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娜
- 作品数:17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纳米材料在缓控释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2年
- 缓控释肥料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速效性化肥进行改性,从而实现养分缓慢释放或控制释放的新型肥料,不仅能满足植物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表面积大以及界面效应显著等特性,其在缓控释肥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缓控释肥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综述了纳米氧化物、纳米纤维素、纳米碳和纳米粘土等主要纳米材料在缓控释肥中的添加技术和应用效果。物理共混、化学接枝、浸渍吸附等是纳米材料改性缓控释肥的常用技术手段,纳米材料发挥的最重要功能是疏水性、吸附性、保水性、环境响应性和自修复性。纳米材料表面丰富的官能团、物理交联点或微纳米凸起的形成等是提高缓控释效果的关键因素。拓展天然有机纳米材料、探寻简单高效的改性方法、明确相应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及性能调控机制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 庞敏晖李丽霞董淑祺刘东生刘东生梁丽娜
- 关键词:缓控释肥料纳米材料物理性状
-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被引量:4
- 2022年
- 本文主要对各级农业科研单位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战略定位,以及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缺乏健全的科研管理体系,科技创新困难;省级农业单位主要存在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中央级农业科研单位较于地市级和省级人才队伍趋于完善,科研成果应用性强。
- 梁丽娜罗爱春
-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
- 适用于农业科研人员的绩效管理与评价激励模式
- 2022年
- 以激发农业科研人员服务“三农”的热情和动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瓶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切入点,运用绩效管理理论和评价方法,探索以结果评价为主,行为评价为辅的一种绩效管理与评价激励模式。运用实践案例,分析论证了创新性、独特性和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科研人员的发展、智能化绩效评价系统的建设,绩效评价激励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戴丽娜谷佳林梁丽娜杜连凤邹国元
- 关键词:农业科研绩效管理
- 棕榈油基可降解包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植物油多元醇的物化性质是影响聚氨酯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主要因素。尝试通过改变亲核试剂甲醇用量调节棕榈油多元醇羟值、黏度等物化指标,研究多元醇物性、聚氨酯性能与肥料养分控释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为优化棕榈油基聚氨酯包膜性能,降低可降解包膜肥料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饱和度高的棕榈油为起始原料,采用环氧开环法,通过调节甲醇用量(醇油比为0.4∶1~1∶1),合成了4种棕榈油多元醇,标记为POP1、POP2、POP3、POP4;以上述多元醇为原料,通过原位反应成膜技术制备了4种棕榈油基可降解包膜尿素,依次标记为PCU1、PCU2、PCU3、PCU4。研究了甲醇用量对棕榈油多元醇羟值、酸值、黏度、分子量及官能度的影响,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系统分析了甲醇用量对棕榈油多元醇及其膜材微观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质量法和水泡法,测试包膜的吸水率和肥料氮素累积释放率,分析甲醇用量对包膜耐水性和控释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包括含3个包膜浓度的发芽试验,评价包膜的安全性。【结果】通过调节甲醇用量合成了羟值范围在101~132 mgKOH/g、黏度范围在365~618 mPa·s、官能度在1.89~2.73的棕榈油多元醇。FTIR和1H NMR分析结果表明,棕榈油多元醇为聚醚酯多元醇,且随着甲醇用量的增加,多元醇分子中羟基官能团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分子的主体结构没有变化。当醇油比为0.8∶1~1∶1时,棕榈油多元醇羟值约为130 mgKOH/g、黏度小于700 mPa·s,官能度大于2,且制备的包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在无助剂包覆且包衣率为3%时,所制包膜尿素PCU3和PCU4氮素初期释放率约为7%,释放期为20天以上。试验证实包膜对种子萌发及作物生长没有不良影响。【结论】最佳甲醇和棕榈油比范围为0.8�
- 庞敏晖董淑祺邹国元李鸿雁李鸿雁郭旋梁丽娜
- 关键词:棕榈油控释肥
-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探讨--以绩效评价指标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与应用的关键。文章对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梳理归纳为定性单一、定性多个、定性定量相结合、标准化、细化分类等阶段,总结不同阶段评价指标基本特点,制定了农业科技成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含有四项一级和十项二级指标参数,并对指标进行了解释说明和权重赋值。对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以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转化等大数据为基础的共性指标筛选及其权重确定将是成果评价指标未来的发展方向。
- 周宪龙杜勇梁丽娜
-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
- 基于SWAT模型的岷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定量评估成都岷江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成都岷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构建CMADS驱动下的SWAT模型来展开逐月径流模拟,并结合情景设置法,分别模拟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耕地是成都岷江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推移,仅有林地呈少量下降,草地面积保持不变,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少量提高,其中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速率最快;(2)构建了适用于成都岷江流域的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R2和NSE系数均在0.7以上,经过参数率定后的SWAT模型径流模拟效果较好,适用性高;(3)以202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年,排除其他干扰因素,采用极端土地利用情景法,结果表明耕地具有增加径流的作用,林地和草地均具有拦截径流的作用,其中林地的截流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指导该流域和类似流域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 杜欢付蔚邹瑜梁丽娜吴佳俊索琳娜王磊
- 关键词:SWAT模型径流
- 北京都市农业数字化建设路径与前景被引量:7
- 2021年
- 产业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加快数字智能化向农业农村方向融合,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北京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系统研讨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和北京都市农业特点,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数字农业建设思路和重点,认为数字农业建设要契合都市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和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开展数字种业、“两田一园”精准农业,以及智能设施蔬菜、农产品透明供应链、休闲农业信息化、农村智能信息服务、农业农村大数据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实施数字农业建设工程、启动数字农业创新重大专项、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进数字农业政策创设。最后,对未来北京都市农业数字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梁丽娜李奇峰
- 关键词:数字农业数字乡村信息技术都市农业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及对策被引量:3
- 2022年
- 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困难,农业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弱,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困难。因此,应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进科研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的良性发展。
- 梁丽娜吴洁罗爱春杨国航赵建文
-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
- 乡镇尺度下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及限制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4年
- 针对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问题,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对象,将北京生态涵养区110个乡镇作为评价单元,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和限制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水平较高,空间上呈现出北部和西部地区乡镇高于其他区域的特征;2)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在空间上有聚集和相互影响特征,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各乡镇协同发展、共同提升;3)各乡镇农业绿色发展的限制因素不同,可以根据农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和限制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提高乡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措施和政策。本研究可以丰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手段,对于指导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
- 梁丽娜王洪佳王学霞蔡连凤淮贺举
- 关键词:生态涵养区
- 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与论文统计分析
- 2022年
- 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发展之本。该文以人才队伍建设较好的几家省、市农业科研单位为例,系统分析了农业科技单位人才发展现状及近5年农业农村部出台的有关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统计了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结果显示,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存在发展相关政策过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成长环境受制约、人才培养不持续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促进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 梁丽娜王彦珍安嘉文
-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论文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