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矫治
  • 2篇牙移动
  • 2篇酸敏感离子通...
  • 2篇离子通道
  • 2篇疗效
  • 2篇矫治器
  • 2篇功能矫治
  • 2篇功能矫治器
  • 2篇META分析
  • 1篇牙根
  • 1篇牙根吸收
  • 1篇牙列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组织
  • 1篇牵引矫治
  • 1篇前牵引
  • 1篇前牵引矫治
  • 1篇曲面断层
  • 1篇曲面断层片
  • 1篇全颌曲面断层...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中航工业三六...

作者

  • 5篇周静
  • 2篇龙虎
  • 2篇赖文莉
  • 2篇杨虹
  • 2篇邹淑娟
  • 2篇许桢睿
  • 1篇陈建伟
  • 1篇赵志河
  • 1篇刘泽萍
  • 1篇李贵凤
  • 1篇赵立星
  • 1篇邵培
  • 1篇陈婷婷
  • 1篇邵英

传媒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ctivator和Frankel-Ⅱ治疗骨型Ⅱ类生长发育期儿童后切牙牙根吸收的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Activator和FR-Ⅱ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骨型Ⅱ类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功能矫治器,功效显著;而对其引起的牙根吸收等副作用关注甚少。目的:比较两种功能矫治器—Activator和FR-Ⅱ—治疗后发生切牙牙根吸收的情况,以及上下切牙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对象:选择采用Activator和FR-Ⅱ治疗的安氏Ⅱ类一分类错患者各27名(未加用固定矫治的患者编为亚组),及另外未经治疗的安氏Ⅱ类一分类错患者27名(对照组)。方法:拍摄治疗前后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根尖周片进行比较。对上下切牙进行牙根吸收等级测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根尖周片分析检测结果一致性的比较。②各组间性别比例、治疗组间初始年龄和治疗时间及各组间评价年龄的比较。③各组间牙根吸收等级的比较。④各组牙根吸收发生率及各切牙及上下牙弓牙根吸收发生率。结果:K-W检验表明各治疗组及Activator亚组与对照组牙根吸收等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各切牙牙根吸收发生率不同,FR-Ⅱ治疗组切牙牙根吸收发生率最高的是上中切牙,接下来依次为上侧切牙,下中切牙和下侧切牙;Activator治疗组切牙牙根吸收发生率最高的是下中切牙,接下来依次为下侧切牙,上中切牙和上侧切牙。结论:使用Activator和FR-Ⅱ两种功能矫治器均能引起轻微的切牙牙根吸收,FR-Ⅱ吸收程度更轻微;如果功能矫治后加用固定矫治则发生明显的牙根吸收。
许桢睿邵培赵立星周静赵志河
关键词:功能矫治器牙根吸收全颌曲面断层片
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排除了自然生长因素后,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引起的下颌骨的改变,从而更为真实、准确地评价该类矫治器的矫治效能。[方法]运用Meta分析技术对功能矫治器用于矫治生长高峰前期或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SNB角、AR-GO、AR-PO、GO-GN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异质性检验,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SMD及其95%CI。[结果]①资料的异质性检验:头影测量指标SNB角、AR-GO、AR-PO、GO-GN异质性检验P值都小于0.05,具有异质性。②Meta分析结果:AR-PO、AR-GO、GO-GN、SNB角的合并SMD均大于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1.34(0.58~2.10),1.02(0.55~1.49),1.10(0.62~1.59),1.03(0.76~1.29)。[结论]功能矫治器明显增加下颌骨总长度、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使颏部前移,SNB角减小。
周静陈建伟邵英许桢睿邹淑娟
关键词:功能矫治META分析
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对大鼠牙移动机械性痛觉过敏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在大鼠牙周组织、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的分布及其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引起的牙齿机械性痛觉过敏的调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50g-300g),在其下颌磨牙和切牙间...
周静杨虹刘璐邝芊允洪慧仪赖文莉龙虎
关键词:牙移动牙周组织酸敏感离子通道
文献传递
前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错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前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错时对上下颌骨及上颌前牙的作用,此分析排除了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该类矫治器的矫治功能。[方法]收集发表有关用上颌的前方牵引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的文献,运用Meta分析对其治疗前后SNA、SNB、Wits、Mx1-NA的变化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的异质性检验,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WMD及其95%CI。[结果]①资料的异质性检验:投影测量指标SNA、SNB.wits异质性检验I2≥50%,具有异质性。②Meta分析结果:SNA、SNB、Wits、Mx1-NA的并WND均不包括0,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2.02(1.70,2.64),-1.49(-1.78,-1.19),4.51(3.35,5.66),0.57(0.37,0.76)。[结论]前方牵引器增加了上颌基骨的长度,使上颌骨和上颌牙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从而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前牙反合得以矫治。
李贵凤周静刘泽萍陈婷婷邹淑娟
关键词:前牵引
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对大鼠牙移动机械性痛觉过敏的调控作用
周静杨虹刘璐邝芊允洪慧仪赖文莉龙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