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丹

作品数:61 被引量:310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成像
  • 7篇动脉
  • 6篇动脉弹性
  • 6篇颈动脉
  • 6篇颈动脉弹性
  • 6篇护理
  • 6篇极速
  • 6篇超声
  • 5篇细胞
  • 5篇剪切波
  • 4篇手术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病患
  • 4篇成像评价
  • 3篇弹性成像
  • 3篇血红蛋白
  • 3篇肾病
  • 3篇肾病患者
  • 3篇肾脏

机构

  • 59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武汉市精神卫...

作者

  • 59篇张丹
  • 10篇夏家红
  • 10篇吴杰
  • 9篇王静
  • 6篇杨少萍
  • 6篇张艳
  • 6篇张斌
  • 5篇蔡静
  • 5篇洪柳
  • 4篇邵诗颖
  • 3篇周敏
  • 3篇张燕
  • 3篇李媛
  • 3篇张艳容
  • 2篇陈丽
  • 2篇谢明星
  • 2篇梅红
  • 2篇刘争
  • 1篇赵志广
  • 1篇杨燕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1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升耳鼻喉科护理管理质量之策略——评《耳鼻喉科临床护理》被引量:4
2020年
耳鼻喉科疾病涉及的是人体较容易发病的耳、鼻及喉等部位,同时也最易困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各种其他的并发症,而护理服务质量决定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容貌形态和生命安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一书涉及耳鼻喉科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对疾病临床表现和检查、治疗、护理评估及诊断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各层面的概述,侧重强调护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张丹张庆玲
关键词:临床护理耳鼻喉科疾病护理评估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服务质量
双生子队列研究在遗传-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研究进行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和认知发育等健康相关问题的病因探究。双生子队列被认为是开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的良好资源。本文将结合双生子队列研究的特征,分析国内外双生子队列研究现状,再围绕国内双生子队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
杨少萍梅红张丹杨燕张艳梅慧彭安娜赵瑾珠谭亚飞张斌
关键词:双生子队列研究环境因素
武汉双生子出生队列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儿童及青少年期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相关疾病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病因复杂。双生子共享母体宫内环境、同时出生并享有相同的早期家庭环境,能控制年龄、遗传和早期家庭环境等的干扰,是开展复杂慢性疾病研究的良好资源。利用双生子家庭开展出生队列研究,能更好地结合遗传和环境因素寻找复杂慢性疾病的病因起源。本研究从研究目标、内容、进展和优势与潜在问题等方面对武汉双生子出生队列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呈现本研究的总体设计和进展概况。
赵瑾珠梅红彭安娜梅慧谭亚飞张丹张艳曹江霞李瑞珍周倩雷凤琼王芳李娜何正慧姬云曾丽敏崔婧张斌
关键词:双生子出生队列
基于单病种健康宣教培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018年
基于专科单病种健康宣教理论框架认知实践宣教水平,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基线调查五官科护理人员基于单病种宣教理论框架培训前后掌握率,采取单病种宣教类别、宣教内容、宣教方式、流程、原则,进行集体培训、多环节提问、情景模拟表演及录制视频进行微格教学;结果:通过单病种宣教理论框架模式,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宣教实践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培育各级护理人员规范化宣教技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张惠荣周敏刘于马剑晴田思维张丹
关键词:单病种健康宣教
一种智能药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药箱,包括药箱本体、信息处理单元及信息采集单元,其中:药箱本体内设置有多个存储仓,每个存储仓的上端均设置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通过带有电磁锁的密封盖密封,每个存储仓的下端还设置有配药装置,配药装置的...
于济彰张丹崔济开邹艳强许恒吴杰夏家红
文献传递
女性产后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女性产后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预防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该院产科行产后康复复查的1 436例产妇病例资料,依据POP-Q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POP组(619例)和无POP组(817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会阴破裂、产程时间、新生儿性别、新生儿体质量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收集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OP发生率为43.1%(619/1 43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会阴破裂是发生POP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妇产后发生POP是由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应对这些因素给予重视。
蔡静张丹张燕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产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干预对耳鸣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干预对耳鸣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耳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2组均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增加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干预。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Anxiety State Trait Questionnaire,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cale of quality of life,GQOLI-74)评估对比2组患者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TA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GQOL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非语言暗示心理疏导干预对耳鸣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心理弹性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良好。
张庆玲张丹韩利彭利艳
关键词:耳鸣非语言暗示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心理弹性
口腔咽喉肿瘤患者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总结口腔咽喉肿瘤患者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口腔咽喉肿瘤患者行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术前加强多学科联合查体评估、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体位护理、气道护理、吞咽功能评估及康复训练、咽痛护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 h;术中平均出血量50.0 mL。术后1例出现伤口出血导致误吸,立即行气管切开;4例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其余均未行气管切开。34例术后鼻饲管留置时间为2~14 d,平均8.2 d;1例因伤口出血术后30 d拔除鼻饲管。患者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1~30 d,平均8.4 d。住院时间8~34 d,平均18.7 d。术后随访4~24个月,1例全喉术后需要语言功能重建外,其余均发音正常;无一例转移和复发。结论对口腔咽喉肿瘤患者行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微创、精准,创伤小、恢复快。加强围术期气道护理、伤口护理、口腔护理、吞咽评估及疼痛管理等,可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张惠荣向雯陈红张丹程茜谌宁周敏陈丽陆翔
关键词:肿瘤切除术气道护理
以鼻源性突眼为主要症状的鼻窦黏液囊肿的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以鼻源性突眼为主要症状的鼻窦黏液囊肿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鼻源性突眼症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鼻窦囊肿袋状化术,建立囊肿与鼻腔永久性引流通道,以利引流。结果:鼻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均能良好暴露术野,无眶内淤血...
郭虹张丹
关键词:鼻窦黏液囊肿鼻内镜护理
文献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康复治疗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残余症状的康复治疗疗效。方法:BPPV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持续时间、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颈部不适、头晕、走路不稳症状持续时间更短(P<0.05);干预前,2组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DHI评分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DHI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干预前,2组HADS-T、HAD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HADS-T、HADS-A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ADS-T、HADS-A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低(P<0.05)。结论:对BPPV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指导,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学指标。
张庆玲张丹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康复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