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羽佳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网膜
  • 3篇黄斑
  • 3篇光凝
  • 3篇病变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注射
  • 2篇脉络膜
  • 2篇激光
  • 1篇单眼
  • 1篇单眼弱视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机构

  • 7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8篇毛羽佳
  • 5篇何丽琴
  • 3篇王雪林
  • 3篇张敏芝
  • 2篇万春泓
  • 2篇张宝琴
  • 2篇杨媛媛
  • 2篇郑蕾
  • 2篇殷俏
  • 1篇曾军
  • 1篇蒋道源
  • 1篇周磊
  • 1篇童向前
  • 1篇谭大鹏
  • 1篇谢晖
  • 1篇夏琼
  • 1篇杨慧卿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第十届国际眼...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情况与海德堡Spectrails OCT数据相关性分析
郑蕾毛羽佳周磊张敏芝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眼科中心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高度近视CNV患者20例20只眼纳入研究。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照相、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mL。治疗后第1、2、3、6个月各随访1次,对比分析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1.7±0.5)针,BCVA较治疗前提高(0.36±0.12)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1,P〈0.05)。CMT降低(78.60±25.3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1,P〈0.05)。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生眼部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视力预后好,视网膜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有效。
毛羽佳杨媛媛何丽琴殷俏
关键词: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最佳矫正视力
青少年共同性斜视改良术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改良Parks切口联合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在青少年共同性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取55例已在我院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患者,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其中改良组(n=35)采用改良Parks切口联合丙美卡因表面麻醉手术方式,传统组(n=20)采用传统角膜缘梯型切口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手术麻醉耐受性、术后美容效果及手术前后泪膜稳定情况。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丙美卡因表面麻醉与传统手术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者耐受性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美容效果Parks切口较传统角膜缘梯型切口隐蔽,且恢复快、好,斜视术后正位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及schirmer’sⅠ实验(S1T)术后30 d改良组均好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术麻醉耐受效果好,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较传统手术少,对正常组织破坏少,术后美容效果好、眼表泪膜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杨媛媛张宝琴毛羽佳郑蕾张敏芝谭大鹏
关键词:切口泪膜功能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的变化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i a b e t i c re t i n o p at hy,D R)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e,MCV)的变化情况。方法:经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 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 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确诊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和早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患者30例(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先行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然后1周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完成后1周及PRP全部治疗完成后1个月和三个月,分别采用频域OCT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EDI)技术对所有患眼黄斑区脉络膜进行水平扫描,测量计算出MCV值。结果:治疗前MCV值为(6.38±0.69)mm3,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术后1周MCV值为(7.79±0.70)mm3,较治疗前增大(1.56±0.3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P<0.05),PRP术后一个月MCV值为(7.01±0.71)mm3,较治疗前增大(1.21±0.3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7,P<0.05),PRP术后3个月MCV值为(6.11±0.57)mm3,较治疗前减小(0.87±0.2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5,P<0.05)。结论:黄斑区格栅激光后1周及PRP术后1个月DR患者MC V值增大,3个月MC V值减小。OCT-EDI可以无创地、直观地观察到黄斑区脉络膜结构的变化。
毛羽佳曾军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及施图伦滴眼液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病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内服、施图伦滴眼液外用点眼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寻找简便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方法,弥补单纯激光治疗的不足。方法:对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或眼底彩照检查确定为糖网病黄斑病变的患者104例(156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80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同时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外滴施图伦滴眼液。对照组52例(78眼),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两组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治疗后1、3、6个月、半年以上的情况。冶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视觉电生理、视野视敏度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结果: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25%,对照组为69.23%,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7.9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25%,对照组为53.85%;治疗后半年以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6.25%,对照组为41.02%。3个月后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加复方血栓通胶囊内服联合施图伦滴眼液外用,在改善黄斑病变,提高视觉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何丽琴毛羽佳蒋道源王雪林
关键词:激光中成药黄斑病变
上饶地区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行次全视网膜光凝的疗效,权衡制定上饶地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南昌大学上饶医院眼科门诊经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诊断的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142只眼),并根据病人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70只眼)行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并据FFA结果对黄斑区有微血管渗漏明显的行局部光凝或改良隔栅光凝治疗。对照组40例(72只眼)单纯控制血糖。随访3、6个月、1年和5年,观察患者视力及眼底病变情况。结果1年以上5年以内,视力下降:实验组为9例17只眼,占24.29%(17/70),对照组为28例53只眼,占73.61%(53/72);眼底病变进入增殖前期、增殖期:实验组为7例13只眼(18.57%,13/70),对照组为31例55只眼(76.39%,55/72);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视力比较X2=34.549,P〈0.05;眼底比较X2=47.544,P〈0.05)。结论采用激光干预治疗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入增殖期,保存有效视力,降低致盲率。
何丽琴张宝琴夏琼毛羽佳王雪林张敏芝万春泓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隆起性眼部瘢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针对眼部隆起性疤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眼外伤后6个月内出现的眼部疤痕,选择凸出皮肤面、质硬、皮色异常、影响眼睑功能和外观及(或)有瘙痒疼痛的患者69例77只眼,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39只眼,行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针2ml,每日一次,14d一疗程;对照组34例38只眼单纯局部热敷。1个月、3个月观察疤痕的外观、质地、患者自觉症状及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14%(34/35);观察组有效率52.94%(18/34)。结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针治疗隆起性眼部疤痕安全有效,可以缩短病程。
何丽琴毛羽佳王雪林汪智丽谢晖
关键词:皮下注射
改良格栅激光法治疗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格栅激光法应用于轻度、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轻度、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共40例(64眼),运用改良格栅激光法治疗20例(33眼),运用传统标准格栅激光法治疗20例(31眼);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改良格栅激光组和传统标准格栅激光组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20眼(60.6%)和12眼(38.7%),视力提高率分别为24眼(72.7%)和15眼(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轻度、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在黄斑水肿消退及视力提高方面优于传统标准黄斑格栅激光治疗。
毛羽佳童向前万春泓何丽琴殷俏杨慧卿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