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冬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风电
  • 2篇尾流
  • 2篇风电场
  • 1篇灾害
  • 1篇实测数据
  • 1篇实例分析
  • 1篇湍流
  • 1篇湍流强度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灾害
  • 1篇尾流效应
  • 1篇局地
  • 1篇缓冲带
  • 1篇基于3D
  • 1篇机舱
  • 1篇归一化
  • 1篇海上风电
  • 1篇海上风电场
  • 1篇发电
  • 1篇发电量

机构

  • 4篇新疆金风科技...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北控清洁能源...

作者

  • 4篇崔冬林
  • 2篇胡威
  • 1篇鲍婧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能源与环境
  • 1篇南方能源建设
  • 1篇全球能源互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3D扫描雷达实测数据的海上风电场尾流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有效优化实际业务中海上风电场的机组排布方案设计,降低尾流电量损失,在江苏某海上实际运行风电场采用3D扫描雷达进行实地尾流观测实验,分析独立尾流、半尾流和全尾流三种工况下机组的尾流长度、尾流宽度及尾流深度等尾流特性。研究表明,独立尾流工况下机组尾流下游方向11D~12D(D为叶轮直径)距离处风速变化趋平,尾流影响减弱,机组尾流影响长度在11D左右;近尾流区内,全尾流工况机组的风速衰减较独立尾流和半尾流工况机组明显增大,远尾流区三种工况变化趋势一致,尾流宽度均在3D左右,呈“双高斯”或“凹型”分布特征。二者的差异性主要与相邻机组间距的不同相关。三种尾流工况下,近尾流区的尾流深度明显较远尾流区大,尾流速度亏损明显。
刘树洁崔冬林沙伟王尼娜陈秋阳
关键词:海上风电场
气象灾害对风电项目的影响及风险应对被引量:3
2020年
风力发电依靠大气环流带来的能量发电,若项目选址和设备选型不当,防范不妥,则会产生风险,而风电项目所面临的首要自然风险即为气象灾害风险。从实际的案例来看,尽管已经采用了各类工程和技术手段防范气象灾害,但依然存在了大量气象灾害致损的情况。该文通过案例分析,结合风险管理理论,探索了气象灾害风险应对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胡威崔冬林张双益
关键词:气象灾害风电项目风险分析
运行风电场内局地湍流变化分析方法及其影响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风电机组运行风数据结合常规测风塔和激光雷达观测风数据,对机组运行风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检验,建立机组机舱湍流强度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基于机舱风数据计算的湍流强度大小虽不能代表机组实际湍流的绝对值大小,但对于简单平坦地形,不同机组机舱湍流强度的相对变化,可作为评估风电场微观选址设计机组尾流影响程度的参考标准之一;对于复杂地形,不同机组机舱湍流强度的差异能很好表征不同地形下环境湍流的差异及对机组实际运行功率的影响。
崔冬林刘晓亚胡威鲍婧
关键词:尾流
海上相邻风电场间的“尾流效应”实例分析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研究海上相邻风电场间的“尾流效应”对发电损失的影响。[方法]利用海上风电场实际运行SCADA数据结合激光雷达同期实测测风数据,基于不同的风向扇区范围和风电场实际排布进行尾流效应场景分类,开展实际运行相邻风电场间(20D以上间距)的真实尾流电量损失分析工作。[结果]结果表明:对于规则排布的海上大型风电场,基于实际运行SCADA数据,对各机组发电量进行归一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海上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各机组发电能力的差异;高度集中的单一扇区条件下,处于下风向的相邻风电场受上风向相邻场区的“尾流效应”影响明显,发电产能较自由流降幅明显;相邻风场间随着缓冲带距离的增加,下风向场区机组尾流电量衰减比随之降低,缓冲带需达到一定的距离,对于风速的恢复有明显的作用,发电产能才能够有所提升;本案例不同场景下,缓冲带距离在23D~44D之间,尾流损失电量降幅在27%~4%之间。[结论]基于相邻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开展尾流分析可为后续海上大型风电基地规划设计和机组排布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崔冬林沙伟刘树洁陈秋阳王尼娜
关键词:尾流效应缓冲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