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关节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髋臼
  • 4篇关节炎
  • 4篇关节置换
  • 3篇软骨
  • 3篇假体
  • 2篇胸腰段
  • 2篇腰段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
  • 2篇软骨下骨
  • 2篇体位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机构

  • 13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吴龙
  • 6篇李鹏
  • 4篇陆志东
  • 3篇金群华
  • 3篇吴疆
  • 2篇马龙
  • 1篇李振叶
  • 1篇孟瑞祺
  • 1篇李婧杰
  • 1篇马利亚
  • 1篇庞龙
  • 1篇鲍冬梅
  • 1篇张睿

传媒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信息记录材料
  • 1篇电子技术与软...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ST和β-catenin在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及软骨下骨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测定β-catenin和骨硬化蛋白(SOST)在不同分期人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软骨下骨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到的作用。方法所有的骨关节炎标本均取自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内翻屈曲畸形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内侧胫骨平台组织,共39例。正常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均取自因下肢毁损伤行下肢截肢术的患者所捐赠的新鲜内侧胫骨平台组织,共6例。切片后用番红O固绿染色,采用改良Mankin评分将所有标本分为正常组,中度OA组和重度OA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3组中软骨及软骨下骨中β-catenin和SOST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改良Mankin评分结果,45例标本中,6例为正常,14例为中度OA,25例为重度OA。β-catenin在软骨和软骨下骨中表达均持续升高,软骨中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比在正常组,中度OA组和重度OA组中分别为17%,49%和62%,软骨下骨中分别为42%,59%和74%。而软骨中SOST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则在中度OA组中表达量最高(59%),在正常组(11%)和重度OA组(12%)中表达量均明显少于中度组。在软骨下骨中,SOST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正常组中为58%,中度OA组为38%,重度OA组为16%,其表达量持续降低。结论β-catenin及SOST与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关,甚至影响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其可能在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吴疆吴龙马龙金群华
关键词:软骨软骨下骨
骨硬化蛋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
目的:明确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 SOST)在不同分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关节软骨中表达量的变化。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人关节软骨...
吴疆金群华马龙吴龙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个体化3D打印髋臼假体辅助全髋关节翻修1例
2024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中。随着做THA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手术患者年轻化,需行全髋关节翻修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THA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磨损颗粒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从而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其他原因包括假体位置不良、感染、反复脱位等。
吴龙李鹏陆志东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翻修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臼假体3D打印
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对比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与传统入路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Wiltse肌间入路组(n=20)及传统组(n=2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的变化;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Wiltse肌间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矢状位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中,与传统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入路置钉联合有限减压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保护椎旁肌、最大限度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优势。
吴龙翟鹏赵鑫庞龙李鹏
关键词:胸腰段爆裂骨折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
LIS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LIS质量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完善,提高系统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医院的信息处理系统,运用构件式的方法进行开发,用Windows多线程处理技术,并结合有关临床信息,将设备信息和系统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其中的工作流程。结果:LIS质量控制系统适用于很多种不同的检验仪器,并可以和它们有效的相互兼容,自动接收、处理信息,并能够生成二维图表,对各种仪器进行实施监控,分析在任意时刻的工作信息,并且稳定性良好。
宗晓祥吴龙马利亚
关键词:LIS
SOST和β-catenin在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及软骨下骨表达的研究
目标:通过测定β-catenin和骨硬化蛋白(SOST)在不同分期人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软骨下骨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到的作用。
吴龙吴疆金群华
关键词:软骨软骨下骨
基于Web和企业微信的医务人员档案系统的建立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为加强医院医务人员管理,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结束传统纸质医务人员档案管理模式,采用Web平台及企业微信第三方自建应用方式,开发了基于Web和企业微信的医务人员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数据收集困难,纸质档案丢失,等问题,规范了医务人员的管理,简化了管理人员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
吴龙李振叶孟瑞祺
关键词:WEBSERVICE
经3种不同入路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比经3种不同入路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04例单节段A型胸腰段骨折并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资料,依据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6)、肌间组(n=43)、经皮组(n=25),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入路,肌间组患者通过Wiltse肌间入路,经皮组患者通过经皮微创入路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等影像学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等疼痛功能指标。结果肌间组及经皮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取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中,与传统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入路及经皮入路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吴龙翟鹏赵鑫李鹏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3D打印模型术前规划辅助THA重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臼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 分析在3D打印模型术前规划辅助下完成全髋关节置换(THA)重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髋臼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单侧、初次THA手术治疗的73例DDH患者病历资料,3D打印组(34例)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实体模型术前规划辅助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传统置换组(39例)按照常规手术流程完成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规划髋臼假体型号的准确率、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前倾角、位于Lewinnek安全区的比例、髋臼假体旋转中心与健侧旋转中心距同侧泪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差值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置换组均减少(P均<0.05);3D打印组预测髋臼假体型号的准确率高于传统置换组(P<0.05);3D打印组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前倾角更大,在Lewinnek安全区内的比例更高(P均<0.05);3D打印组髋臼旋转中心与健侧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偏差更小,旋转中心更接近正常位置(P均<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模型术前规划辅助THA治疗DDH安全、有效、更佳精准,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吴龙刘莉赵鑫李鹏陆志东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MAKO机器人辅助下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臼假体位置、下肢长度恢复及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完成的MAKO机器人辅助下THA的患者32例(MAKO THA组),并选取行常规THA的患者32例(常规THA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前倾角及位于Lewinnek安全区的比例、髋臼假体旋转中心偏心距差、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MAKO THA组手术时间为(113.9±24.5)min,较常规THA组的手术时间(81.5±18.2)min延长(P<0.01);MAKO THA组髋臼假体的外展角(40.2±3.6)°、前倾角(14.9±3.5)°较常规THA组的外展角(34.9±6.3)°、前倾角(10.2±5.2)°更接近术前设计角度,MAKO THA组在Lewinnek安全区内的比例(100%)比常规THA组(71.9%)更高(P<0.01);两组术后髋臼旋转中心与健侧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MAKO THA组的术后LLD的绝对值(2.59±2.08)mm较常规THA组(4.32±3.89)mm更小(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Harri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THA较常规THA手术时间延长,提高了髋臼假体安放的精准度,更好地恢复了下肢长度,改善了术后早期临床疗效。
鲍冬梅吴龙陆志东李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