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铎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应急
  • 2篇地震应急
  • 2篇地震灾害
  • 2篇舆情
  • 2篇震灾
  • 1篇地震应急救援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宣传
  • 1篇新闻宣传工作
  • 1篇遥感
  • 1篇应急管理
  • 1篇应急救援
  • 1篇舆情引导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特点
  • 1篇震害
  • 1篇震害调查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7篇邓铎
  • 3篇孙圣鉴
  • 1篇王娟
  • 1篇杜晓霞
  • 1篇张俊
  • 1篇胡耀
  • 1篇李静

传媒

  • 5篇中国应急救援
  • 1篇四川地震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急管理部门震后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山东德州平原县5.5级地震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以发生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为例,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对本次地震24小时内网民舆情进行检索分析,结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引导过程,发现不足之处,进而探讨国内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为今后防震减灾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思考与对策。
孙圣鉴邓铎
关键词:地震应急网络舆情
无人机技术在泸县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快速掌握震后建筑物破坏情况可为指挥决策、损失评估、应急救援、灾民安置、烈度评定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6.0级地震为例,通过利用无人机获取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资料,构建不同结构类型和破坏程度的建筑物震害无人机遥感解译标志,对建筑物震害进行调查评估,同时结合地面调查的建筑物震害特点说明无人机在地震烈度评估应用中的不足,以期对今后无人机建筑物震害调查提供参考。
邓铎张雪华孙圣鉴王娟
关键词:建筑物震害无人机遥感
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发展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聚焦地震行业相关部门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否准确高效地完成新闻宣传工作。从应急管理部正式组建后着手,通过对比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5.7级地震和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7级地震,相关部门在新闻宣传内容、数量及影响上的不同之处,提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问题进一步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探究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对策。
孙圣鉴邓铎
关键词:地震应急救援新闻宣传
新时期我国重大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实践被引量:9
2024年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对应急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是各类自然灾害应急中比较高的,也是难度比较大的。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国的地震和地质灾害形势以及近年来典型灾害事件,从强化底线思维、强化抗灾基础、强化应急准备、强化基层应急、强化应急处置五个方面梳理并探讨了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对策。
侯建盛张俊邓铎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中国应急救援》期刊的现状与思考
本文浅析了《中国应急救援》期刊当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通过全面分析,为期刊的持续优化与提升提供多维度策略建议,为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支持,进而促进应急救援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邓铎
地震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安危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主要阐述在地震灾害、地震谣言或是针对本部门的不利言论传播等地震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运用传播、沟通、控制等手段,对社会公众舆论进行疏导、引领和调控。
邓铎胡耀
关键词:地震突发事件舆情引导
2022年四川芦山M_(s)6.1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2022年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6.1地震,结合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次生地质灾害和生命线工程破坏等震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恢复重建区,建筑物震害较轻,山体崩塌、滚石等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并造成了道路、生命线工程破坏和壅塞体等灾害。同时认为,恢复重建区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大量减少人员伤亡,高山峡谷地区地震极易引发山体崩塌落石等,在生命线工程建设设计及日常排查中要加以考虑。
张雪华陈灿忠李静邓铎杜晓霞
关键词:地震灾害灾害特点恢复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