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干预在ICU护理及对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疗效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层级护理干预在ICU护理及对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取90例ICU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和层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在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分析中发现,观察组的感染症状评分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化十分明显,统计学标准符合P <0.05。结论将层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ICU护理及对患者感染控制中,能加强感染情况的预防,避免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 翟继卫 姚丹 宋亚佩关键词:ICU护理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镇静、镇痛药物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间Ramsa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为93.3% vs 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强化镇静、镇痛效果,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予以推广。 姚丹关键词:针对性护理 ICU 镇静镇痛药物 RAMSAY评分 VAS评分 重症监护室危重慢性病患者烦躁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慢性病患者烦躁原因及对策。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90例ICU危重慢性病烦躁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常规护理,试验组予针对性护理方案。对出现烦躁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ICU危重慢性病烦躁患者满意水平、对ICU治疗的配合度、人性化关怀评分、管道护理评分、护理前后患者烦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病情加重几率。结果90例ICU危重慢性病患者烦躁的原因中,有15例为管道引起的不适,有13例为膀胱刺激征引起的不适,有12例为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的不适,有10例为睡眠不足引起的不适,有10例为脑灌注不足引起的不适,有10例为呼吸机参数不合理引起的不适,有10例为噪音引起的不适,有10例为护理不当引起的不适。试验组ICU危重慢性病烦躁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ICU治疗的配合度、人性化关怀评分、管道护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烦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烦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o试验组病情加重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方案在ICU危重慢性病烦躁患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优化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缓解患者的烦躁情绪.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避免病情加重,患者满意度高。 黄璐 姚丹 王莹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慢性病 烦躁 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分析1例肾移植合并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6 d痊愈出院。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监测肾功能,控制感染,进行神经系统的监测及护理,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姚丹 陈艳丽 王莹关键词:肾移植术后 术后护理 医护一体化干预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及凝血功能(PT、 APTT、 TT、D-D)。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P <0.05)。干预前,两组的PT、 APTT、 TT、 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PT、 APTT、 TT水平高于干预前,D-D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PT、 APTT、 TT水平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ICU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显著降低其下肢DVT发生率,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 姚丹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减少性先心病患者肺血管发育评估方法比较 2014年 目的对于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三种不同方法测量肺血管直径,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准确性,为术前评估病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择34例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256层CT心血管造影、术中探查等方式,测量其肺血管直径(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第一分支前血管直径),将三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性,=6.252,=0.002。CT测量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0.005,术中测量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组差异存在显著性=0.001,CT测量组与术中测量组差异无显著性=0.675。将测量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CT测量组与术中测量组相关系数=0.891,<0.001。超声心动图测量组与术中测量组相关系数=0.784,<0.001。结论对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管直径的测量,CT与彩超测量结果存在差异。以术中测量结果为标准,CT测量的准确性高于超声心动图。 王轲 李晓昶 姚丹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早期阻力训练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效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阻力训练对冠脉搭桥手术(CABG)术后心脏康复患者中机械通气脱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诊治的306例CABG术后心脏康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3,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护理)和研究组(n=153,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阻力训练),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心功能、运动耐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蠕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一次性成功撤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SV指数(SVI)、心排血量(CO)、CO指数(CI)、6 min步行实验(6MWT)、Barthe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SV、SVI、CO、CI、6MWT、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阻力训练应用于CABG术后心脏康复患者,可提高一次性脱机成功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 吴瑞娟 袁丽 刘琳琳 王莹 姚丹关键词:冠脉搭桥手术 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预防创伤后危重病人发生压疮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预防创伤后危重病人发生压疮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创伤后危重病人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方法+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的生理舒适度、治疗成本;治疗前后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压疮风险积分;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伤后危重疾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的生理舒适度、治疗成本、生活质量评分、压疮风险积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创伤后危重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成本。 黄璐 姚丹 王莹关键词:压疮 “三明治”护理法对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愈合时间及复发的影响 2021年 目的:分析"三明治"护理法对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愈合时间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GICU),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锌氧油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三明治"护理法,对比两组疗效、皮炎愈合时间、皮肤状态以及复发的情况。结果:经过8周护理后,研究组疗效(96.23%)较对照组(75.00%)高(P<0.05);研究组的皮炎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皮肤状态评分降低,且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复发率(1.89%)较对照组(15.38%)低(P<0.05)。结论:"三明治"护理法可以有效提高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护理效果,缩短皮肤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 姚丹关键词:愈合时间 复发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G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以下简称'ATP检测法')在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质量,为其清洁消毒管理方面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5月对我院GICU医务工作人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ATP监测采样,在ICU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进行对比,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GICU物体表面ATP检测合格率由19.8%提高至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共采样172份标本,其中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数值范围为601~8508RLU/100cm2。结论 ATP检测法数据显示,GICU环境物体表面总体合格率偏低,集束化干预在G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有明显效果,但整体清洁效果仍不满意。此外,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值也偏低,存在安全隐患,应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执行手卫生的依从性。 翟继卫 宋亚佩 姚丹关键词:ATP生物荧光法 集束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