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晓东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乙醇
  • 1篇乙醇脱水
  • 1篇抑制端粒酶活...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切片
  • 1篇肿瘤
  • 1篇脱水
  • 1篇细胞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肿胀
  • 1篇精子
  • 1篇精子细胞
  • 1篇抗体

机构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彭晓东
  • 1篇毕建虹
  • 1篇黎光
  • 1篇何亚平
  • 1篇刘柏林
  • 1篇刘菽秋
  • 1篇李光蓉
  • 1篇欧阳雪松
  • 1篇胡丽娟
  • 1篇屈艺
  • 1篇王霞
  • 1篇罗自强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抗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串联和表达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克隆抗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nuclearribonucleoproteinA2/B1,HnRNPA2/B1)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ariableregionofheavychain,VH)和轻链可变区(variableregionoflightchain,VL)基因,构建抗HnRNPA2/B1单链抗体(singlechainFv,ScFv)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表达。方法采用斑点ELISA、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抗HnRNPA2/B1单克隆抗体3E8的特异性,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重叠延伸PCR来克隆、串联VH和VL基因,构建抗HnRNPA2/B1ScFv基因pET28(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竞争抑制ELISA检测表达产物。结果3E8抗体能特异性地与HnRNPA2/B1合成肽以及3株人肺癌细胞内HnRNPA2/B1结合;克隆的VH基因为345bp,VL基因为309bp,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性;抗HnRNPA2/B1ScFv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约28000,并具有与抗原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抗HnRNPA2/B1ScFv基因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功能性表达,为阐明HnRNPA2/B1与肺癌相关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王霞彭晓东黎光胡丽娟毕建虹
关键词:HNRNPA2/B1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特异性
猕猴输精管内注入HFMC节育后排出精子的超微结构观察
1992年
本实验取已注射HFMC猕猴精液,经胰蛋白酶处理液化后,用3.8%戊二醛预固定,1%锇酸后固定,逐级乙醇脱水,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铀和枸椽酸铅染色,H-300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注射AFMC后引起精子细胞膜和顶体膜断裂,顶体下间隙扩张;线粒体肿胀,部份呈空泡状。另观察一例猕猴附睾精子也发现类似改变。
何亚平罗自强李光蓉彭晓东
关键词:精子细胞HFMC超微结构观察线粒体肿胀超薄切片乙醇脱水
核酶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1999年
目的为有效切割肿瘤细胞端粒酶RNA组分使端粒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细胞不能维持端粒长度而在有限分裂后进入凋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针对端粒酶RNA组分的锤头状核酶基因,构建了该核酶基因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质粒,检测了核酶对端粒酶RNA组分的体外切割效力和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效力。结果该核酶对端粒酶RNA组分的体外切割效率达到60%左右。导入HeLa细胞后使端粒酶活性降至原来的1/8~1/10,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传至19~20代时出现95%凋亡。结论该核酶可望成为有效的端粒酶抑制剂,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屈艺欧阳雪松刘菽秋彭晓东刘柏林
关键词:核酶端粒酶HELA细胞肿瘤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