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买提
- 作品数:19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对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思考被引量:5
- 2001年
- 本文通过对新疆预科班汉语教学现状的阐述 ,提出预科汉语教学必须转变“重实践 ,轻理论”的思想 ,加强理论研究 ;转变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观”;从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小班、多课型、多课时集中强化 。
- 艾买提冯瑞
- 关键词:汉语教学
- 哈萨克族婚俗初探
- 2001年
-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
- 冯瑞艾买提
- 关键词:族名史学家婚俗部落
-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的跨国过程及其分布和动因被引量:9
- 2008年
- 从新疆的情形来看,维吾尔族较大规模的迁徙从10世纪末继续到20世纪的60年代,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维吾尔族在国外的分布主要以中亚、西亚、南亚最为集中,约占所有国外维吾尔族人数的80%。国外维吾尔族人在中亚约有54万,西亚约21万,南亚约8万,西方发达国家约10万,总计已近100万。政治、经济和宗教原因是维吾尔族人跨国迁徙的主要动因。
- 艾买提冯瑞
- 关键词:动因
- 哈萨克族尚火习俗解读被引量:2
- 2002年
- 哈萨克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是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她是由古代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主要活动于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大草原。由于沙皇俄国19世纪侵占了大片领土。
- 冯瑞艾买提
- 关键词:少数民族哈萨克族
- 新疆哈萨克族人物质生活及民俗文化变迁的探讨——以伊犁霍城县萨尔布拉克乡的调查为例被引量:6
- 2008年
-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新中国建立前,哈萨克牧民生活居无定所,逐水草而牧,由于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牧主手中,广大的农牧民生活饥寒交迫。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了新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哈萨克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民风民俗也发生了时代变迁。
- 冯瑞艾买提
- 关键词:民俗变迁
- 论世界跨国族体问题的时代性及其非传统安全治理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从发展民族学的新视角,剖析了民族关系发展的时代性特征,认为跨国族体问题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是近现代以来人口全球跨国流动背景下形成的时代性焦点问题,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是全球安全治理的必然选择。
- 艾买提马曼丽
- 关键词:安全治理
- 浅谈我省留学生汉语教学与管理被引量:1
- 2002年
-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健持续发展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国际上正在兴起学习汉语 ,了解汉文化的热潮。为了满足国际社会的这种需求 ,甘肃省各高校也办起了“对外汉语教学”。但因种种原因 ,对外汉语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现状 ,提出七项教学管理措施 :“成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心” ;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意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规范管理 ;科学划分教学班级 ;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妥善解决留学生住宿和医疗保险。
- 艾买提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留学生教育
- 中国西北疆界变迁及周边跨国民族特征被引量:3
- 2007年
- 在中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基础上,认为当代跨国民族与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和时代特征密不可分,因此应扩大对各类跨国民族问题的研究视野,做到客观科学。
- 冯瑞艾买提
- 关键词:跨国民族
- 论中哈跨国民族共建新丝路的民族渊源与地缘基础
- 2016年
- 本文重点论述了中哈跨国民族历史上的民族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以及丝路贸易互惠互利的传统,并详细介绍了中哈间各主要跨国民族的地理分布与人口状况,为我国各行各业准备参与丝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文献参考资料。
- 冯瑞艾买提
- 关键词:跨国民族
- 关于边疆跨国民族地缘冲突的动因与和平跨居条件的思索被引量:26
- 2003年
- 本文首先重点归纳了处在独立运动中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和西方现代文明国家中的三类国际民族地缘冲突 ,并取典型的个案进行了研究 ,论证了中国跨国民族能和平跨居与其主流文明底蕴的关系 ,指出发展跨国民族和平跨居必须在不同文明碰撞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之长 ,如美国的民族自然淡化政策 ,中越边境的民间主导型跨国民族自由交往模式等 ;同时必须争取地缘和平与文明共存 ,建立综合安全体系 ,特别是“文化安全保障” ,遏制政治亚文化的变异 。
- 马曼丽艾买提
- 关键词:跨国民族边疆地区和平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