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亚
- 作品数:13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产前筛查中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究早期产前筛查中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恩施州中心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11~13周单胎孕妇、且胎儿NT厚度≥2.5 mm者150例,对所有孕妇进行胎盘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根据不同NT厚度分析出现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差异。结果胎儿NT厚度越高,则绒毛染色体异常比例越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NT厚度测量值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随NT厚度测量值的上升而增加。NT增厚胎儿中有30例绒毛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所占比例最高(43.33%,13/30);120例正常绒毛染色体核型中出现4例多态性;4例核型为嵌合体,嵌合率为2.67%(4/150)。结论早期产前运用超声检查胎儿NT厚度可作为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手段,NT厚度与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胎儿NT厚度≥3 mm时应进行介入性检查。
- 王晖沈晓亚
- 关键词:产前筛查
- 介入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介入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8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29)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观察组(n=29)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卵巢功能及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P<0.05),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的AM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再次自然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卵巢功能,提高再次妊娠率,且其安全性良好。
- 刘海荣沈晓亚
- 关键词: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
- 产前超声检查在妊娠期病原体感染胎儿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应用于妊娠期病原体感染胎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行产前常规宫内感染病毒学(TORCH)检查的孕妇890例,对所有产妇采用TORCH-IgM检测,并将TORCH-IgM检测为阳性的孕妇给予超声检查诊断,比较检测结果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890例行产前常规TORCH检查的孕妇中,共272例发生病原体感染,感染率为30.56%。272例病原体感染孕妇中共172例为TORCH-IgM阳性,阳性率为63.24%(172/272)。TORCH-IgM总阳性率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72例TORCH-IgM阳性产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共38例发生子宫胎儿发育异常,发生率为22.09%(38/172)。890例孕妇中共741例为正常分娩,TORCH阳性率为11.47%(85/741);另149例为妊娠结局不良,其中TORCH阳性率为58.39%(87/149)。正常分娩孕妇TORCH阳性率低于妊娠结局不良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结合TORCH检查应用于妊娠期病原体感染胎儿,可有效检出子宫胎儿发育异常情况,临床医生需加强孕妇对妊娠期病原体感染的认识,注意不同病原体特点,做好产前相关检查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 李媛媛杨海霞沈晓亚
- 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妊娠期病原体感染胎儿
-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早期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早期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早期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流产、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糖代谢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等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应用于早期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甲状腺功能和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黄珂珂沈晓亚
- 关键词:左甲状腺素早期妊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安全性
- 妊娠合并麻疹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麻疹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妊娠麻疹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存在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皮疹等麻疹临床特征性表现,但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血钾降低、肌酸激酶升高、乳酸脱氧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34.04%、74.47%、51.06%,均高于对照组的6.38%、12.77%和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对症治疗后,观察组27例早中期妊娠患者中,流产及死胎发生率为18.52%(5/27);20例晚期妊娠患者宫内窘迫中,早产发生率为5.00%(1/20),剖宫产术率为35.00%(7/20),新生儿麻疹发生率为10.00%(2/20)。结论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对妊娠结局会造成不良影响,应予以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保证母婴健康。
- 王艳岳欣丁祎唐娟李倩睿沈晓亚
- 关键词:妊娠麻疹流产死胎早产
- 菟蓉补肾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及TG、TC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究菟蓉补肾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16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80)与对照组(n=85),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菟蓉补肾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血脂水平、糖代谢指标及卵巢多囊样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雄烯二酮(A)、TG、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右侧卵巢体积及卵巢卵泡数目均较治疗前缩小或减少,研究组小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菟蓉补肾方治疗联合二甲双胍PCOS可明显改善患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恢复卵巢功能,效果优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 沈晓亚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激素脂代谢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参照组开展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疗效、康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参照组76.00%,月经恢复时间、病灶消失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疗效更为显著,且患者康复时间更短。
- 李娟沈晓亚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疗效康复时间
- PAF、G-CSF水平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胎膜早破孕妇9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者49例作为未足月组,足月胎膜早破者50例作为足月组,另外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9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羊水、血清及脐血中PAF和G-CSF水平,统计足月组与未足月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与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羊水及脐血中PAF和G-CSF水平差异,对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与血清PAF和G-CS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CSF及PAF对胎膜早破孕妇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未足月孕妇并发绒毛膜羊膜炎、足月孕妇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血清、羊水及脐血中PAF和G-CS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未足月组高于足月组(P均<0.05),足月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未足月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在胎膜早破孕妇人群中,发生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羊水及脐血中PAF和G-CS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者(P均<0.05)。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与血清PAF及G-CSF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均<0.05)。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G-CSF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灵敏度较高,而血清PAF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特异度较高。结论孕妇外周血清G-CSF、PAF水平可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因子,能够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实施期待治疗提供依据。
- 沈晓亚
- 关键词:血小板激活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 妊娠期梅毒患者发生围产儿死亡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20例感染梅毒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生围产儿死亡的20例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梅毒孕产妇20例,12例(60%)孕产妇孕期未建卡,8例建卡的孕妇中仅5例(20%)正常产检,且均行驱梅治疗。20例孕妇中16例(80%)无业,仅2例为大专以上学历。分娩前梅毒血清学高滴度(RPR≥1∶8)的孕妇有15例,其中11例(73.3%)死婴为梅毒儿;低滴度(<1∶8)的孕妇有5例,仅有1例(20%)为梅毒儿。20例中有14例为死胎,其中有9例(64.3%)考虑胎传梅毒;6例新生儿死亡中3例(33.3%)具有梅毒儿的特征。结论:开展围产期产检非常重要,应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孕前孕期梅毒血清筛检管理,及时行驱梅治疗,努力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 王艳岳欣丁祎唐娟李倩睿沈晓亚
- 关键词:妊娠期梅毒围产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