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瑾
- 作品数:29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 大鹏湾官湖沙滩稳定性及演变预测研究
- 2025年
- 沙质海岸的长期演变规律对海岸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鹏湾官湖沙滩为例,基于1964年以来的历史遥感影像和实测地形数据,结合抛物线模型和岸线演变模型,分析其岸滩演变特征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64年至今,官湖沙滩整体呈现侵蚀趋势,中部岸线后退最为显著,最大后退幅度达40~50 m;西侧受岬角掩护,后退幅度在20~30 m之间。2010年后,沙滩西侧以1.4~2.4 m/a的速率淤涨,东侧以1.2~2.9 m/a的速率侵蚀。抛物线模型分析表明,官湖沙滩目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仍易受侵蚀影响。基于岸线演变模型的预测显示,未来10 a,沙滩中部岸线将持续后退,平均后退幅度达3.0 m,而西侧突起区将保持淤积趋势,10 a后最大淤积量超过5 m。研究揭示了官湖沙滩在波浪和岬角掩护作用下的演变规律,为海岸防护与沙滩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功瑾周礼谦张策刘星璐
- 关键词:沙滩GENESIS
- 基于海洋动力学机制的藻团漂移模式
- 2025年
- 海洋藻团的漂移轨迹及规律是其动力学机制的宏观表现。在三维海洋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惯性力和历史Baseet力等的拉格朗日藻团漂移模式,通过对藻团漂移路径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海洋跟踪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漂移模式的准确性。应用该模式研究了风流共同作用下藻团的漂移轨迹及平面分布。结果表明:考虑藻团质量的惯性力作用及风的拖曳力作用建立的藻团漂移模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藻团在风-流致漂移中运动滞后机制;纯潮流作用下,水质点与藻团漂移的轨迹接近,潮流作用会导致藻团发生聚集并使其成为条带状;风生流及其直接拖曳力的作用使得藻团有明显的定向性,风流共同作用下藻团的移动方向位于平均风场方向与余流方向之间。
- 丁伟张功瑾路川藤白一冰罗小峰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长江口水沙条件对丁坝群坝田淤积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潮汐河口丁坝群坝田淤积受水流泥沙、工程建设及丁坝布置影响。根据长江口北槽丁坝群坝田实测资料分析,泥沙淤积与径流量、来流含沙量、坝田初始水深等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施工进度、坝田位置、台风寒潮、人工疏浚等,无法定量分析水沙动力条件对坝田淤积的影响,因此建立概化北槽数值水槽分析含沙量、径流、潮差、水深等因素对坝田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主流含沙量、径流量、口外潮差、坝田初始水深的增加,坝田内平均淤积强度也相应增加。主流流速是影响坝田内回流尺度的主导因素;主流流速和坝田初始水深是影响坝田回流强度的主导因素;主流流速和含沙量是影响坝田淤积形态及速率的主导因子,并建立了潮汐往复流作用下坝田平均淤强与主流流速、含沙量的经验关系式。
- 张功瑾杨明金王任超路川藤
- 潮汐河口淹没丁坝群坝田淤积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潮汐河口淹没丁坝群坝田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坝田复杂的水流结构决定了坝田内的泥沙淤积过程及淤积形态。以长江口北槽丁坝群形成坝田为例,分析坝田形成后淤积形态及淤积速率特征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坝田内2 m等深线逐渐向距坝头0. 2倍坝长处靠近,5 m等深线逐渐向坝头处靠近;坝田的初始容积与冲淤平衡时的平衡容积呈对数关系;在丁坝间距为3~4倍坝长时,坝田内淤积分布最为均衡;坝田内淤积速率的拐点均出现在坝田形成后5~6 a。另外,从工程影响淤积丁坝布置参数方面探讨坝田内淤积特征的成因。
- 张功瑾路川藤罗小峰
- 关键词:长江口
- 风暴潮对大鹏湾官湖沙滩侵蚀的影响研究
- 基于历史遥感影像、实测剖面测量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山竹""浪卡"等台风对大鹏湾官湖沙滩剖面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后,官湖沙滩干滩位置向岸移动幅度明显增加,尤其在沙滩中段。基于2020年07月21...
