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琦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静脉
  • 3篇输液
  • 3篇静脉输液
  • 3篇化疗
  • 2篇延续护理
  • 2篇置管
  • 2篇中心静脉
  • 2篇肿瘤
  • 2篇护理
  • 2篇护士
  • 2篇化疗间歇期
  • 2篇间歇期
  • 2篇肺癌
  • 2篇肺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2篇PICC
  • 1篇导管
  • 1篇德尔菲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机构

  • 1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宋琦
  • 5篇涂发妹
  • 4篇郑莉兰
  • 3篇周玉琛
  • 2篇卢才菊
  • 2篇凌华
  • 2篇李春莉
  • 2篇黄思
  • 1篇王静
  • 1篇谭锦风
  • 1篇王建宁
  • 1篇闵燕
  • 1篇刘鲜花
  • 1篇杨阳
  • 1篇熊柱凤
  • 1篇王永
  • 1篇李蕾
  • 1篇刘忠
  • 1篇曹英
  • 1篇俞姝倩

传媒

  • 1篇江西医药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循证护理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恐动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025年
恐动症对PICC置管患者的运动认知与行为具有负面影响,可能影响置管侧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严重时可延缓整体康复进程并降低生活质量。本研究就国内外PICC置管患者恐动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工具及干预策略,为降低PICC患者恐动症发生率、改善置管后功能结局提供循证依据与实践参考。
刘萍萍周玉琛涂发妹宋琦卢德花赵雪晴
关键词:PICC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PICC移动维护台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提供PICC移动维护台,包括维护台主体、置物抽屉和海绵桌面,维护台主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轮,维护台主体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置物抽屉,置物抽屉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分栏结构,维护台主体顶部...
涂发妹周玉琛俞姝倩宋琦刘萍萍魏黎华
文献传递
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症状及延续护理认知需求的研究被引量:47
2016年
目的:了解肺癌化疗患者在治疗间歇期的症状及对延续护理的认知需求,为肺癌化疗患者的症状管理和延续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运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肺癌患者特异性症状评估表和延续护理认知需求问卷对156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肺癌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化疗前不断减轻(F=18.266、20.463、17.371,均P<0.01),疲乏、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症状较化疗前逐渐加重(F=15.821、20.116、16.439、13.541、9.528,P<0.05或0.01),苦恼、悲伤感则无明显变化(P>0.05)。间歇期症状对患者情绪造成严重困扰,化疗后比化疗前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所提高(χ2=43.162,F=11.683,P<0.05),在日常一般活动、走路、生活乐趣方面,首次化疗后、化疗2周期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有所提高(χ2=42.589、37.689、39.125,F=9.148、15.325、14.758,均P<0.05),但与化疗4周期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49%(124/156)的患者不了解延续护理的内容及作用,98.72%(154/156)的患者希望在出院后接受延续护理服务。结论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加重,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且负性情绪明显。患者对延续护理了解程度较低,对延续护理需求强烈,应针对症状加强对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卢才菊宋琦王永刘鲜花李春莉黄思
关键词:肺肿瘤护理化疗间歇期
信息技术运用于静脉输液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综述静脉输液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信息技术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运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提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延续性护理的发展,信息化之下的居家输液模式可作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郑莉兰涂发妹凌华刘思宋琦
关键词:信息技术静脉输液
一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均设有固定片,两固定片与底座的连接处设有调节组件,两固定片之间中部设有束缚组件,束缚组件上设有气囊组件,一侧固定片上固定连接有红...
郑莉兰熊柱凤李蕾赵梨媛宋琦罗岚付莹赵雪晴杜易闻张易
静脉输液安全示范病房的实践及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减少输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8个科室开展"静脉输液安全示范病房"活动,比较开展前后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示范病房活动开展后,药液外渗/渗出和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静脉输液安全示范病房建设有利于规范静脉输液治疗,从而降低输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涂发妹郑莉兰宋琦刘忠
关键词:静脉治疗静脉输液输液安全示范病房患者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血管损伤及炎症介质释放的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血管损伤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4、6、8天3个时间点);生理盐水组(4、6、8天3个时间点);甘露醇组(2、4天2个时间点);奥沙利铂组(2、4天2个时间点)。穿刺:按照分组由专人操作,一次性穿刺成功。选用24G静脉留置针在兔双耳外侧耳缘静脉行静脉输液。HE染色观察耳缘静脉的病理情况和血栓形成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此外,透射电镜观察穿刺点血管附近细胞超微结构。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组,其他各组接受留置静脉针的兔子血清中TNF-α、IL-6和D-dimer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结果显示正常组血管内皮结构完整,周围结缔组织无炎症及充血现象;生理盐水组血管出现内壁分层和红细胞淤积的现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到第8天时血管结构基本恢复;甘露醇和奥沙利铂处理后血管内皮结构紊乱,血管分层严重,形成血栓,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甘露醇和奥沙利铂处理后的ICAM-1和VCAM-1的表达水平升高。此外,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内细胞器结构正常,而甘露醇和奥沙利铂处理后,细胞内均有空泡、内质网扩张、脱颗粒的现象。结论静脉留置针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机械损伤并刺激静脉炎症反应,长时间留置静脉针输送例如生理盐水这样性质温和的溶液的条件下,血管能够自我恢复机械损伤,在这种条件下配合消炎药物长时间留置静脉针可能是更好的临床选择。
郑莉兰涂发妹宋琦王建宁凌华谭锦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甘露醇奥沙利铂血管损伤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2
2024年
为完善我国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治疗技术体系,为其提供更合理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相关专家遵循循证学依据,采用最新的高质量证据,根据问题和推荐强度等级分类,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在诸多领域的专家、各级医院医生和护士中广泛收集建议,构建了此共识。旨在为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确保临床相关操作规范,并帮助管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王静赵雪晴曹英宋琦王丽婷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输液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其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肿瘤化疗患者1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恶心呕吐程度、营养学指标和生活质量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恶心呕吐分级、生活质量[呕吐功能性生活指数(FLIE)]、中医症候积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分级0级患者占比、FLIE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均高于对照组,且ALB和PA及TF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干预,可改善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程度和生活质量,较好地保证患者营养状态,效果显著。
周玉琛宋琦
关键词:肿瘤化疗
江西省骨科专科护士培训需求及使用现状调查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骨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及工作现状,为骨科专科护士培训计划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2016年江西省招收的35名骨科专科护士和派出取得外省骨科专科护士12名进行培训时长、方式、考核及工作现状的调查。结果 87.23%的骨科专科护士认为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方式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44.68%的护士认为培训的总时长为半年及以上,42.55%的护士希望临床实践4个月;100.00%的护士希望在传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基础上增加临床实践随机观察考核;取得专科护士资格证后61.70%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40.43%的护士担任总带教。结论江西省骨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处于发展阶段,基地的管理者应根据专科护士需求采用多模式培训,优化培训流程。专科护士应加强培训后的学习,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措施。
闵燕宋琦谢蓉
关键词:专科护士骨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