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育春
- 作品数:41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HPV阳性的鲍温样丘疹病和尖锐湿疣局部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分布、数量及形态的比较
- 王丽兵曹育春
- 羟基喜树碱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凝胶的成型性、涂展性、pH和黏度为指标,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对HPLC检测羟基喜树碱进行方法学考察并检测羟基喜树碱在制剂中的含量。结果:羟基喜树碱凝胶最佳基质处方为(质量体积比):卡波姆-934 0.5%、甘油15%、月桂氮芯卓酮2%、三乙醇胺0.3%,此处方制备的凝胶均匀、细腻、易于涂布,测得其pH为6.90,黏度为35 Pa·s;羟基喜树碱在0.187 7~117.3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重复性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6%和1.95%,80%、100%和120%,制剂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96±2)%,(94±1)%。3批样品中羟基喜树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4.8%、105.0%和100.6%。结论:采用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羟基喜树碱凝胶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凝胶的水性基质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胡敦梅黄佳航王菁方建国马永贵曹育春丁玉峰
-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凝胶尖锐湿疣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其分子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2年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皮肤及黏膜脆性增加,轻微创伤即可出现水疱和大疱。本病严重程度不一,可伴有局部或全身性并发症。目前临床还没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案,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水疱的形成,缓解相应症状和并发症。现阶段药物治疗、体内外基因治疗、细胞疗法和蛋白质疗法等均取得了一定效果,正在进行相关临床试验,为未来这些治疗方法的临床普及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及其分子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杏杏孔姝敏曹育春孙小燕
-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发病机制分子治疗
- 发生于男性乳房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
- 2023年
- 患者男,21岁,右乳房肿块半年,破溃结痂1个月。患者右乳房可见一直径8 cm×10 cm大小肿块,中央破溃形成直径6 cm×7 cm大小溃疡,其上结黑痂,乳头结构被破坏。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血管壁周围及胶原束间可见大量中等大小的异型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3、CD56、TIA-1、GrB阳性,Ki-67阳性(≥90%),分子检测:EBER原位杂交(+)。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 杨秀奇曹育春夏颖朱小美
- 关键词:乳房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 局限性黏液水肿性苔藓一例
- 2023年
- 黏液水肿性苔藓罕见,本文报道一例。患者,男,53岁。面部及颈背部水肿性丘疹、结节伴痒4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及浅中层胶原稀疏,排列紊乱,其间大量黏液样物质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
- 刘亚美朱小美陈岚曹育春张勇夏颖
- 关键词:黏液水肿性苔藓丘疹
- 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误诊为孢子丝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MA)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易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出现丘疹、结节、脓肿、窦道等多种非特异性皮疹。本文报道误诊为孢子丝菌病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 刘亚美曹育春黄永初
- 关键词:脓肿分枝杆菌皮肤感染误诊
- 华蟾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华蟾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CCK-8实验分析不同剂量华蟾素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将A4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100 nmol/L华蟾素)、中等剂量组(500 nmol/L华蟾素)、高剂量组(1000 nmol/L华蟾素),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FITC)实验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比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PCNA、Bax、Bcl-2、Akt、p-Akt、ERK、p-ERK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表明华蟾素作用48 h后明显抑制了A4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该趋势与药物剂量有关,随着华蟾素的药物剂量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升高(P<0.05)。蛋白质印迹法实验表明华蟾素作用48 h后未明显改变Akt、ERK的总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抑制了A431细胞PCNA、Bcl-2、p-Akt、p-ERK的表达水平,升高了Bax表达水平,且该趋势与药物剂量有关,随着华蟾素的药物剂量增加,A431细胞PCNA、Bcl-2、p-Akt、p-ERK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Bax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华蟾素能显著抑制人皮肤鳞癌细胞A431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抑制Akt和ERK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 朱小美张小超曹育春黄永初
- 关键词:华蟾素皮肤鳞状细胞癌凋亡AKTERK
- 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胸腺肽疗法对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胸腺肽疗法对尖锐湿疣(CA)角质形成细胞(K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观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55例完成该疗法治疗1个月的CA患者的疗效,从有效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治疗前后疣体中KCs增殖指标Ki-67及凋亡指标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原位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治疗前后疣体HPV阳性细胞表达及HPV6/11-DNA载量变化。结果20例有效患者中治疗前Ki-67阳性表达率为80%(16/20),治疗后Ki-67阳性表达率45%(9/20);治疗前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率35%(7/20),治疗后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率75%(15/20);治疗后HPV6/11-DNA拷贝数量级(106)较治疗前(109)明显下降(P<0.01)。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胸腺肽治疗1个月后,患者疣体内KCs增殖能力下降、凋亡能力增强;患者疣体HPV病毒载量消减达103个数量级。
- 谌素素曹育春张勇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 青斑样血管病的病理特征探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青斑样血管病(livedoid vasculopathy,LV)的特征性病理表现。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24例早期青斑样血管病及32例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前瞻性病理随访观察,采用平行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分析青斑样血管病的病理特征。结果早期青斑样血管病的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管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壁透明变性比率高于变应性血管炎组(均P<0.05)。青斑样血管病在随访期间多次复发后表现出虫蚀状溃疡及白色萎缩等典型临床表现(均P<0.05)。青斑样血管病自身前后对照显示:该病早期和进展期出现真皮小血管透明血栓形成比例分别为69.2%和76.9%,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比例分别为92.3%和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期出现血管壁透明变性比率高于早期(P<0.05)。结论真皮浅层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及管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视为青斑样血管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 马梦兰刘亚美曹育春
- 关键词:变应性血管炎病理特征
- 放射治疗相关专业人员个人辐射剂量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相关各专业工作人员的个人辐射剂量。方法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放射治疗各相关专业人员分为放射治疗医师组、放射治疗物理师组、放射治疗定位技师组、放射治疗师组和放射治疗护师组,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2017~2018年每季度采集一次数据,比较各专业人员组与集体均值之间的差异和各专业组两两之间的差异。结果放射治疗医师组个人辐射剂量为(0.03±0.02)mSv/季度,放射治疗物理师组个人辐射剂量为(0.07±0.02)mSv/季度,放射治疗定位技师组个人辐射剂量为(0.06±0.03)mSv/季度,放射治疗师组个人辐射剂量为(0.04±0.02)mSv/季度,放射治疗护师组个人辐射剂量为(0.06±0.02)mSv/季度;放射治疗师组共检测88人次,以上各组与集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护师组与集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物理师组与放射治疗定位技师组之间、放射治疗物理师组与放射治疗护师组之间、放射治疗师组与放射治疗定位技师之间和放射治疗定位技师-放射治疗护师之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专业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放射治疗各专业组的个人辐射剂量的个人剂量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各专业组与集体比较,放射治疗医师组与集体均值基本一致,其余各组均高于集体均值;放射治疗师组比放射治疗物理师组和放射治疗护师组个人辐射剂量低,其余各相关专业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 郑祖安程龙潘歆肖端龙曹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