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丹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的改善效果
- 2025年
- 本研究试图评估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交能力的改进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4年1月到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5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社交能力评估采用儿童社交能力量表(CSS)进行前后测量。通过对比两组儿童在训练前后的社交能力变化,分析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训练后的社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前后测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互动能力、情绪调节、他人情绪理解等方面,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在社交能力的改善上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大幅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尤其在互动水平和情绪调节层面,拥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建议在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里,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进一步提升儿童的社交能力。
- 周春玲颜丹丹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交能力康复治疗儿童
- 水疗配合感统训练在脑性瘫痪中的临床应用
- 2022年
- 探究分析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感统训练后加用水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10月,选取我院6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分别进行传统感统训练和感统训练配合水疗疗法,研究中主要是分析患儿训练中身体各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两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身体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训练后研究B组的肌张力、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儿童功能独立、大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血流流速均比研究A组恢复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统训练后使用水疗使脑性瘫痪患儿身体指标稳定,效果较好可以推广。
- 颜丹丹
- 关键词:脑性瘫痪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0年
- 对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7年-2019年这两年间我院接收的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中,抽选120名来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治疗前对两组患儿使用Gesell智力测试法进行智力方面的检测,按照Gesell发育量表(GesellDevelopmentScale)以及婴幼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第二是疗效评定:DQ分数≥15分提示显效,治疗后分数提高5-14分判定为有效,提高<5分则表明治疗为无效。结果 治疗组DQ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说明,实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使得效果更佳,全面提升了患儿的智能运动发育,此次研究的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结论 通过实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使得效果更佳,全面提升了患儿的智能运动发育,此次研究的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
- 颜丹丹
- 关键词:脑瘫智力低下
- 运动训练中融入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治疗效果观察
- 楚春岭杜洪荣胡红梅姚文燕颜丹丹
- 生物反馈疗法对提高脑瘫患儿肌力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对提高脑瘫患儿肌力的研究。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科治疗的脑瘫患儿33例应用电子生物反馈,与家长不配合用生物反馈治疗的对照组各33例进行疗效总结和分析。两组患儿均接受躯体训练、技能训练、水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一般治疗时间为20分钟,一天1—2次,一周5天,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忠儿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更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的肌力。
- 胡红梅楚春岭颜丹丹刘爱民杜洪荣
- 关键词:生物反馈脑性瘫痪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