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 作品数:27 被引量:13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四川省骨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32例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患者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38.5±15.6)岁(范围17~66岁);肱骨远端骨折术后12例、桡骨头骨折术后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8例、肘关节经鹰嘴骨折前脱位术后2例、孟氏骨折术后1例、鹰嘴骨折术后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114.1±27.5)min(范围70~170 min)。术后2例出现轻微的尺神经症状,予以口服甲钴胺后缓解。随访时间(38.5±14.4)个月(范围25~69个月)。肘关节屈伸ROM:术前为47.66°±12.05°,术后6个月为93.75°±12.89°,末次随访时为106.88°±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87,P<0.001);旋转ROM:术前为132.19°±22.68°,术后6个月为141.88°±21.91°,末次随访时为149.38°±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P=0.012)。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ROM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旋转ROM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MEPS评分分别为(1.38±0.94)分和(93.44±5.15)分,较术前[(3.91±1.09)分和(37.97±7.71)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能显著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肘关节功能评分及缓解患肘疼痛,同时可对肘关节进行彻底松解,最大限度地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 杨金松 向明 张清 代飞关键词:肘关节 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盂肱关节一致性与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患者盂肱关节一致性与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89例(89侧)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53例;年龄20~79岁,平均44岁。左肩40例,右肩49例。脱位2~6次,平均3次。采用Mimics 20.0软件基于CT扫描图像重建肱骨头及肩胛盂三维模型,测算肩胛盂轨迹(glenoid track,GT)、包容指数、嵌合指数、契合指数、Hill-Sachs间隙(Hill-Sachs interval,HSI),并判断on/off track程度(K值,即HSI与GT差值)。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on/off track程度(K值)与包容指数、嵌合指数、契合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K值与包容指数无相关(P>0.05),与嵌合指数、契合指数成正相关(P<0.05)。回归方程:K=–24.898+35.982×嵌合指数+8.280×契合指数,R2=0.084。结论肩关节复发性脱位中,肱骨头、肩胛盂骨性面积及曲率与肩关节稳定性相关。肱骨头骨性面积增大、肩胛盂骨性面积减小、肱骨头曲率增大、肩胛盂曲率减小是影响盂肱关节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徐征 代飞 杨金松 张清 向明关键词:盂肱关节 关节稳定性 三维重建 肩袖修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治疗伴或不伴肩胛下肌损伤的巨大肩袖撕裂 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比较肩袖修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治疗伴或不伴肩胛下肌损伤的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上肢科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治疗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73例,男35例、女38例,年龄(58.8±7.6)岁(范围46~73岁)。左侧11例、右侧6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摔伤13例、无明显诱因54例。根据是否合并肩胛下肌损伤分为肩胛下肌损伤组(37例)和无肩胛下肌损伤组(36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摄肩关节MRI,采用Sugaya分级评估肩袖是否存在再撕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0.58±0.87)分,小于肩胛下肌损伤组的(1.16±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P=0.018)。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分别为(94.03±6.19)分和(32.94±2.59)分,均大于肩胛下肌损伤组的(86.51±11.96)分和(30.38±3.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肩胛下肌损伤组前屈和体侧外旋分别为137.22°±26.79°和54.72°±13.20°,大于肩胛下肌损伤组的121.08°±22.83°和38.65°±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侧内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肩峰下间距为(9.4±1.3)mm,肩胛下肌损伤组为(9.0±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8,P=0.192)。无肩胛下肌损伤组术后1年肩袖再撕裂2例,肩胛下肌损伤组5例。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治疗伴或不伴肩胛下肌损伤的巨大肩袖撕裂临床疗效满意,对无肩胛下肌损伤的患者疼痛及功能改善更明显。 杨金松 韩志惠 向明 李一平 张清 代飞 邓明月关键词: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改良肘关节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治疗冠状突骨折 2025年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治疗肘关节冠状突骨折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肘关节冠状突骨折患者,副韧带损伤评估。沿肘前皮肤横纹下、肘前内侧切口,经肘关节前方肱血管与正中神经间隙入路,显露内侧副韧带及内后侧结构、尺骨冠状突及前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前束,纵切前关节囊,暴露尺骨冠状突骨折部位,直视下复位、固定处理,修补内侧副韧带、前关节囊等结构。术后透视确认肘关节内、外翻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确认肘关节稳定性的恢复。结果 改良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能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骨折区暴露清晰,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骨折块获得精准复位。术后通过主动及辅助功能锻炼,可促进肘关节力功能恢复。结论 改良前正中经神经血管入路在治疗肘关节冠状突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张清 邓明月 李一平 郑金文 杨金松 代飞 向明关键词: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各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总结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并分析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和治疗的TFCC损伤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2岁,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根据Palmer分型,Ⅰ型损伤20例(ⅠA型2例、ⅠB型12例、ⅠC5例、ⅠD型1例),Ⅱ型损伤8例(ⅡA型2例、ⅡB2例、ⅡC型4例)。明确诊断后,对TFCC损伤ⅠA、ⅠD型行清创术;ⅠB、ⅠC型行镜下修复术;TFCCⅡ型损伤均行清创术及软骨成形术;对1例有尺骨撞击的TFCCⅡC型损伤行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磨除术(Wafer术)。