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 作品数:64 被引量:36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学 更多>>
加速康复外科在中国大陆胸外科临床现状——基于胸外科医生及护士调查分析 被引量:69 2017年 背景与目的虽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近年来已逐渐被外科医生所熟悉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目前关于我国大陆胸外科医师对ERAS理念的认知和应用现状如何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对参会胸外科医生和护士进行ERAS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方法对参与第一届胸科ERAS华西论坛代表回复的7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被调查人单位情况及个人基本情况;二是加速康复外科相关的10个问题。结果①ERAS的临床应用现状为理念大于实践,69.6%的医生和58.7%的护士认同此观点;88.5%的医生和85.7%护士均认为ERAS理念适用于所有外科。②ERAS临床应用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方案不成熟、无共识和规范(55.6%的医生和69.1%的护士)。③ERAS临床实施的最佳团队组合是外科为主的学科协作及医护一体(62.1%的医生和70.7%的护士)。④73.7%的医生和81.9%的护士认为ERAS的评价标准应为:平均住院日、患者感受和社会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应用现状仍然是理念大于实践,主要原因是缺乏临床可用的规范和方案。 杜娜 郭成林 杨梅 戢艳丽 王维 李洁 李川 刘伦旭 车国卫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胸外科 调查问卷 肝动脉结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残肝肝细胞凋亡及再生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状态下和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肝固有动脉结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和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设计动物实验。8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4组,每组大鼠20只,即: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后3 d施行70%肝切除+肝固有动脉结扎+胆肠内引流组(A组);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后3 d施行70%肝切除+胆肠内引流(B组);假手术后3 d施行70%肝切除+肝固有动脉结扎(C组)和假手术后3 d施行70%肝切除(D组)。各组分别在肝大部切除模型建立后1、2、3和6 d共4个时间点观察动物生理状态并采集血液及残肝组织标本。记录各组术后大鼠的生理状态及死亡情况;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白蛋白(ALB);采用TUNEL法检测残肝组织肝细胞的凋亡;采用Brdu检测残肝再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 2组大鼠间及C、D 2组大鼠间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大鼠的术后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的白蛋白合成A组要弱于B组(术后3 d,P<0.05);C组和D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C组的白蛋白合成要弱于D组(术后1 d和3 d均P<0.05)。A、B、C 3个组术后1 d残肝凋亡指数达到最大,而后逐渐下降;而D组残肝凋亡指数在4个时间点上均为最低。术后1 d,C、D 2组肝细胞增殖达到高峰,增殖指数大小为D组>C组>B组>A组,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 d,A、B组肝细胞增殖指数无明显增大,C、D组肝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4个组的肝细胞增殖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结扎肝动脉将增加残肝肝细胞凋亡,减弱肝细胞再生。但结扎肝动脉并未增加梗阻性黄疸大鼠术后死亡风险。 李川 王川 张晓赟 文天夫关键词:肝切除 梗阻性黄疸 肝动脉结扎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获得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尚不清楚。拟探索术前不同PALBI评分分级与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获得TO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资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月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资料。TO定义为无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无90 d内患者死亡、无出院后30 d内再住院、无围手术期输血、R0切除、无住院时间延长。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获得TO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HCC患者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359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369例(65.8%)患者获得T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LBI评分分级(PALBI 2级:OR=1.562,95%CI:1.308~1.864,P<0.001;PALBI 3级:OR=2.216,95%CI:1.463~3.359,P<0.001)是影响HCC患者术后获得TO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PALBI分级增加,患者获得TO的比率降低。PALBI 1级、2级和3级患者获得TO的比率分别为70.2%、54.2%和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95,P<0.001)。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0 d内患者病死率、出院后30 d内再住院率、围手术期输血率、住院时间延长率均随着PALBI评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值均<0.05)。获得TO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5%、60.6%和51.5%,总生存率分别为92.1%、80.0%和71.1%;未获得TO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8.5%、52.7%和46.2%,总生存率分别为83.3%、66.0%和57.1%。获得TO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好于未获得TO的患者(χ^(2)值分别为18.936、79.371,P值均<0.001)。结论术前PALBI评分分级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获得TO,PALBI分级越高的患者术后越不易获得TO。通过术前PALBI评分评估,有利于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提早干预,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从 李梅霞 覃莉 邱占成 陈廷昊 胥月晴 李川仑伐替尼+经肝动脉化疗栓塞+PD-1单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4例报道)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总结仑伐替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抗转化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例行仑伐替尼联合TACE及PD-1单抗转化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肿瘤标志物均显著降低。但4例患者均未能接受手术切除。