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肝胶原纤维的定量分析
- 1996年
- 本文应用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胶原纤维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正常鼠肝胶原纤维的体密度为0.09±0.03,注射四氯化碳后45天和60天鼠肝胶原纤维增多,体密度分别为0.52±0.06和3.39±1.68.说明了肝胶原纤维的体密度随肝组织受四氯化碳中毒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肝胶原纤维增生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础.对于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多凭主观观察,或通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进行间接分析.本文应用先进的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慢性四氯化碳中毒肝胶原纤维增生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材料和方法:Wistar大白鼠30只,分为二组.第一组为实验组20只大白鼠,每周腹腔注射25%四氯化碳石腊油一次0.5ml,动物分两批,每批10只,分别于注射后45天和60天处死.
- 汪艳陈云梁浩麟陈保平方萍雷森林易有荣梁惠
- 关键词:胶原纤维四氯化碳中毒彩色图像图像分析技术
- 应用细胞化学法与X-射线能谱仪对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神经细胞中Ca^(++)浓度的定量研究
- 1998年
- 用草酸-焦锑酸钾细胞化学法显示深低温(18℃)停循环(DHCA)120min后脑神经细胞内Ca++的分布及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利用X-射线能谱仪测量细胞内Ca++浓度以及停循环时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保护液后细胞内C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DHCA)120min后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细胞内Ca++浓度明显增加。但在(DHCA)期间应用(FDP)脑保护液后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神经细胞内Ca++聚积与脑损伤,是(DHCA)下脑保护的可行方法。
- 李莉李莉李莉邵新立方萍汪艳方萍陈云
- 关键词:DHCA
- 枫杨对钉螺头足部及肝部损伤的电镜扫描观察被引量:2
- 1999年
-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枫杨叶水浸液对红螺头足部及肝部表面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经枫杨叶水浸液(1.0%)处理之钉螺,头肿胀,其上颗粒放大后为瓜络样突起,呈浸润状,表面网孔增大破损,口唇溃烂变形,足肌肿胀,表面有许多孔洞;外套膜缺损变形,前端边缘纤毛稀疏散乱,部分断落;低浓度(0.1%)对肝部内囊膜没有明显的损伤,高浓度(1.0%)则有大量明显被浸蚀之孔洞,表面有块状脱落.
- 柯文山王万贤杨毅马安宁梁惠陈云
- 关键词:枫杨钉螺电镜扫描肝部灭钉螺
- 当归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1
- 1999年
- 通过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当归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内皮细胞(EC)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及扫描电镜下EC形态结构的影响,并观察当归在体外对Cu^(2+)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作用24 h后,ox-LDL组LDH漏出明显增加,超微结构明显受损.当归+ox-LDL组LDH漏出显著减少,超微结构基本正常.在体外,当归能明显抑制Cu^(2+)介导的LDL氧化,且随着当归浓度的增高显示抑制作用增强.结果表明:当归对ox-LDL所致血管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当归抗氧化作用有关.
- 严晓红欧阳静萍涂淑珍陈云梁惠余追雷森林
- 关键词:当归OX-LDL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
- 免疫金银增强染色技术在电镜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6年
- 将银显影染色技术应用于免疫电镜胶体金增强反应,通过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其效果。显示:温度20℃时,随着银显影4、6、8min,10nm胶体金颗粒分别增大至11.46nm、15.12nm、17.15nm,使其在电镜较低放大倍数下易于观察,高倍镜下观察抗原定位清晰准确。在胶体金免疫电镜中,小直径金颗粒较为敏感,但低倍镜下不易观察和摄片。本实验方法克服了这一缺点。要获得理想的银显影染色效果,须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偏高,银显影反应速度过快,不易掌握;时间过长,金颗粒过度增大,呈现不规则形态,而且易使背景着色。
- 方萍胡丽萍陈保平梁浩粦雷森林江艳梁惠陈晓
- 关键词:免疫金银法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