术前和术后随访评定采用腕关节疼痛、握力、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镜下TFCC清创及修复术均顺利;术后患者均无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术后28例患者腕关节疼痛均有缓解,握力改善;腕关节屈伸125±28°,桡尺偏38±8°,旋转154±14°。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TFCC损伤安全有效,随访效果确切可靠。 杨顺 张清 王冠 唐浩琛 杨磊关键词: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关节镜 结节缝合法联合自体骨植骨技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总结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结节缝合法联合自体骨植骨技术重建固定结节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22年4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新鲜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5~81岁,平均73.8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平均9.2 d。骨折分型:Neer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20例。采用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使用结节缝合法联合自体骨植骨重建固定大、小结节。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记录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外旋和内旋活动度。摄肩部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并根据Boileau提出的评价标准评价大结节愈合情况,比较愈合与未愈合(移位、吸收)患者间疗效差异。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106个月,平均60.9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0~6分,平均1.1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45~100分,平均80.1分;ASES评分57~100分,平均84.7分。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上举60°~160°,平均118°;外旋0°~50°,平均30°;内旋达S5~T8椎体水平。随访期间无肩关节再脱位或严重肩部不稳定发生,无翻修手术。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末次随访时根据Boileau提出的评价标准,大结节愈合22例(78.6%)、移位3例(10.7%)、吸收3例(10.7%)。愈合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相关评价指标均优于未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中,结节缝合法联合自体骨植骨技术能可靠固定大、小结节,为其解剖愈合奠定基础,有利于术后肩部功能恢复。 张清 邓明月 李一平 郑金文 杨金松 代飞 向明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患者 腕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Herbert B2、B3型腕舟骨骨折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腕舟骨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对9例Herbert B2、B3型腕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7周。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2.78±9.72,改善至术后的87.78±12.02(P<0.05),优4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88%。结论:对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杨顺 陈伟 唐浩琛 张清 虞亚明关键词:关节镜 内固定 腕舟骨骨折 7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75岁以上患者170例(179髋)。男61例,女109例,年龄75~93岁,平均7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股骨头置换术33例,翻修术39例。记录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及处理方法、术后并发症、输血量等。其中术前合并合并症的患者127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81例,心律失常18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46例,糖尿病37例,肺部感染12例,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8例,肝功能不全3例,尿路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3例,早期老年痴呆症7例,脑梗塞后偏瘫1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对这些合并症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出预防与治疗方法。结果170例患者平均住院15(7~62)天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术中失血量300(200~800) ml,平均引流量250(50~350) ml,平均输血量400(0~2400) ml,输血103例(58%)。术后并发症:心衰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0例,脱位5例,术后谵妄16例,深静脉血栓8例,尿路感染5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症多,术前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术后积极防范及处理并发症是安全渡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把握好手术时机及合并症的处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张清 杨静 裴福兴 沈彬 康鹏德 周宗科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合并症 围手术期 后孟氏骨折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后孟氏骨折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9例成人后孟氏骨折损伤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46.8±15.6)岁(21~69岁)。尺骨骨折使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桡骨头骨折进行内固定或置换,冠状突骨折使用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内外侧副韧带损伤采用锚钉修复。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骨折脱位的形态特征,并随访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Jupiter IIA/IID型占比89%(17例),合并尺骨鹰嘴和冠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后脱位、肱尺关节脱位和外尺侧副韧带撕裂的联合损伤。所有患者获平均(20.8±5.3)个月(11~37个月)随访。肘关节平均屈曲为(117.1±18.5)°(90~140°),平均伸直为(18.2±12.7)°(5~45°),平均旋前为(54.2±19.5)°(10~70°),平均旋后为(62.1±20.4)°(10~80°)。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系统评分平均为(79.8±11.5)分(57~93分)。7例患者(37%)发生术后异位骨化,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无异位骨化的患者(P<0.05)。结论Jupiter IIA/IID型损伤往往涉及尺骨鹰嘴和冠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后脱位、肱尺关节脱位和外尺侧副韧带撕裂的联合损伤。正确识别损伤特征,并通过合适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郑金文 向明 陈杭 胡晓川 李一平 张清 杨金松关键词:肘关节 骨折脱位 手术 腕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Herbert B2、B3型腕舟骨骨折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腕舟骨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对9例腕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 杨顺 陈伟 唐浩琛 张清关键词:腕舟骨骨折 关节镜 复位内固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