结论仑伐替尼联合TACE及PD-1单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是有效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张晓赟 朱心睿 彭伟 刘畅 李川 李秋 陈卫霞 李志平 卢强 卢武胜 严律南 杨家印 文天夫关键词:晚期肝细胞癌 门静脉主干癌栓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硬变肝功Child A级患者行肝移植或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肝功能为Child A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肝移植治疗后的预后,并与断流术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1年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因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或肝移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断流组(152例)及肝移植组(4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参数如年龄、Chi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和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按照Clavien-Dindo分类标准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与断流组比较,肝移植组的术中失血量(P<0.05)及输血量(P<0.05)更多,手术时间(P<0.05)、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P<0.05)及住院时间(P<0.05)更长;Clavien-DindoⅢ级以上严重术后并发症,肝移植组的发生率为18.60%(8/43),高于断流组的1.97%(3/152),P<0.05。肝移植组的总胆红素和肌酐在术后1周内均高于断流组(P<0.05);国际标准比值在术后第1天肝移植组高于断流组(P<0.01),但在术后第7天2组的水平接近(P>0.05)。断流组及肝移植组的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100%以及90.3%、86.5%和86.5%,断流组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生存率均高于肝移植组(P<0.05)。结论肝硬变肝功ChildA级患者行肝移植治疗并不比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更受益,因此可推迟此类患者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因为采用有效的断流术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王明 文天夫 严律南 李川 张宇关键词:肝移植 断流术 活体供者供肝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间170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供肝类型分为右半供肝组和左半供肝组,采用Clavien分类系统对术后早期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供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半供肝组比较,右半供肝组实际切取的供肝重量较大(P〈0.05),残余肝重量较小(P〈0.05),残余肝重量与标准肝重量之比较小(P〈0.05),且住院时间较长(P〈0.05)。住院期间,共有55例供者发生并发症62例次,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55/170),其中右半供肝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9%(54/157),左半供肝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7,P〉O.05)。62例次并发症中,I级39例次,Ⅱ级5例次,Ⅲ级16例次占,Ⅳa级2例次,无Ⅳb和V级(死亡)并发症。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得以痊愈,所有供者均健康存活。结论活体肝移植供者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面临着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术前应严格对供者进行选择和评估,术中手术操作应严密精细,重视供者术后管理,避免供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米凯 李川 文天夫 严律南 李波 王文涛 徐明清 杨家印 魏永刚关键词:肝移植 活体供者 手术后并发症 经剑突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比较经剑突下达芬奇机器人胸腺扩大切除术(SRAET)和传统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ATET)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61例。所有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SRAET组和VATET组。SRAET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20±13.20)岁;VATET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5.00±13.00)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胸、死亡病例或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1.42±28.60)min vs.(103.71±26.20)min,P=0.845]、术中出血量[(32.31±23.84)mL vs.(63.57±132.22)mL,P=0.239]、术后胸腔引流量[(206.85±130.09)mL vs.(276.86±173.46)mL,P=0.089]、拔管时间[(2.54±0.81)d vs.(2.26±0.82)d,P=0.187]、平均住院时间[(5.81±2.52)d vs.(5.29±2.17)d,P=0.64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vs.2.9%,P=0.675)、术后24 h VAS评分[(2.46±0.76)分vs.(2.40±0.74)分,P=0.751]和术后48 h VAS评分[(2.12±0.77)分vs.(2.26±0.56)分,P=0.4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RAET组术后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VATET组[(1.12±0.65)分vs.(1.86±0.91)分,P=0.001]。结论SRAET可达到和VATET一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术后短期疼痛较轻,是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可选手术方法。 王维 李川 林琳 郑娥 袁勇 王允 梅建东 杨梅关键词:胸腔镜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血清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 percentage-to-albumin ratio,NPA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并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Ⅰa~Ⅱa期HCC患者,随机按7∶3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通过X-tile确定NPAR的最佳截断值,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3423例CNLCⅠa~Ⅱa期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其中训练集2397例、验证集1026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AR的最佳截断值为17.0,NPAR≤17.0患者(2124例)的总生存(χ^(2)=68.755,P<0.001)和无复发生存(χ^(2)=52.092,P<0.001)情况均优于NPAR>17.0患者(273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甲胎蛋白>400μg/L、NPAR>17.0、肿瘤数量为多个、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化为低分化、有被膜侵犯、有微血管侵犯及有卫星灶为影响HCC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R>1,P<0.05),以此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C指数分别为0.708与0.709)和预测效能。结论术前NPAR>17.0的CNLCⅠa~Ⅱa期患者的总生存情况明显差于术前NPAR≤17.0患者,基于NPA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情况。 胥月晴 李川 文天夫关键词:肝细胞癌 活体肝移植供体、无肝硬化的肝病患者及肝硬化的肝病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的预后比较分析 杨盛柯 李川 米凯 文天夫 严律南 李波 杨家印 王文涛 徐明清IQGA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含有IQ模体的Ras 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肝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分析79例2007-2009年间与我院行肝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比较... 李川 陈祥 文天夫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IQGAP1 无瘤生存率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