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馆陶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护理风险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作用分析
- 2023年
- 评价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进行危险因素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0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50例。对两组病人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呼吸机通气效果的比较,舒适度量表得分和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结果:观察组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舒适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危险事件的频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护理风险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陈光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的临床研究
- 2021年
- 探究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9年于我院进行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减压组和对照组,减压组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对照组术后则未应用胃肠减压,而是将胃管拔除,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减压组术后胃液引流量为200ml/d,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无差异。减压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8.3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3%。其他各项指标以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无明显差异反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上应尽量避免此类操作。实验对于现代医学、临床技术的发展以及不良治疗方法的规避有重要意义。
- 武晓鹏陈光
- 关键词:胃肠减压
-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观察及评估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结肠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2.7±23.4)min vs.(109.6±25.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9±2.3)个,多于对照组(13.6±2.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8.2±4.5)ml vs.(53.8±10.2)ml],下地活动时间[(3.28±0.35)d vs.(2.01±0.15)d]、排气时间[(5.32±0.43)d vs.(3.28±0.1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在结肠癌的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
- 武晓鹏陈光卢培东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结肠癌
- 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影响的分析
- 2023年
- 分析护理干预对 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近两年在本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90名患者,观察组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45名,对照组采取了一般护理。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时间比对照组要少(P<0.05)。结论 在 ICU中,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病人的并发症,缩短病人的住院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陈光
-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住院时间
- 甲状腺瘤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探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究甲状腺瘤患者运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85.3±18.6)min,术中出血量为(21.6±9.5)ml,住院时间为(4.3±1.2)d,复发率分别为2.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的优势。
- 武晓鹏陈光
- 关键词:甲状腺瘤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 不同术式阑尾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比较
- 2021年
- 分析并探讨不同术式阑尾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入治疗的90例患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九十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四十五例患者,一组采用常规开腹切除术进行阑尾切除,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阑尾切除,为实验组。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组的阑尾切除手术方式的疾病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实验组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6.26±3.22)分,对照组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评分为(77.16±3.58)分。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传统开腹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武晓鹏陈光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开腹切除术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 早期营养治疗对胃肠术后改善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1年
- 分析早期营养治疗在胃肠术后患者中的实践护理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胃肠术后重症患者60例,平均随机性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实验组给予基础护理结合早期营养治疗,对两组患者在胃肠手术前与术后6d、10d、14d各营养指标状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Alb、PAB、Hb、TF、TG、IL-6、PCT、BNP值在胃肠手术前无明显差异,在术后6d、10d、14d实验组Alb、PAB、Hb值相较于对照组较高,而IL-6、PCT、BNP值相较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胃肠术后患者临床实践中应用早期营养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身体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康复。
- 武晓鹏陈光
- 关键词:胃肠手术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