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神气舍心”探讨越鞠丸对慢性应激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下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
- 2025年
- 心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人群死亡的首要病因,近年来其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肌损伤。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下,对CVD的治疗不仅局限于西医常规药物和介入治疗等,更需要身心同治,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治CVD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以“气机—线粒体动力学”为基础阐释“神气舍心”理论,将传统中医概念与现代生物学机制相结合,揭示七情致病、气机逆乱的病理本质之一是线粒体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MAL)造成的细胞损伤,为越鞠丸“调畅气机,御神宁心”治疗“双心疾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慢性应激加重AS状态下心肌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 张颖王华文于游张欢段盈竹郭鹤梁健左欣蕾于睿
- 关键词:越鞠丸心肌损伤慢性应激线粒体
- 谭毅教授益心通阳除痹法治疗冠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 目的:探讨总结谭毅教授益心通阳除痹法治疗冠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通过查阅总结中医古籍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的内容,结合现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谭毅教授益心通阳除...
- 王华文
- 关键词:冠心病学术思想
- 文献传递
- 健脾祛痰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 1.通过观察健脾祛痰法对脾虚痰浊型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9,FGF19)血清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正常与脾虚痰浊型高脂人...
- 王华文
- 关键词:血脂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
- 文献传递
- 口服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口服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RCT文献,中医药治疗综合疗效Meta分析显示:[RR=1.03,95%CI(0.98,1.08),Z=1.22,P=0.22];中医药调节总胆固醇(TC)的Meta分析显示:[MD=0.09,95%CI(-0.28,0.46),Z=0.49,P=0.62];中医药调节甘油三酯(TG)的Meta分析显示:[MD=0.16,95%CI(-0.09,0.41),Z=1.27,P=0.20];中医药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Meta分析显示:[MD=-0.02,95%CI(-0.20,0.16),Z=0.19,P=0.85];中医药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Meta分析显示:[MD=-0.01,95%CI(-0.53,0.31,Z=0.51,P=0.61]。中医药改善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疗效的Meta分析显示:[RR=1.61,95%CI(1.42,1.83),Z=7.29,P<0.00001];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安全性Meta分析显示:[RR=0.51,95%CI(0.28,0.92),Z=2.23,P=0.03]。口服中药复方可以有效治疗血脂异常,且不良反应少。
- 王华文王金侠侯燕张立矫增金张颖陈民
- 关键词:中药复方血脂异常临床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 “五位一体”交互模式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医药中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天地人三才一体整体观、以人为本医德观、未病先防治养观等思想都是对中医药内涵的科学诠释。在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可以从中医药文化入手,将中医药传播到社会的更多人群。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随着媒介的发展与进步,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模式,构建“学校-医院-社区-机构-社会”交互模式,以满足社会全层次人群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激发全社会不同人群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认同,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普及以及健康中国建设。
- 张颖于睿王华文杨虎霖于游张欢段盈竹郭鹤左欣蕾黄文忠
-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越鞠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 2025年
-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血管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血管疾病,是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AS的发病机制是以脂质代谢异常和动脉炎症反应为主。在AS的发生发展中,自噬可以通过降解细胞内的受损分子,特别是极化的线粒体,从而保护受损的平滑肌细胞改善A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其下游的苏氨酸激酶(AKT)能够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I3K/AKT/mTOR通路在自噬调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六郁病证与自噬过程的功能紊乱存在关联。该文以中医六郁学说为基础,探究越鞠丸是否能够通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来促使机体自噬增加以影响脂质代谢,抑制AS易损斑块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抗AS的作用,制订以AS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 张颖于睿于游张欢王华文段盈竹郭鹤梁健左欣蕾黄文忠
- 关键词:越鞠丸动脉粥样硬化细胞自噬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西医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病的范畴,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药理及专病专方4个方面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 王华文吴文胜
-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药
- 基于“肝心和合”理论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病机演变
- 2024年
-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胁,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下,基于中医古籍挖掘与整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进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肝心和合”理论的AS性疾病病机演变全过程,即预病状态→已病状态→病复状态。系统阐释在AS性疾病中“心”与“肝”状态失衡是导致疾病进展或骤变的主要因素,“郁-痰-瘀-毒-虚”的病理特点,并逐一对病理特点进行中西医的发病机制诠释,五者在疾病中不仅可以单一存在,而且可以相互兼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是“郁”是“痰-瘀-毒-虚”进一步病变的基础。以肝郁心虚、心脉遏滞;肝心失司、心脉瘀阻;肝心失和、瘀毒虚互结等中医内涵揭示AS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张颖王华文于游张欢段盈竹郭鹤梁健左欣蕾于睿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