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莞市长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复异位妊娠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重复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治疗或保守性治疗后,再次在子宫腔以外的卵巢、输卵管、腹腔、子宫颈或阔韧带等部位发生的妊娠[1],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为10.8%~ 40.5%,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生命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2-3].本研究通过分析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并寻找适宜的临床治疗策略,旨在为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刘彩云刘娇兰华海红
- 关键词:重复异位妊娠保守性治疗育龄期妇女手术治疗生命安全
- 凶险型前置胎盘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和临床特点。方法以长安医院3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为实验组,251例普通型前置胎盘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术中发生失血性休克、胎盘植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次数,避免多次流产刮宫,从而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注意围术期处理,做好产后出血抢救措施,才能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 刘彩云龙雁唐荣瑜
-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DIC
- 间苯三酚在产程活跃期的干预对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间苯三酚在产程活跃期干预对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妇,遵循单盲随机分配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待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待产观察产程,观察组在进入活跃期后给予间苯三酚。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宫颈水肿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颈水肿发生率为8%、剖宫产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和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8.76±0.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0.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活跃期采用间苯三酚进行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产程进展,加快分娩速度,还可减少剖宫产,改善母婴结局。
- 唐荣瑜刘彩云
- 关键词:产科产程活跃期间苯三酚剖宫产
- 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产妇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评价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产妇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1日-2015年9月30日于本院分娩的42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就诊的50例非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别采用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和Wells Score模型进行血栓风险评估。结果:观察组RCOG风险评估模型和Wells Score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平均累积风险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17,P=0.004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模型在DVT风险分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风险等级(P<0.05)。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中在观察组中向高危风险和对照组低危分类提示更佳(P<0.05)。结论: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评估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中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张丽兴谢增霞刘彩云黎锦红叶晓君张春燕
- 关键词: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
- 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预防价值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究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发布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 089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方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组产妇采用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产前、产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D-二聚体较产前升高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周内研究组中无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而对照组有4名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且RCOG分级均处于高危或以上级别,研究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产妇进行血栓风险分级并予以相应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和预防价值。
- 刘彩云刘娇兰华海红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产后期
- 分娩前后母体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分娩前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在东莞市长安医院分娩的、产前与产后均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产前与产后均未使用抗凝药物并产后随访6周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分娩后48~72小时,75.5%的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24.5%的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产妇60%存在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经积极预防,无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例发生。结论比较分娩前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有临床意义的。对分娩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尤其是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者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 谢增霞刘彩云张丽兴
- 关键词:D-二聚体围产期静脉血栓栓塞症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探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手术患者36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8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组患者180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的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
- 刘彩云
-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