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通气
  • 2篇压力性
  • 2篇卧位
  • 2篇呼吸机
  • 2篇护理
  • 2篇机械通气
  • 2篇俯卧
  • 2篇俯卧位
  • 2篇干预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可溶性
  • 1篇血清指标
  • 1篇压疮
  • 1篇延伸护理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性因子水平
  • 1篇炎症
  • 1篇炎症介质
  • 1篇氧合
  • 1篇氧合状况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8篇马佩
  • 3篇王俊霞
  • 2篇王丹丹
  • 2篇李惠东
  • 2篇娄小平
  • 2篇王宁
  • 1篇王月芹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化疗,观察组予以化疗联合EGFR-TK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69.39%,34/49)高于对照组(48.98%,24/49),P<0.05。治疗后,两组CYFRA21-1、CEA、NSE及SCC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应用EGFR-TKI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且安全性高。
李运马佩宋佳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指标水平变化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5(IL-35)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将102例AECOPD合并V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确诊治疗的102例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血清sTREM-1、CRP、IL-35水平及危重患者肺部感染指数(CPIS)评分变化情况,分析sTREM-1、CRP、IL-35水平与CPIS评分的关系及三项指标预测AECOPD患者合并VAP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标本共分离出1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2.8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55.46%,以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占1.68%;观察组血清sTREM-1、CRP、IL-35水平及CP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合并VAP患者CPIS评分与血清sTREM-1、CRP、IL-35呈正相关(P<0.05);血清sTREM-1、CRP、IL-35预测AECOPD合并V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505、0.735,其中血清sTREM-1、IL-35的AUC较大,其预测AECOPD合并VAP的敏感度分别为90.20%、62.75%。结论AECOPD合并VAP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患者的血清sTREM-1、CRP、IL-35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可为病情评估预测及诊断提供指导。
王宁杨佳佳王丹丹马佩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2例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前后血氧相关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呼吸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等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6.560、5.532、3.454,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SaO_(2)、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9、5.427、14.317,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EF、FEV1、FEV1/FV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9、5.426、8.520,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改善呼吸功能和血氧相关指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马佩娄小平王俊霞李惠东
关键词:俯卧位机械通气综合性护理压疮
乌司他丁联合纤支镜在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治疗的117例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治疗方式分观察组(BAL联合乌司他丁治疗,n=58)与对照组(BAL治疗,n=59);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外周血TNF-α、TGF-β、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峰流速(PTEF)、达峰容积比(VPTEF/V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50%潮气量时的流速(TEF50%)/PTEF、呼出25%潮气量时的流速(TEF25%)/PTEF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PTEF、VPTEF/VTE、TPTEF/TE、TEF50/PTEF、TEF25/PT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下降,观察组OI、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两组排痰量、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BAL治疗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改善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及肺功能,优化血气,值得临床推介。
王宁杨佳佳王丹丹马佩
关键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乌司他丁炎症介质
“三驾马车”预防无创通气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赛肤润+安普帖+泡沫敷料,简称三驾马车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venti lation,NPPV)所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NPPV并应用鼻面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皮肤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采用"三驾马车"保护面部皮肤,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经NPPV并鼻面罩治疗3 d、7 d,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6.67%、33.33%,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干预组主观舒适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三驾马车"可有效预防无创呼吸机患者面部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主观舒适度。
马佩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延伸护理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采取延伸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11-2019-1162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患者,护理性质随机分组,31例常规护理(对照组),31例延伸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在延伸护理后,组内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情况较对照组高;研究组内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整体生活质量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采取延伸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马佩娄小平王俊霞王月芹
关键词:膀胱癌腹壁造口术延伸护理常规护理
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影响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IAD)发生的风险因素,构建ICU患者IAD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从2020年9月1日~2021年7月1日符合条件的30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IAD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IAD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IA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IAD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获得的自变量及回归系数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进行效果验证。结果: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便失禁、Braden评分偏低、高龄、血清白蛋白低、PAT风险分层评估高危是影响IA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IAD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预测概率为P=ey/(1+ey),预测概率P≥0.5时可能发生IAD,反之P<0.5时推测不会发生IAD。结论:预测模型拥有高特异度和灵敏度,可以早期识别ICU中IAD的高风险人群,对IAD患者进行更早更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ICU患者IAD的发生率。
马佩李惠东王俊霞郑俊丽
关键词:ICU
较高水平呼气末正压对俯卧位通气重度ARDS病人氧合状况、肺复张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较高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俯卧位通气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氧合状况、肺复张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103例重度ARDS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低PEEP组和高PEEP组。两组病人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均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俯卧位通气,低PEEP组51例给予较低水平PEEP(8~12 cmH_(2)O,1 cmH_(2)O=0.098 kPa),高PEEP组52例给予较高水平PEEP(13~17 cmH_(2)O),比较两组病人氧合指标、肺复张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病人通气24 h、48 h末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OI)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高PEEP组明显高于低PEEP组(P<0.05)。两组病人通气48 h末肺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高PEEP组明显高于低PEEP组;肺驱动压(DP)、心率(HR)、血乳酸(Lac)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且高PEEP组明显低于低PEEP组(P<0.05)。两组病人通气48 h末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高PEEP组明显高于低PEEP组(P<0.05)。结论:采用较高水平PEEP对俯卧位通气重度ARDS病人进行干预,通过扩张萎缩肺泡以改善氧合状态,调控肺复张指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闫妍琼马佩郑俊丽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