- 张功瑾冯中华罗小峰丁伟白一冰
- 关键词:沙滩风暴潮增水
- 澳门机场填海对九澳湾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束窄了连接九澳湾和澳门水道的连接水道,工程周边的水动力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基于CJK3D模型建立了澳门海域的潮流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前后九澳湾潮流变化,从潮流特征、水体交换周期等方面探讨九澳湾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能力对围填海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澳门机场围填海工程不会导致澳门水域整体的流态发生变化,但其束窄效应会导致九澳湾趋近半封闭海湾;2)湾口断面涨落潮通量显著减小、流速减弱,进而导致湾内水体半交换周期增加、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能力均有所减弱。
- 孙龙丁伟路川藤罗小峰张功瑾
- 澳门填海对拱北湾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的影响
- 建立澳门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澳门填海前后拱北湾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过程,从潮流特征、水体交换周期等方面探讨了澳门A区及珠澳人工岛修建对拱北湾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澳门填海使拱北湾变成半封闭海湾,...
- 丁伟路川藤罗小峰张功瑾白一冰刘星璐
- 潮汐双向流条件下丁坝水流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以长江口南支河段为原型,概化并建立水槽数学模型,研究径潮双向流条件下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研究表明:丁坝一侧河岸,丁坝下游潮差远大于上游,在丁坝上游潮差小于对岸侧,下游潮差大于对岸侧;落潮时,丁坝回流区与壅水区长度大于涨潮,转流时刻,丁坝坝头附近流速相对较大;河床底部剪切应力变化在涨落急时刻最大,且落潮大于涨潮,转流时刻坝头及坝身迎水侧剪切应力增加明显。
- 任云张功瑾路川藤
- 关键词:剪切应力丁坝
- 潮汐河口丁坝布置对河床冲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河流和与之相邻的港池、坝田之间,河流的滩槽之间,都发生着动量和质量交换。通过二维水沙模型以及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丁坝间距对河床冲刷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丁坝间距逐渐增大时,坝头冲刷深度也逐渐增加,主槽内的冲刷分布变得不均匀;涨急和落急时刻坝田与主槽的水沙交换系数均在0.01~0.04之间;在涨急时刻,随着丁坝间距的增加其交换系数逐渐减小,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在落急时刻,在丁坝间距为4倍坝长时交换系数最大;随着丁坝间距的增加,主槽的平均流速逐渐减小。整体呈现为随着丁坝间距的增加,主槽的平均冲刷深度逐渐减小。
- 王任超张功瑾胡彩霞刘锐吴栋栋
- 关键词:丁坝泥沙淤积
- 疏浚工程悬挂式防污帘防污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悬挂式防污帘常应用于疏浚工程中的防污方案,以避免悬浮泥沙的扩散和保护周边生境。依托惠州港东联作业区进港航道扩建工程开展悬挂式防污帘分层防污效果评估研究,通过现场悬挂式防污帘周边含沙量测量与悬沙采样,总结防污帘分层防污效果历时变化与整体防污效果平面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防污帘各部位表层与中层防污效果大于0,且中层防污效果明显大于表层,起到正面防污作用,底层防污效果均小于0,底层悬沙含量增大;疏浚船作业时段,随着横流输沙的增加,表层与中层的防污效果达到峰值,底层的负面影响也达到峰值,同时防污效果与流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受防污帘作用影响,横流方向上下游悬沙粒度差异明显;悬挂式防污帘整体效果为防污帘受掩护侧含沙量大于未受掩护侧,净防污效果表现为负面作用,防污帘中间的净防污效果从整体效果来看负面作用小于两侧。研究结果可为防污方案的选择与悬挂式防污帘的参数设计布置形式提供参考。
- 刘东海张新明刘星璐袁海滨张功瑾
- 关键词:航道疏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