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民主体性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彰显人的主体性的核心要素,发展理念的更新反映的是发展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五大发展理念鲜明地展示了发展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并为这一价值取向构建了整体框架:秉承创新发展促进人的能动性的充分迸发,贯彻绿色发展发挥人的受动性的保障机制,注重协调发展推动人的自主性的不断成熟,厚植共享发展确保人的自为性的充分彰显,坚定开放发展实现交互主体性的共赢局面。
- 李志军杨哲
- 关键词:人民主体性
- 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历史演进被引量:11
- 2018年
-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制度保证。作为一种思想,民主集中制在中国已有90余年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历史演进,总结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和运行规律,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 李志军王一喆
-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
- 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构建的三重维度被引量:22
- 2017年
-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重视发展、崇尚实干,从价值、内容、实践三个方面科学缜密地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核心取向的基础上阐释了"人民至上"的实质内涵,端正发展的价值取向;从回答党治国理政时代课题的高度对未来发展蓝图进行全新擘画,明确发展的主体内容;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辟"三位一体"的落实方案,形成发展的方法、新的发展构想,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 何艳玲李志军
- 关键词:三重维度
- 新媒体特性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新媒体发展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从传播特性看,主要呈现为即时性、碎片化、裂变式等特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从技术特性看,主要呈现为匿名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从应用特性看,主要呈现为全程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
- 丁贞栋李志军
-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多元文化冲突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影响及教育被引量:8
- 2011年
- 信仰隶属于文化,信仰的生存也依赖于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大众文化构成了我国文化的基本生态,多元文化的冲突造成了当代青年学生信仰的迷茫。为了让青年学生摆脱困境,高校信仰教育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多元文化中去,通过培育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大众文化,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
- 李志军邓鹏
- 关键词:文化冲突青年学生信仰信仰教育
- 全祖望实学思想的特征及其影响
- 300年前诞生于浙江宁波的清代著名思想家全祖望,以其短暂的一生(50岁)为源远流长、血脉相连的“浙学”贡献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增添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全祖望的思想具有非常明显的实学特征,在明清实学群星璀璨的昌盛时代,他以“...
- 李志军
- 关键词:全祖望政治观民族气节实学思想史学观
- 文献传递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群众监督思想演变的三重维度被引量:5
- 2019年
- 群众监督是人民群众借以维护和保障自身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是清除腐败分子、遏制不正之风的利器,也是实现广泛政治参与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群众监督思想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历史定位的维度看,党对群众监督地位的认识实现了从初步纳入国家体系→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因素→新时代增强党净化能力的根本的演变;从制度化维度看,党对群众监督制度化的认识经历了从“要有一套章程”→制度更为根本→制度重在执行的规范化演变;从对监督方式认识的维度看,党对群众监督方式的认识历经了从以群众运动为主要依托→在法制框架内运行→多元互动中发力的科学化演变。
- 李志军韩苗苗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监督群众运动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12年
-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一直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系统阐述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二是今后还要不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旗帜和方向问题。三是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思路问题。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实际上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主题。
- 王春玺李志军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党代会报告领导干部十二大
- 实学与西学的互释——西学东渐的学术范式转换
- 16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和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既为实学这一中国新的学术文化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文化参照系,也为西学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接受基础。实学与西学的结合过程是中西两种学术范式的转换过程,...
- 李志军
- 关键词:学术范式中国实学
- 文献传递
- 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统筹发展认识的历史演进被引量:2
- 2021年
- 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人类城乡关系演变的终极指向,这就使得如何调整城乡关系从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命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不同时期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与认知定位,对如何推进城乡关系统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政府主导""生态取向""人民主体"三种形态的演进,实现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系统性的回应。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旧时代"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对立的城乡发展关系认识,形成了"城乡协调融合、工农一体发展"的新认识。回顾并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统筹发展认识历程,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城乡关系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翟昕李志军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