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改变
  • 1篇硬脑膜
  • 1篇症状
  • 1篇置换术
  • 1篇杀菌
  • 1篇杀菌效果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创面
  • 1篇髓型
  • 1篇头皮
  • 1篇皮瓣
  • 1篇皮瓣修复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切开复位钢板
  • 1篇切开复位钢板...
  • 1篇切开复位钢板...

机构

  • 4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罗登科
  • 3篇周纳新
  • 3篇陈垦
  • 1篇肖运祥
  • 1篇陶圣祥
  • 1篇邹戟
  • 1篇赵红卫
  • 1篇谭玉林
  • 1篇万峰
  • 1篇刘文俊
  • 1篇尧浩
  • 1篇董学海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巴楚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反式肩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效果对比
目的 目的:对比观察反式肩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罗登科
关键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三种常规消毒换药方法对骨科Ⅰ类切口杀菌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临床针对骨科Ⅰ类手术切口的有效消毒换药方式,以便为此类型患者术后消毒换药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Ⅰ类手术患者189例,随机分为酒精消毒组、碘伏消毒组和碘伏消毒覆盖组3组,以不良反应发生率、杀菌率、临床疗效和治疗费用为观察指标。结果:酒精消毒组刺激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碘伏消毒覆盖组脱皮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消毒方式的杀菌率随换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碘伏消毒覆盖组杀菌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换药方式的手术切口均于2周内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Ⅰ类切口消毒换药的患者,行碘伏消毒覆盖可以有效消减细菌数量,预防因表面细菌残留引起的术后伤口感染。
罗登科陈垦邹戟周纳新董学海陶齐林谭玉林万峰
关键词:消毒换药骨科手术杀菌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创面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SCC)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4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1例头皮SCC患者,肿瘤切除后头皮及颅骨大面积缺损(缺损面积分别为13.0 cm×8.0 cm和10.0 cm×6.0 cm)伴硬脑膜缺损(3.0 cm×3.0 cm),使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肌皮瓣大小20.0 cm×10.0 cm×1.2 cm。供区减张缝合后以VSD装置覆盖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二期行全厚皮片植皮。术后给予抗感染、抗血管痉挛及预防血栓形成等治疗,出院后每周门诊复查随访,并评估该游离肌皮瓣治疗头皮大面积缺损的手术疗效。结果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对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头皮缺损完整修复,术后患者游离肌皮瓣成活良好,无肿胀和溃疡等。术后2个月随访,皮瓣红润,质地好。供区无感觉异常,活动无障碍。结论对于头皮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的软组织及部分硬脑膜缺损,可以应用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进行修复。
陈垦尧浩聂宇陶齐林罗登科秦平周纳新陶圣祥
关键词: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头皮硬脑膜
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改变及治疗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改变,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相吻合的原因及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经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不相吻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征象,均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7,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变化及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椎管失状径并计算相应Pavlov值。结果影像学表现与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进行手术后,随访14~36个月,平均23.6个月,手术时间(150±33)min,手术出血量(340±140)ml,术前椎管失状径、Pavlov值、JOA评分分别为(7.63±2.10)mm、(0.48±0.13)、(7.3±3.4)分,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5.14±2.32)mm、(0.98±0.14)、(12.6±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72.8±10.5)%。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3°±7.7°),与术前(16.2°±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影像学表现与诊断颈椎病的关系不能正确把握,在理疗等保守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时机、开口角度在临床有一定参考意义,对患者症状、功能有明显改善。
罗登科周纳新赵红卫陈垦肖运祥刘文俊
关键词:影像学临床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