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爽
-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情感共鸣:文化场景建构的内生动力被引量:34
- 2018年
- 新时代文化发展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注重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要",这就考验我们创造的文化场景是否能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在地资源确定文化类型,依靠场景符号输出价值,传递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感性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因此,构建情感共鸣式的场景才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创造具有复合型体验和情感价值的文化场景,在场景内构建"感觉结构",用符号燃起对话的火花,达成共识与默契,潜移默化中促成人们的行为,实现文化场景从"有序"到"有趣"的转变。
- 苟爽
- 关键词:文化符号情感共鸣
- 德国学者鲍克兰的仡佬族研究
- 2015年
-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在唐宋时期进一步分化出来的“獠族”与现今仡佬族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未深入探寻。民国时期,随大学内迁至贵州的德国人类学家鲍克兰,曾与本土学者杨汉先等人对贵州苗、仡佬等少数民族开展田野调查工作。报告囊括了历史时期仡佬族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亚洲相似族群的文化关联等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提取梳理鲍克兰研究报告中关于唐宋时期獠族与仡佬族形成之间渊源关系作初步译介,以期为后人追寻仡佬族遗迹,进一步展开深入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素材和崭新视角。
- 苟爽
- 领导情感变异的诱发因素及治理对策被引量:1
- 2018年
- 情感变异的诱因在于认知老化、认知泛化、认知激化,不想行动、不会行动、不敢行动,没有愿望、没有方向、没有路径,须全面系统根治。可以在思想上静修真知、新知、心知的深功夫,在实践中狠下正行、立行、笃行的苦功夫,在知行合一中锤炼真功夫。
- 苟爽
- 关键词:领导干部知行合一
- 八番土司源流考
- 元明清三代是土司制度确立、发展及衰落的重要时期。贵州惠水地区的八番土司便是土司制度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封建王朝对土官的倚重及土官传统势力的日益壮大,是元明清时期八番地区土司制度得以推行并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随着八...
- 苟爽
- 关键词:土司制度区域地理元明清时期
- 文献传递
- 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省属科研院所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科研院所改革研究尚未厘清分类改革的影响因素,也没拟定适宜的对策。对贵州省属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深入研究后得出:影响基础和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成效的因素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人才紧缺、融资难、市场化能力与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弱阻滞着转制类科研院所改革步伐。因此,开发类科研院所应加快推进现代院所制度,大力实施"一所两制",转变对公益类和开发类科研院所的评价体系,改革负责人任命办法等对策。
- 苟爽
- 关键词:市场化
- 当前干部价值观构建的路径探析
- 2014年
- 人类价值及其实现问题,一直是永恒世界所探索的主题。无论是国家的勃兴消长,还是社会的进步要求,其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力量,从人类政治社会历史进程之始,便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定律,融入国家的建构与发展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与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与每一位国民,尤其是承担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干部的价值观的建立与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 苟爽
- 关键词:价值观干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社会
- 中华民族情感的三重共鸣——以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为例
- 2024年
- “文化在场”力图重塑一种现场感,通过重要场景、人物与事件的交织,呈现出“在场感”,在历史与现实之“场域”进行结构性和精神性书写,展示出艺术“对抽象的客观的符号凝聚”的建构能力,构造出一个整体的“感觉世界”。影片作为曾经的实践在场,通过杜家兄妹在不同时空域的寻亲之旅,在“出走”与“回归”、“草原”与“海”、“历史”与“当代”三个维度展现民族共同体的具体情态与情感升华,使家国情怀、民族融合和国家意识合而为一,在层级递进且高潮迭起的剧情变化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纤毫毕现地形塑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形有感的“社会在场”展示,唤起观众特定的感知与共鸣,有效地重建艺术同社会之间的关联。
- 苟爽
- 关键词:中华民族情感共鸣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进路——以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为例
- 2025年
-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如何在民族互嵌式共同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下的重要关注。进入多元互嵌的各个族群,通过结构互嵌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突破传统民族关系的缔造,在“四个与共”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寻找互嵌价值进而升华共同体意识,在家国同构的文化传承中激活与建构人们潜意识的共同体情感,为新时代各个民族互嵌式社区实现深度有效互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一种文化进路。
- 苟爽
- 互嵌史视域下元明清时期仡佬族共生模式研究
- 2017年
- 族群共生关系是通过历史演化的过程逐步呈现的,其历时性过程承载着族群活动的互动场景、调试行为与建构方式,共时性过程界定情境下族群共生的阶段特征、地域范围与特色类型,共同构成族群独特的互嵌历史与共生模式。本文采用民族学与管理学交叉分析的方法,观察元明清历史时期聚居于"大中南半岛"(Greater Mainland Southeast Asia)区域范围内的两种类型仡佬族群体,探讨他们与多民族互渗、互嵌、共生的历史,剖析区域分布、利益机制与文化需求等因素对仡佬族群共生形态建构与共生调试机制的影响,得出主次分明的三种共生模式。互嵌历史视域下仡佬族群与多民族共生关系的精细化研究实践,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范本。
- 苟爽
- 关键词:仡佬族
- 在“多元”与“一体”之间:贵州仡佬族族群变迁与转化研究
- 2020年
- 费孝通“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揭示了族群在“多元”与“一体”间的转换过程和规律。文章认为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从族群动力学视角看,贵州仡佬族族群始终在时代背景下动态调试内外部关系并提升认同度,在国家、社会和族群自我意识中构建了独特的历史记忆,因而为新时代的仡佬族族群加速加深民族正向互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路。
- 苟爽苍铭
- 关键词:仡佬族历史变迁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