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 低碳铝镇静钢不同精炼工艺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对低碳铝镇静钢的LF+钙处理和RH轻处理两种精炼工艺进行了全面研究,系统地比较了两种工艺的关键元素控制稳定性、钢水清洁度、钢水可浇性和生产工序成本。结果显示:RH轻处理工艺更适合于碳含量窄成分控制的低碳铝镇静钢;RH轻处理的连铸中间包钢中氮含量平均为28.2ppm,全氧含量平均为28ppm,LF+钙处理工艺的连铸中间包钢中氮含量平均为34.2ppm,全氧含量平均为36ppm且不稳定;LF+钙处理工艺的钢水可浇性要好于RH轻处理工艺;RH轻处理工艺连铸坯夹杂物的控制水平要好于LF+钙处理工艺;RH轻处理工艺的工序成本要低LF+钙处理工艺。因此冶炼低碳铝镇静钢,应首选RH轻处理工艺。
- 石晓伟路博勋张贺君潘宏伟单庆林刘广涛邝霜刘芳芳
- 关键词:低碳铝镇静钢精炼钙处理钢水洁净度钢水可浇性
- 高强汽车钢残余硼元素的控制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唐山某钢厂生产的420MPa高强汽车钢残余硼元素含量超标(>10ppm)导致成品板性能偏低的问题,对炼钢过程中的铁水、合金料、辅料等进行成分检测,并对钢包周转使用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根据成分检测及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了钢中残余硼元素含量异常增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使用合金种类及钢包周转次数,并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通过优化所使用合金的种类和限定钢包周转次数,实现了高强汽车钢残余硼元素含量不大于10ppm的目标,在满足产品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了合金成本。
- 王建兴李建英武冠华张贺君王耐李经哲蒋昭阳
- 一种快速成渣的转炉造渣工艺
- 一种快速成渣的转炉造渣工艺,属于钢铁生产的转炉工艺技术领域,用于转炉快速成渣。其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转炉造渣工艺在转炉加废钢铁水前降低风机转速,提前加入小粒度石灰面,杜绝了粒度过小的石灰面被风机抽走所造成的浪费,而且在装...
- 叶飞王峰张大勇胡庆利张军国张响吴飞鹏李艳龙马慧竹赵泽东迟洪亮田俊强李国辉刘士朝刘晓彬韩志颜蒋昭阳马坤霞卢彬崔家峰张贺君刘广涛
- 文献传递
- 卷渣类夹杂物的来源和示踪
- 2025年
- 钢中外来夹杂物的来源主要包括精炼渣、中间包覆盖剂、结晶器保护渣的卷渣或下渣,耐火材料侵蚀以及水口结瘤物脱落等,尤其是卷渣所带来的夹杂物粒径大、频次高、偶然性大、影响因素复杂、对产品的性能影响较大。示踪试验是探究钢中卷渣夹杂物来源的重要研究方法,对于精炼渣和中间包覆盖剂需加入含特定元素的示踪剂用于追踪,常用示踪剂有稀土氧化物、BaCO_(3)、BaO、SrCO_(3)等,结晶器保护渣中含有一定的K和Na,可以作为后续追踪的元素。在渣中加入La_(2)O_(3)和Ce_(2)O_(3)类稀土氧化物示踪剂后,La_(2)O_(3)和Ce_(2)O_(3)类可以与钢中夹杂物发生反应,导致夹杂物中的La_(2)O_(3)和Ce_(2)O_(3)增加。同时,随着钢中铝含量的增加,渣中La_(2)O_(3)和Ce_(2)O_(3)类稀土氧化物的还原也更为明显。因此,在稀土氧化物示踪实验研究中,不能只依据夹杂物中发现了含有一定量稀土氧化物,就直接判定夹杂物来源于卷渣,应该结合卷渣类夹杂物的成分、元素含量和分布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此外,由于示踪剂成分可通过渣钢反应进入钢液并改性钢中内生夹杂物,因此在示踪实验研究中,应该结合卷渣类夹杂物的成分、元素含量和分布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 张军国张贺君王彬姜仁波王博辰任英张立峰
- 关键词:示踪卷渣稀土氧化物
- 150t转炉缩短冶炼周期的生产实践被引量:2
- 2023年
- 转炉冶炼周期是控制炼钢整体生产效率的重要一环,缩短转炉冶炼周期,可以加快生产节奏、提高炼钢产量,同时,生产节奏的提高也可以减少过程热损失和耐材消耗,从而实现炼钢成本的降低。唐钢一钢轧厂为了缩短转炉冶炼周期,采取优化氧枪喷头设计、改进出钢口内径设计、调整溅渣物料、改善石灰质量、提高铁水扒渣效果、改善转炉底吹效果等多种措施,转炉冶炼周期由33.8降低至23.89min,降低了9.91min,完成了我厂预设的转炉冶炼周期目标。
- 薛强张贺君贾军艳郑英辉李肖德
- 关键词:冶炼周期出钢口氧枪喷头扒渣转炉冶炼
- 降低150 t转炉铁水消耗的工艺研究与实践
- 2020年
- 针对河钢唐钢一钢轧厂150 t转炉炉型特点和冶炼工艺情况,从铁水热量输入、钢水热量输出、转炉吹炼过程热量补偿及损失三方面进行了有效地控制,通过物料结构改变、二次燃烧氧枪设计及生产组织等工艺优化,实现了降低铁水消耗的目的。
- 田俊强张贺君张军国张响
- 关键词:铁水消耗转炉热量
- 唐钢新区200 t转炉炉况维护技术应用实践
- 2024年
- 分析了转炉炉衬侵蚀机理,提出转炉炉衬侵蚀现状,介绍了溅渣护炉动态控制技术、前大面维护技术、自动挂渣技术、转炉底吹风口图像识别技术,通过以上护炉技术的应用,炉龄在1000炉时大面的侵蚀速率由上炉役的0.49 mm/炉降低至0.25 mm/炉,炉底侵蚀速率由上炉役的0.74 mm/炉降低至0.45 mm/炉,转炉炉龄由7500炉提高至8800炉,为延长转炉炉龄提供了理论指导。
- 杨锦涛张贺君周泉林庞晓坤刘新亮赵建
- 关键词:转炉炉龄溅渣护炉侵蚀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