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世
-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组织RABEX-5、LASS2、HOXB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RABEX-5)、人源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RABEX-5、LASS2、HOXB7表达,分析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ABEX-5、LASS2、HOXB7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表达阳性率上调,而LASS2阳性率下降(P<0.05)。LASS2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RABEX-5、HOXB7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ABEX-5、HOXB7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RABEX-5、HOXB7表达阴性患者,而LASS2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LASS2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RABEX-5阳性表达、LASS2阴性表达和HOXB7阳性表达(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阳性率升高,而LASS2阳性率下降,且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联系密切。
- 刘毅王薇张乾世刘亮苗健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淋巴结转移
- 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行消化道重建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行手工吻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2017年5—12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28例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行手工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接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后,将乙状结肠与直肠行"端端吻合",手工全层连续缝合,先缝合直肠左侧壁,沿直肠后壁连续缝合5~6针;然后同样方法从沿直肠前壁连续缝合5~6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82.5±57.5)min,消化道重建手工吻合时间为15(9~25)min。术后共5例(17.9%)发生并发症,2例吻合口漏患者经引流、营养支持治疗后逐渐自然愈合;1例腹腔感染患者经抗感染、引流后恢复;1例肺部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经换药引流后痊愈。无腹腔出血、乳糜漏、输尿管损伤、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19个月,中位随访15(12~1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者,有3例患者诉存在肛门异物感;行小肠造口还纳手术后,8例患者诉排粪次数多,控粪能力差,余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结论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行手工吻合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 刘敦波张新生史晓萌张乾世冯震张振兴任双义
- 关键词:直肠肿瘤完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结肠内瘘一例
- 2020年
- 患者男,46岁,主因"胃大部切除术后11个月,呕吐粪样物1个月余"就诊。患者于2017年2月15日因"胃溃疡、穿孔"于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Roux-en-Y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017年7月中旬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色粪样物质,伴有恶臭,每日呕吐数次,每次量约100 ml。2017年8月中旬患者自觉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双下肢疼痛而不能站立。2017年8月22日于我院门诊行上消化道X线造影示:残胃内可见大量空腹潴留液影,残胃-空肠吻合口欠通畅,变动体位后可见造影剂进入远端肠管内(图1)。全腹CT平扫检查示:残胃、远端空肠及横结场内可见造影剂充填(图2)。胃镜检查示:残胃腔内较多黄绿色粪样物质,吻合口中等大小,进入吻合口,可见一侧旷置,另一侧见1个双通道,均通畅,其中1个通道内见大量粪便。考虑患者为胃结肠内瘘,营养状况较差,暂时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故行小肠营养管置入术。
- 刘敦波张乾世冯震陈洪义任双义
- 关键词:双下肢麻木双下肢疼痛胃大部切除术残胃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0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文献报道,亚洲胃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死亡率为1%,包括手术操作相关性的局部并发症和肿瘤侵袭、基础疾病导致的全身并发症,其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则需要手术进行干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17例患者,总结围手术期的相关资料,探讨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
- 张新生张卫彬张乾世辛志强冯震任双义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二次手术根治术后腹腔镜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
- 229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早期胃癌22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2例)和未转移组(177例),分析各临床病理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29例均经开腹或经腹腔镜行D2胃癌根治术,共计清扫淋巴结4071枚(平均17.7枚/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137枚。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的肿瘤标志物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术前糖类抗原19.9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尸=0.023)。淋巴结转移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100%、85.0%和80.O%;淋巴结未转移组则分别为100%、100%和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肿瘤最大径〉2em和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以及糖类抗原19.9升高其淋巴结转移风险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预后欠佳。
- 张梦阳张新生张乾世任双义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