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栋

作品数:25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农业
  • 3篇农牧
  • 3篇专业合作社
  • 3篇乡村
  • 3篇旅游
  • 3篇合作社
  • 2篇指向
  • 2篇生态
  • 2篇农牧民
  • 2篇农牧区
  • 2篇农业经济
  • 2篇牧民
  • 2篇牧区
  • 2篇传承
  • 1篇点轴理论
  • 1篇行政管理专业
  • 1篇叙事
  • 1篇畜产
  • 1篇畜产品
  • 1篇畜牧

机构

  • 23篇西藏大学

作者

  • 23篇李国栋
  • 8篇张建伟
  • 4篇徐爱燕
  • 1篇张晓莉

传媒

  • 3篇西藏发展论坛
  • 2篇西藏研究
  • 2篇农业经济
  • 2篇西藏大学学报...
  • 2篇西藏科技
  • 1篇旅游纵览
  • 1篇世界农业
  • 1篇老区建设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经贸实践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安徽职业技术...
  • 1篇农业展望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乡村科技
  • 1篇西部发展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点轴理论视角下环纳木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2021年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环纳木错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依托点轴理论,从环纳木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乡土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科学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加大监督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统一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等措施来完善环纳木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李国栋
关键词:点轴理论经济发展纳木错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2024年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底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行业创新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利用人工智能改造传统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选择,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人工智能赋能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率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两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高效、劳动力能力提升、技术水平进步和资本市场繁荣,以及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信息化,在此基础上经过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后,从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技术研发、提高成果转化水平,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农业人才素质等方面提出发展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对策建议。
李国栋王佳琪张建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人工智能
藏戏的时代价值与西藏乡村振兴融通研究
2024年
藏戏作为西藏地区极具特色的曲艺形式,在西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具有助推西藏乡村文化振兴、助力西藏乡村经济发展、推进西藏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价值。依据西藏乡村的实际情况,探索从藏戏守护民间传统、藏戏讲好乡土故事、藏戏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实现藏戏的时代价值与乡村振兴有效融通,不仅能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类戏曲艺术多样化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思路借鉴,而且也为藏戏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
李国栋徐爱燕
关键词:藏戏传承创新
中国西部省域乡村振兴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18
2023年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精准测度西部各省域乡村振兴水平,对于西部各省域协调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西部12省域2016—2020年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和各子系统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西部地区特点提出针对乡村振兴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中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偏低,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两大区域乡村振兴整体水平相近,且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略微大于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水平;(2)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维度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从西部12个省域乡村振兴整体水平来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3)西部各省域乡村振兴水平与其空间格局和驱动因素有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较好的省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相对较好。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各省域乡村振兴顶层制度设计,持续推进各省域区域协调发展,做好巩固攻坚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促进各省域乡村振兴实施水平。
李国栋
关键词:熵权法
精神意蕴与认同共生:论“老西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建构
2025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民族各成员的情感认同,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浸润和对集体记忆的追溯。“老西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最初奠定于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期间沉淀的历史记忆和凝聚的伟大精神在促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分析了“老西藏精神”集体记忆中包含的符号记忆、情节记忆和价值记忆,并发现“老西藏精神”集体记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显著的耦合共生关系,文章通过发掘记忆符号、规范记忆仪式、传承记忆价值对“老西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记忆建构,为新时代“老西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李国栋银兴张建伟
西藏牧区异地扶贫搬迁与畜牧业产业化互动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牧区贫困户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实现西藏精准脱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而相应的配套举措是解决好贫困户的工作以及增加其收入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通过把西藏牧区集中式异地扶贫搬迁户和发展当地畜牧业产业化相结合,建立标准化的安置点,然后依托集中安置点成立合作社并建立现代化的草产业基地,进而形成牧贸一体的畜牧产业化链条,来实现西藏牧区的集约化生产和异地搬迁户收入的提升,不仅可以保障异地搬迁户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西藏牧区新农村的建设。
李国栋
关键词:畜牧业互动模式
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2021年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实现农牧区基层社会的善治是保障西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体和治理主体,在维护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的稳定,满足农牧民多元化的需求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需求行为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了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各治理主体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西藏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和专业合作社嵌入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所在,进而提出从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强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建设和增强农牧民的参与意识三个方面加强对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嵌入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构建,为实现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提供对策建议。
李国栋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合作社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本文以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涉及的“粮食安全”相关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包含3个方面(耕地资源、技术体系、藏粮能力),6个范畴(耕地、人才、技术、资金、流通、储存),涵盖18个主题和58个现象,各概念和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证,是“藏粮于地”之“地”;人才、资金和技术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举措,是“藏粮于技”之“技”;流通和储存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之“藏”,三者共同构筑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提升耕地质量与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节粮减损长效机制等举措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优化。
李国栋张建伟
关键词:扎根理论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藏牧区垃圾处理问题研究——基于对班戈县J镇的调研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西藏牧区经济的发展及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区的生活垃圾数量和种类与日俱增,不仅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班戈县J镇地处藏北草原,属于典型的牧区,垃圾处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探究当地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对西藏农村牧区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李国栋
关键词:垃圾处理生态文明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拉萨市旅游体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和加工游客对拉萨市旅游评价和感受的网络文本数据,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样本数据分析并提取游客对拉萨市旅游直观感受的高频词,从而了解游客对拉萨市旅游体验的内容和主题,以探究游客对拉萨市旅游体验的感知、印象,为拉萨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体验的完善及提升提供一定依据。
李国栋
关键词:旅游体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