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萌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酸盐
  • 2篇溴酸盐
  • 2篇过氧化氢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三卤甲烷
  • 1篇生物活性炭
  • 1篇活性炭
  • 1篇腐殖酸
  • 1篇氨氮
  • 1篇H2O2
  • 1篇臭氧

机构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王永京
  • 2篇杜旭
  • 2篇金萌
  • 1篇张明露
  • 1篇于建伟
  • 1篇杨凯
  • 1篇冯思捷

传媒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氨氮及H2O2对溴酸盐和消毒副产物控制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本研究以南方某含溴水源为原水,利用饮用水常规工艺及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中试连续实验,评价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生成情况,并考察了氨氮、过氧化氢(H_2O_2)对溴酸盐控制效果及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臭氧消耗量为1.0 mg·L^(-1)以上时,溴酸盐的生成量超过标准(10.00μg·L^(-1)).利用氨氮和H_2O_2投加均能有效控制溴酸盐生成量,且随投加量增大,溴酸盐生成量逐渐降低,氨氮投加0.10~0.30 mg·L^(-1)或m(H_2O_2)/m(O3)(质量比)为0.2~1.0时,能够将溴酸盐控制在标准以内.当氨氮-H_2O_2联合控制溴酸盐时,溴酸盐生成量随m(H_2O_2)/m(O3)先升高后降低.在利用氨氮和H_2O_2投加进行溴酸盐控制过程中,氨氮对THMFP的去除效率影响并不显著,而投加H_2O_2使得THMFP去除效能有所降低.
王永京杜旭金萌冯思捷杨凯张明露于建伟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溴酸盐过氧化氢氨氮三卤甲烷
腐殖酸对溴酸盐生成与控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含溴水源水在应用臭氧氧化过程中,存在致癌物溴酸盐生成或超标(10μg/L)的风险,过氧化氢投加能有效控制溴酸盐,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同的水源水应用过氧化氢控制溴酸盐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以我国东部某水源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水源水质因素中腐殖酸类有机物对溴酸盐生成与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水源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生成量达到17.52μg/L,水中腐殖酸浓度(以DOC计)的增加使得体系内溴酸盐的生成量有所降低,当DOC增加2.0mg/L时,溴酸盐生成量降低到10.11μg/L。过氧化氢控制溴酸盐过程中,随着H_2O_2/O_3(g/g)的增加,溴酸盐生成量逐渐降低,当H_2O_2/O_3(g/g)为1.0时,溴酸盐被控制在标准以内,为6.32μg/L。当原水中腐殖酸含量增加时,溴酸盐生成量随H_2O_2/O_3(g/g)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导致所需投加过氧化氢量减少,当DOC增加1.0 mg/L时,H_2O_2/O_3(g/g)为0.1,即能将溴酸盐控制在9.52μg/L,DOC增加2.0mg/L时,H_2O_2/O_3(g/g)为0.1,溴酸盐控制在7.92μg/L。
王永京焦夕钰金萌杜旭
关键词:溴酸盐腐殖酸臭氧过氧化氢饮用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