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民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程序问题评析被引量:3
- 2017年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优先与第三方强制程序补充的双层争端解决框架,包括附件七仲裁在内的强制程序要确立其管辖权,必须以《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为属事管辖范围,以优先适用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为前提,并以不存在法定排除、当事方声明排除两类排除强制程序的情况为限。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违反了属事管辖原则,错误地定性和认定菲律宾所提诉求构成中菲两国有关《公约》解释或适用的争端,并对《公约》之外由一般国际法所规范的在本质上属于南海岛礁领土主权问题、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的争端以及南沙群岛作为大陆国家远海群岛的法律地位的争端,错误地行使了管辖权。同时,仲裁庭违反了优先适用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原则,错误解释了《公约》第281条关于协议选择争端解决办法与第283条关于就争端解决办法履行交换意见义务的条款,侵犯了中国依据协议选择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权利,错误裁定了菲律宾就仲裁事项所涉争端的解决方式与中国履行了"交换意见"的义务。此外,仲裁庭违反了《公约》第297条法定排除和第298条当事方声明排除强制程序的规则,错误否定中国在南海相关海域的活动属于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行使渔业权利等主权权利的事实,错误解释了关于海域划界的争端和涉及历史性所有权争端的条款,错误地对已被中国排除适用强制程序的事项行使了管辖权。
- 马新民
-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历史性权利海域划界
- 关于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法理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2016年7月12日,在中方缺席的情况下,应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单方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就该案做出了实体问题的裁决。这是一场由某些域外国家导演的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其目的是损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针对上述所谓裁决,中国政府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声明和相关文件,表明了我国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的严正立场,并重申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法学会也于2016年7月13日发表了《关于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声明》,从法律层面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政府的观点和立场。2016年7月21日,中国法学会联合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共同举办了“南海仲裁案法律专家座谈会”,组织国内60余位知名海洋法、国际法专家学者,对南海仲裁案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做进一步法律评析。专家们在座谈中指出,无论是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宗旨、原则和规定、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法理,还是基于基本的历史事实,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和仲裁庭强行推进有关程序均是违法、无效的。现将座谈会中较有代表性的专家观点以笔谈形式刊发,以期能够引领更多的相关研究。
- 张文显马新民吴慧邹立刚傅崐成
- 关键词:领土主权国际法规范历史性权利习惯国际法领海基线
- 当前国际法形势与中国外交条法工作被引量:18
- 2023年
-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政治外交博弈中的法律之争加剧,在国际秩序、区域主义、意识形态、国际法规则解释适用、国家管辖权方面国际法斗争激烈。围绕全球公域、全球公共产品、全人类共同价值而展开的众多国际立法进程中,各国纷纷抢抓规则制定主动权。国际司法机构作用更加受到高度重视,在政治外交博弈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外关系法》《外国国家豁免法》陆续出台,中国涉外立法取得重大进展。
- 马新民
- 关键词:国际法国际司法
- 我国出台外国国家豁免法-涉外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 2023年
- 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外国国家豁免法确立了我国的外国国家豁免制度,授权我国法院在特定情形下管辖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民事案件。这是我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又一里程碑。
- 马新民
- 关键词:民事案件豁免制度法治建设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