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琰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黄河源区
  • 1篇太阳辐射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土壤温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突变
  • 1篇温度
  • 1篇近地
  • 1篇近地面
  • 1篇高寒湿地
  • 1篇大气辐射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篇刘蓉
  • 2篇文军
  • 2篇贾东于
  • 2篇谢琰
  • 1篇王欣
  • 1篇陈金雷
  • 1篇罗琪
  • 1篇王作亮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河源区土壤温湿和大气参量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玛曲土壤温湿观测网2008—2009年、2013—2014年数据验证了3套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和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结合中国气象数据网玛曲气象站1980—2014年观测资料与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4.5)进一步分析了黄河源区近35年气候变迁、土壤温湿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CFSR能够较好地描绘黄河源区土壤湿度变化,ERA-Interim对于土壤温度刻画能力更强,JRA-55效果较差;35年来气温、土壤温湿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生突变;近年来10 crm土壤温湿有暖干化趋势,降水量稍有增加,土壤冷季冻结周期变短,暖季持续时间拉长;CLM4.5模拟精度高,能够较好地刻画源区土壤温湿变化细节,两湖及黄河周边暖季为冷湿中心,冷季为暖干中心。
陈金雷文军刘蓉贾东于王作亮罗琪谢琰
关键词:黄河源区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气候突变
黄河源区高寒湿地近地面辐射收支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2014年6月1日~2015年5月15日黄河源区麻多陆面过程观测试验近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分析高寒湿地下垫面辐射收支和反射率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向下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向上短波辐射和地面向上长波辐射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的日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日总量,地面长波向上辐射(26.784 MJ/m^2)最大,大气长波向下辐射次之(20.390 MJ/m^2),其次是向下太阳短波辐射(17.539 MJ/m^2),地面向上短波辐射(3.888 MJ/m^2)最小。以上各分量均为冬季最小,前2个分量春季最大,后2个分量夏季最大。典型晴天地表反射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均为"U"形,全年平均地表反射率为0.18。地面长波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明显,春季、秋季和冬季地面长波有效辐射日平均相差不大,而夏季略小。不同季节日间地表吸热值较大,数值差异也较大,而夜间放热值小且数值差异小,但维持时间较长(12~15 h),总的来说该地区为一个强热源。
谢琰文军文军刘蓉王欣
关键词:太阳辐射大气辐射黄河源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