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鲲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肌腱
  • 3篇骨折
  • 2篇胫骨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锚钉
  • 1篇带线
  • 1篇带线锚钉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样
  • 1篇动脉瘤样骨囊...
  • 1篇断臂再植
  • 1篇压缩骨折
  • 1篇月骨
  • 1篇月骨脱位
  • 1篇再植
  • 1篇掌长肌
  • 1篇掌长肌腱
  • 1篇伸肌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 1篇保定市骨科医...

作者

  • 10篇付鲲鹏
  • 2篇陶忠生
  • 2篇马斌
  • 2篇闫厚军
  • 2篇陈晶
  • 1篇王秋生
  • 1篇冯亚高
  • 1篇王磊
  • 1篇侯小冬
  • 1篇刘宝娟
  • 1篇刘镇旗
  • 1篇刘建鹏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骨科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胫骨近端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2024年
患者,男,21岁,因左膝关节疼痛、无力于2023年9月26日入院。双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见图1):左侧胫骨上段邻近干骺端髓腔内可见囊性密度减低区,边缘尚清,密度欠均匀。CT检查显示:局部CT值约40 Hu,病变内片状高密度影,病变呈膨胀性改变,可见硬化边,无骨膜反应。MRI检查显示:胫骨近端见类圆形、多房性混杂信号影,病变边缘及内可见环状、条状长T1短T2信号,周围骨质内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外侧骨皮质变薄,病变向外侧膨隆。
梁东星付鲲鹏
关键词:胫骨肿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评价及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评价ORIF的临床疗效,总结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探讨150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疗效,对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asmussen胫评分提示ORIF的疗效可靠;年龄、糖尿病、初始平台塌陷深度、术中感染等因素是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因素。结论:ORIF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重视相关因素有助于改善预后质量。
侯小冬付鲲鹏闫厚军王磊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膝关节功能康复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术治疗手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术治疗手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0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术治疗的10例手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术中移植掌长肌腱腱条,领带式套拢侧腱束,将腱端与中央束缝合一起,术后伤指行伸直位石膏固定。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移植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均不需要二次手术松解肌腱。2例主动伸直过伸5°~10°,放松时则过伸消失;2例伸直丧失8°~12°,屈曲正常。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术治疗手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陶忠生付鲲鹏陈晶王秋生赵伟超刘宝娟邢立娜
关键词:临床疗效
两种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围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我科2020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OVCF病人45例,根据术式分为PCKP组(22例)与PKP组(23例)。记录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节段等),比较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等围术期指标;通过X线片评估骨水泥弥散程度,测量椎体前缘高度(AVH)恢复率、后凸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与PKP组比较,PCKP组手术时间少[(40.59±4.01)min vs.(50.39±3.05)min]、透视次数少[(12.18±1.76)次vs.(17.47±3.14)次]、骨水泥注射量大[(5.72±1.31)mL vs.(4.43±1.1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KP组的骨水泥弥散率评价为优比例显著高于PKP组(45.45%vs. 17.39%,P<0.05)。术后3天,与PKP组比较,PCKP组术后Cobb角改善更显著(7.22°±1.54°vs. 10.78°±1.50°,P<0.001),AVH恢复率更高(14.04%±1.39%vs. 7.95%±1.06%,P<0.001);术后6个月时,PCKP组的AVH恢复率、后凸Cobb角、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优于PKP组(P<0.05)。结论 PCKP与PKP均可有效缓解OVCF病人疼痛并改善功能,PCKP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暴露、优化骨水泥分布及椎体高度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在中长期随访功能恢复和疼痛控制方面效果更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梁东星郭永军付鲲鹏钱焕娟马斌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恢复
可吸收带线锚钉及克氏针治疗O'DriscollⅠ、Ⅱ型冠状突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带线锚钉及克氏针在治疗O'DriscollⅠ、Ⅱ型冠状突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O'DriscollⅠ、Ⅱ型冠状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可吸收带线锚钉固定(锚钉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固定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自主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活动度,并通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6例均获得满意随访。手术时间比较锚钉组(119.00±5.82)min,克氏针组(110.47±11.3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自主活动时间锚钉组12~16 d,平均(13.78±1.53)d,早于克氏针组18~21 d,平均(19.78±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屈曲活动度锚钉组104°~137°,平均(121.91±8.99)°,克氏针组95°~108°,平均(101.95±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转度锚钉组122°~140°,平均(130.34±5.40)°,克氏针组90°~128°,平均(103.21±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标准评定,锚钉组:优1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1.3%,高于克氏针组:优9例,良5例,可9例,优良率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带线锚钉套索固定是治疗O'DriscollⅠ、Ⅱ型冠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可早期行功能训练,值得推广应用。
梁东星付鲲鹏任路通
关键词:带线锚钉
闭合性舟骨完全脱位合并月骨脱位1例被引量:1
2006年
冯亚高刘镇旗付鲲鹏刘建鹏
关键词:月骨脱位舟骨完全脱位闭合性
手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
2025年
2020年2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骨科手术治疗18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梁东星史彦青付鲲鹏
关键词:手术治疗
双平面Kessler肌腱缝合法结合手指屈伸角度交替变换固定在前臂离断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双平面Kessler肌腱缝合法结合手指屈伸角度交替变换固定在前臂离断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双平面Kessler肌腱缝合法结合手指屈伸角度交替变换固定行断肢再植治疗15例前臂离断伤患者。结果 14例断肢再植成活,1例因挫伤严重坏死截肢。14例再植成活者术后随访16~60个月,手的外形和屈伸活动满意。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5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11/14。结论 采用双平面Kessler肌腱缝合法结合手指屈伸角度交替变换固定治疗前臂离断伤,操作简单,肌腱粘连程度轻,患者能够早期康复训炼,功能恢复良好。
陶忠生付鲲鹏陈晶蒲德峰赵伟超邢丽娜张凤军
关键词:肌腱缝合断臂再植
锚钉加强Krackow缝合技术在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锚钉加强Krackow缝合技术在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锚钉加强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50例跟腱断裂患者。记录手术情况、踝关节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患者疗效满意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评分)评估足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9.36±1.73)个月。手术时间30~70(50.20±13.77)min,住院时间5~8(6.76±1.09)d。术后7个月,踝关节跖屈肌力65~87(75.57±11.25)次/min,踝关节跖屈活动度50°~65°(55.38°±8.96°)。疼痛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及ATRS评分术后1、3、7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随时间的延长,评分逐渐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关节功能:优15例,良35例,优良率100%;患者疗效满意度:满意34例,一般9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86%;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采用锚钉加强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患者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梁东星马斌郭永军付鲲鹏
关键词:跟腱断裂
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诊治的18例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采用足拇长屈肌腱转位重建胫后肌腱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足内外翻活动情况,足负重状态下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跟骨距骨角并与术前进行比较。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12~30)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X线片测量的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跟骨距骨角也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胫后功能不全成人获得性平足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有效恢复了足弓的高度,稳定距下关节,在解除患者疼痛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闫厚军付鲲鹏陈柳茵谢继平王义坤贾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