明单外排法检测耐药基因P-GP的泵功能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相关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相关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罗明单外排量滞留率为23.3%,治疗后罗明单外排量滞留率为51.6%,治疗后罗明单外排量滞留率显著高于治疗前(χ~2=6.012,P<0.05)。结论:给予AML患者使用DC-CIK细胞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水平,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P-GP蛋白的表达情况。
- 康鹏云赵志超王蒙赖斌张静宇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DC-CIK细胞多药耐药基因P-GP蛋白
-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TLIF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疼痛介质及脊髓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的TLIF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在2022年2月至2024年6月,本院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实验组行脊柱微创通道镜辅助TLIF手术,参照组接受传统开放TLIF手术。对比了两组在疼痛介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手术流程及脊髓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术后3天,实验组的SOD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MDA、SP及PGE2水平则较参照组高(P<0.05)。术后首周,实验组腓总及胫总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其潜伏期则显著缩短(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未见差异(P>0.05),然而,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和术后恢复下地时间方面均表现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的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高效可行。
- 赵志超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 探析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及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19年
- 探讨对肩周炎患者选择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后对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患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治疗方法;比照组(44例):选择水针刀+维生素B12、盐酸利索卡因局部注射疗法展开治疗;实验组(44例):选择水针刀+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方法展开治疗;最终就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比照组(75.00%)明显(P<0.05);治疗前,实验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高于比照组明显,VAS评分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水针刀治疗基础上,采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方法给予治疗配合,对于患者整体疗效提升,肩关节功能恢复以及疼痛程度的减轻,均获得确切效果,最终对于肩周炎患者康复进程的缩短,奠定基础。
- 杨计策杨永敏郭元凯陈贺赵志超
- 关键词:玻璃酸钠肩周炎疼痛症状患肢功能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 孔祥瑞孔祥云张佳丽陈贺史凯旋赵志超郭元凯张福明
-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腰椎失稳等疾病种类。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治疗方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且疗效十分显著。具有以下优点:...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 阿扎胞苷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扎胞苷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阿扎胞苷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不良症状以及预后改善,降低不冷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治疗疗效,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可推广使用。
- 康鹏云赵志超常月王蒙赖斌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
-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20年10月到2024年10月,我们收集60例肢体骨折后发生不愈合的病人,将他们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在这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压力钢板,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价,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病患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病患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尤其是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更为显著(P>0.05)。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恢复期时长这五个指标上,观察组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并且其疗效也显著超越了治疗组(P<0.05)。结论 运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有推广价值。
- 赵志超
- 关键词:骨不连带锁髓内钉治疗
- 膝腱反射检查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的评价分析
- 2019年
- 分析膝腱反射检查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的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方式重建其本体,同时使用膝腱反射的检查方式,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得到明显改善。结果:手术治疗前后,将“打软腿”、股内侧肌中部肌电图以及膝腱反射检查的结果进行两两对比,结果可以发现三种指标的改变率之间两两差异不显著(P>0.05)。而样本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腱反射检查的方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患者进行本体功能评价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且操作方法简单,临床上可结合其他方式,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 杨计策杨永敏赵志超郭元凯刘德政
- 关键词:膝腱反射前交叉韧带断裂
- 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对胫骨中段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比较经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对胫骨中段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80例胫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髌上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髌下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X线照射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髌前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踝关节疼痛、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跛行、下蹲及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支持、交锁、不稳定、肿胀、上楼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X线照射次数、髌前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郭元凯付卫杰陈贺赵志超史凯旋侯明轩
- 关键词:胫骨中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