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舞蹈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的认知被引量:1
- 1999年
-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越发体现出它的文化性,舞蹈不再是单一的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它更要表现人的思想,反映社会、揭示生活。对于舞蹈艺术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技、艺求精,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思维能力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要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变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为“启发式”、“咨询式”、“研讨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 杨军
-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舞蹈教育舞蹈艺术思维能力艺术境界
- 剧场性思维与剧本创作——以滇剧《水莽草》为例被引量:7
- 2013年
- 剧本的第一属性是剧场性,编剧的剧场性思维对当前的戏剧创作有着重要作用,回归剧场性就是使戏剧回归本体。剧场性思维在剧本创作中将如何体现?本文以在中国戏剧节上获奖的滇剧《水莽草》为例,分析剧场性思维在作者构思、叙事方式、场面设置、动作铺排、时空处理和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体现。
- 杨军
- 关键词:剧场性编剧滇剧
- 云南花灯、滇剧的发展与保护研究(下)被引量:8
- 2011年
- 凝聚着云南地方文化精髓的云南花灯、滇剧,是云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然而,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今天,云南花灯、滇剧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花灯、滇剧的形成历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及走向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云南省花灯、滇剧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观众、市场、人才、业余剧团的扶持、专业剧团的投入、现有创作与演出机制、保护发展规划及对体制改革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解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和保护建议。
- 杨军刘佳云
- 关键词:滇剧花灯
- 戏剧如何为时代发声 新时代青年编剧云论坛被引量:2
- 2020年
- 当前,新型肺炎疫情正席卷全球。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各自的创作领域贡献自己的智慧。《中国戏剧》杂志自2019年第2期始,开辟了《新时代青年编剧》栏目,陆续刊发了10多位青年编剧的创作心得,在戏剧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为了共同抵抗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戏剧创作注入新的思考与活力,本刊再次组织新时代青年编剧,围绕"戏剧如何为时代发声"展开云端论坛。
- 林蔚然冯静李新华喻荣军颜全毅温方伊龚孝雄杨军王羚
- 关键词:创作者现代戏
- 戏剧教育专业编剧课教学探索被引量:2
- 2013年
- 戏剧教育专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的各种民众群体,组织不拘泥于舞台戏剧的,因地制宜、因材创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参与者,去完成人与人交流的多元戏剧活动。因此该专业的编剧课应该和传统编剧教学不同,以群体性参与创作的教学方式,使原本是一个人冥想的剧本创作,变成一场集体体验,既注重用戏剧的手段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碰撞、合作的创造过程,又使剧本在排练的反复检验和修改打磨中,变得更加完善。
- 杨军
- 关键词:教学探索
- 谈编剧的剧场性思维
- 2012年
- 剧本的第一属性是剧场性,编剧的剧场性思维对当前的戏剧创作有着重要作用,回归剧场性就是使戏剧回归本体。在中国当代剧作家中,曹禺和高行健的剧场性思维是各具代表性的,他们一个是站在观众欣赏的角度,顺应戏剧的制约,通过娴熟、高超的戏剧技巧,在制约中去创造;一个是借助更自由的想象力,去创造性地在剧场中获得自由和解放。
- 杨军
- 关键词:编剧剧场性想象力
- 高校在戏曲“非遗”传承中的实践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戏曲“非遗”的传承不只是剧团、非遗中心和民间传承的事,需要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云南各大高校都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涉及对云南地方戏曲剧种和少数民族剧种的关注和研究,对戏曲“非遗”的保护传承形成了新的推动力量。其中,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的“民族民间戏剧”研究团队,用近十年的时间,持续地对滇剧等剧种展开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研究和实践,其中体现在滇剧的艺术研究、民间生态、剧目建设等方面,成效最为突出。
- 杨军
- 关键词:生态构建
- 地方戏曲生态现状及修复策略被引量:5
- 2020年
- 戏曲传承危机不是某一个剧种的问题,而是当前全国地方戏曲剧种面临的整体问题。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贵在"活态",而活态传承依赖于良性的剧种生态。以云南地方戏和少数民族戏剧为例,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存在民间演剧逐渐退出民间生活习俗,剧团和从业者数量锐减严重,特殊技艺和传统剧目日渐失传,创作、生产、演出脱离民间需求,缺乏社会文化精英的关注参与等问题。综合而言,即地方戏曲的传承危机主要来自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让戏曲回归民间属性,从民间诉求、民间立场、民间规律上找到有效的修复策略。
- 杨军
- 关键词:戏曲生态活态传承生态修复
- “我们都是收信人”(四)
- 2025年
-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怀和对文艺工作者的厚爱,让我倍感温暖,也深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对国家京剧院七十载耕耘的肯定,更是对每一位戏曲工作者的殷切嘱托。作为一名京剧人,我既感到无上荣光,更深深体会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提到,要“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传承工作的信念。我愿不遗余力地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我从前辈手中继承的众多经典剧目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演员,让京剧艺术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回信极大鼓舞了我们戏曲工作者。中华戏曲的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 李玉芙冯玉萍孙桂元周东亮赵秀君刘建杰朱凤英张倩孙劲梅朱福刘京徐新华杨军李杰傅希如万晓慧窦晓璇郑菲杨威徐畅魏巍王好强刘魁魁安德志李继勇马南
-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
- 戏剧是关于生活的高级寓言——专访滇剧《水莽草》编剧杨军被引量:2
- 2018年
- 如何才能使作品既凸显戏曲艺术的特点,又富有现代性,同时吸引老观众和年轻观众,这恐怕是当前的戏曲创作者急于解决却感到困难的问题。在这方面,滇剧《水莽草》做出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自2012年创排以来,这个剧目已经获得业内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反馈,它曾参与广州艺术节(2014年)、上海国际艺术节(2014年)、中国-东盟国际艺术节(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2016年)、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2017年)等重要会演,三次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获得第十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奖项。
- 杨军王静波
- 关键词:滇剧上海国际艺术节编剧专访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